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谁谁谁,你妈来了

谁谁谁,你妈来了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9:49  热度:9℃

当学生的,特别怕自己的“亲友团”到学校来慰问自己。这种怕,不敢与人谈起,怕人家说“没良心”。但这种怕,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有来头,有缘由的。

范都都的妈妈最喜欢到学校来,且每次的服饰都花样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一次,她戴着一顶水晶镶钻的公主冠,手捧两个烤红薯,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我们指着范妈妈肥胖的背影,议论着:“你觉得她好看吧?”

因为评论的是同学的母亲,我们谨慎地推让着:“你先觉得,你觉得完了我再觉得!”

结果我们一致觉得范妈妈的妆太浓。

妈妈们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的说法是女人四十烂茶渣)的年龄,普遍发胖,在自己家里看,倒也亲切。到了学校,我们的身份从儿女到观众,好像在看自己的妈妈演戏一样,这才发现她演得蹩脚,同学们如果穿上校服,远看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妈妈一来,就完全彻底地泄露了家庭背景,可是,不管自己的妈妈怎样不如别人的妈妈,比如打扮不入时,不会讲普通话,也是不能更换和退货的,还必须要爱妈妈,不然就不道德。

其实,最最叫人魂飞魄散的,是妈妈的妈妈,或者爸爸的妈妈驾到,她们从校门口开始,就一路呼喊着孙娃子的乳名: ”毛毛,你在哪里?“

每一层教学楼都找遍了,仍然不见毛毛的身影,随便撞开一个教室门就问:”毛毛在这个班上吧?“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应当认识她家的毛毛。老师问:”你说的毛毛在几班?“

奶奶一下子愣了,她只知道他们家有个毛毛,其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好在她马上找到了些线索:”她说在刘老师那个班,对!刘老师。“

妈妈们到学校,一般干三种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虽然很温暖,但没一件是体面而且受到亲生儿热烈欢迎的。

送衣服的家长提着装满棉裤棉袄的塑料袋,出现在教室门口,因为不想打扰老师讲课,所以用微弱的声音,啰唆地介绍自己的儿,早晨怎样走得急,身子骨是怎样地弱,自己怎样料到将有大风雨,怎样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送衣服的原因,往往只说到一半,就被老师猜中了八九,打断她,直接叫来她的儿,家长一得到儿女,急忙扒下他们的衣服裤子,怕耽误上课,动作格外粗暴。搞完了之后,还要做些琐碎的动作,比如挽裤脚,系鞋带,总之都需要跪下来才能够完成,儿们不知所措地戳在同学们视线里,不知是该一块儿跪下来,还是该直愣愣地等着这些工序快点结束,于是赫然变成了一副冷峻的脸孔。

送早餐的家长一般赶在上课之前,偶尔也可以看到超级温暖的场面:妈妈提着保温瓶,里面装着野鸡人参鹿茸汤,妈妈把孩儿叫到假山后、树荫下,总之是一些避人耳目的地方,急急忙忙地催她的儿,快点把独食吃下去,因为上课时间快到了。同学们嗅到了食物的味道,都围上去,形成一个包围圈,议论着:”我已经吃过饭了!“”我妈妈五点就起来给我做饭!“

完成送货任务后,还要磨蹭一会儿,胆大的甚至溜达一圈,看看墙报上有没有自己孩儿的名字,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场考察其儿的真实状况。

还有因另外的缘故来的,比如跟小孩要钥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当一批人,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进教室来,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凉棚,是纯粹的观光客。总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学发现有人,总有一些记忆力奇好的同学,只看到一个后脑勺,一个裤腿,就能判断出是谁的妈妈光临了,并大声喊出来:

”谁谁谁!你妈来了!“

猜你喜欢

  • 绝妙的计策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间杂货铺,铺主是杨掌柜。杨掌柜有个儿子叫杨勤多,勉强考中了个秀才功名,杨掌柜却一心指望他出人头地。杨家的杂货铺旁有一家高记丝绸铺,铺主是高掌柜。杨家杂货铺的生意原本不错,但高掌柜经常暗中使绊子,使得杂货铺的生

  • 自己索命

    清朝末年,唐县大旱。刘大胖一双手难以养活两个人,只好辞别新婚的妻子,约了邻居李小个子,去东北挖人参。两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大半年,刘大胖连个人参毛也没见着;李小个子倒挺幸运,挖到了一棵棒槌参。李小个子心肠好,说:“咱们两个是一起出来的,这人

  • 道士的预言

    清朝乾隆皇帝统治的第三年,秀水人祝宜臣在乡试时考中了举人。中举之后,他便和朋友一起到外地游玩去了,只剩父亲祝某和奴仆在家。祝某的父亲早年中举,顺风顺水过关斩将,曾担任过清朝的按察使,被乡邻称为祝进士。所以他花大价钱延请名师,把儿子从秀才培养

  • 刨底与挖坑

    清末,省城有个大富商叫蓝河。这年大年初一,他逛庙会来到了城隍庙,赶上说相声的孙讽正在撂地,就驻足听了一会儿,谁知这段子听得他怒火中烧。孙讽说的这段叫《知县见巡抚》,讽刺不学无术的富商花錢捐官做了知县,见到巡抚时丑态百出。正巧蓝河也曾捐过官,

  • 五分钱地主

    从前,山东济宁一个村子里,有个姓曹的地主叫曹三金。曹三金家大业大,但日子过得很节俭,一个破底的茶杯,他都能用上好几年不舍得换。那年秋天,老天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村子变成了鱼塘,用土挑成的毛坯房被水泡得摇摇欲坠,村民们都不得不往县城逃难。这

  • 建文帝迷雾

    1。太监失踪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之后,南京城里展开了一次大清查,皇宫里每个人的身份都要经过反复核实。这可忙坏了锦衣卫统领赵克用,皇宫里太监宫女有好几万,想要统计清楚,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赵克用查来查去,最

  • 错杀

    清乾隆年间,东海县县令叫万庆高,他的口头禅是:“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豆腐。”人们常见这位年逾四十的县令瘦脸紧绷,圆眼放光,风风火火地忙碌着。这年深秋的某日清晨,薄雾缭绕,万庆高刚起床就有衙役来报:出了人命案子,一农妇在自家菜地发现了人

  • 跳三刀

    单手剃清朝康熙年间的二月初二,天津卫北马路,空气中还飘荡着过年的喜庆味道,协和轩剃头棚里顾客盈门,好不热闹。也难怪,一个正月里人们遵守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习俗,今天是龙抬头的好日子,就扎堆剃头来了。一个白面无须的小伙子走到了协和轩,对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