典蕴文化网>故事>管仲茅草换黄金

管仲茅草换黄金

收录日期:2025-11-20 20:17:44  热度:8℃

公元前656年春季,中国大地上即将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南北战争。以齐国为首,成员国包括鲁、宋、陈、卫、郑、曹的北方联盟军,大张旗鼓南下,讨伐南方第一大国:楚国。

当时的盟军总司令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总参谋长是齐国国相管仲。看着这阵势,南部的楚国心里有点发虚,派了使者去盟军阵营做解释工作。楚国使者装成很无辜的样子问:“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没怨没仇的,打我干吗呀?”

盟军的总参谋长管仲接见了南方代表,他说:“你们楚国恶意扣押自己国家的特产物资——白茅草,造成特有原材料短缺,阴谋破坏祭神仪式,弄得每次举行祭神大典的时候,没法过滤酒水。”

后来,惮于国际舆论和楚国的险峻地形,南北双方没有开战,齐楚两国签个和约就完事了。不过,这场战争却可能会哄抬一种商品的物价——白茅草。这么一道程序,让白茅这种“无人知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草,身价百倍。宗教意义上的身价,导致经济意义上的身价抬高,以至于差点成为周朝南北开火的借口。借着一根草,做政治军事上的炒作,做经济上的炒作,齐国的炒作功夫算是做到家了。

齐桓公时期炒作白茅草,还不止上面一回。周朝混到春秋时代,面临一个财政上的难题:经费不足。偏偏那个时候挑起重担的是齐国,齐桓公精心包装了一个树立自己品牌的口号:尊王攘夷。攘夷不难,加强军事力量,拳头狠一点,狠狠揍几个小无赖国家就行;尊王不容易啊,大家都爱欠周朝俱乐部的会费,真金白银的事,总不至于齐国替兄弟国家垫付吧?也不至于开着战车去催会费吧?

齐桓公正为这事愁着,管仲出主意了:“这个容易,江淮一带有种草本植物学名叫茅草。我们请周朝天子派军队将这一块地段暂时控制起来,然后发布消息:周朝要去泰山举办祭神会议,要参加会议的,自带江淮之间的特产茅草织成的垫子来坐,会场不备凳。进入会场前要严格检查垫子,不是我们要求的货,敬请离场,开除会员资格。”

此令一出,各国纷纷派人去江淮间取茅草织垫子。赶到茅草产地时,周朝的军队早在那里候着。要取茅草,行,拿黄金来。既然天下人都来取,价格也该贵点,一捆茅草就100两黄金吧。茅草比黄金还贵,三天之内,天下的黄金向周天子手里集中,他赚得钵满盆满,周王朝居然7年不用收会费。

管仲不仅炒茅草,连石头也能炒,炒出金灿灿的黄金来。某年,齐桓公哭穷:“我想攒点钱去交会费,有法子吗?”国务卿管仲想出一个石头变金子的主意:“我们在阴里这地方搞个大工程,建个摩天大楼,这楼呀,三重门,九道城门。这是天下第一城,品牌打出去了,然后雕刻天下第一城的纪念品——石璧,按照尺寸卖,一尺的卖一万钱,八寸的卖八千钱,七寸的卖七千钱,以此类推制定销售价:然后和周王室串通好,让天下诸侯去周朝纪念堂观礼,规定:凡是参观者必须得佩戴我们齐国生产的石璧。”

观礼是一场程序,石璧是这场程序必不可少的软件,软件权由周天子和齐国联手操作,赚钱的事,周朝天子干吗不答应?于是,一场观礼,几块没有多少附加值的石璧,天下黄金纷纷向生产石璧的齐国集中。齐国政府手里有了黄金,国内8年免税。

管仲是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经济专家,他为齐国制定的经济政策,不只是取得贸易顺差而已,而是把别人的经济命脉掐住,牵着国际市场的鼻子走。

有一回,齐桓公问管仲:“楚国产黄金,我国产盐,燕国也产盐,你说这经济格局该怎么利用?”管仲说:“资源多了是好事,但管理利用不好,再好的资源也要变贱,我有个法子,能把楚国的黄金变到我们这边来,咱们齐国的男子不耕种就有饭吃,咱们齐国的女子不用织布就有衣穿。”

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下令集中全国力量砍柴煮海水制盐,一面烧制一面储存,从头一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国库里储存了36000钟食用盐;与此同时,用行政命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制盐,杜绝政府以外的民间生产食盐行为,集中一切生产优势,坐地逼着盐价上涨。不久,盐价上涨十倍。这些高价盐肯定不能留在国内消费,要把它们放到国际市场上去。对于魏国、赵国、宋国、卫国这些国家而言,盐是战略物资,又要消耗,又要储存,没它的话,全国人民都会浮肿,用盐量尤其大。

齐国的高价盐流入以上这些把盐看作亲爹的国家,一下子换来11000斤黄金。齐桓公拿着这些黄金储备问管仲:“接下来咋办?”管仲又出了一个主意:凡是来纳贡的缴税的,都得用黄金,不是黄金我不收,这时齐桓公手里的黄金价格因此而往上蹿。

猜你喜欢

  • “双喜”临门

    富贵好吃懒做,年逾四十,却光棍一条。转眼过年了,他决定明年大干一番,添财进喜,娶妻入门。在乡下有个迷信的说法,如果大年初一遇到好彩头的话,这一年就会万事顺心。富贵正在家琢磨怎样才能开门见喜时,却被门外的炮竹声一下子打断了思路。富贵冲出门一看

  • “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这几个大官听了,谁也对不上来。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

  • 傲秀才气煞县令

    从前,有个秀才善知诗书,能出口成章,为人刚正,平生喜交结劳苦贫民。一般百姓请他写文办事,都有求必应,对达官贵人则拒之千里,很有几分傲骨。这一年,县城新到一个县令,听说傲秀才看不起富户豪门,便骂道:一个穷酸秀才竟敢放肆,待本官羞辱他一番。&r

  • 闲话关帝庙对联

    解放前的关帝庙,几乎遍及全国大小城镇及乡村。关帝庙供奉关公。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是老少皆知的三国名将。关羽之所以得天独厚,遍享人间香火,与历代封建帝王对他的封赐推崇有关。关羽在世时,就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死后追谥壮缪。刘宋朝又加封武安王。

  • 辛酸寒儒的对联

    古代从事教育的儒士们,其生活大都辛酸寒苦,而他们又能安守清贫、安贫乐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从他们所留下来的对联中,充分反映出这种不幸和他们的心声。有一副对联写道: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谷,谁怜眼饱腹中饥。”这是大

  • 拟医院对联

    骨科上联:非木匠,非石匠,也曾挥锯弄锤。下联:是医生?是强盗?经常绑手缚足。横批:刀斧情深。肝胆科上联:管你英雄豪杰,来此便丧胆。下联:劝那男女老少,莫要坏心肝。横批:坏了没法医。脑外科上联:开头颅,抽热血,只是头痛便好治。下联:循沟回,理

  • 端午对联撷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rdqu

  • 对联对出金木姻缘

    民国年间,朗州乡下的赵家村有个铁匠叫赵青山,有一独生女儿宝翠,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小美人,又读过书,十分聪明。宝翠17岁这年,有个大户人家托媒人来向赵家提亲。赵青山两口子也想把女儿嫁出去,可宝翠不答应,说爹妈老了没人管,她想招个上门女婿。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