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鼓励万岁

鼓励万岁

收录日期:2025-11-20 23:31:52  热度:10℃

三十年前的今天,我二十五岁,从北京乘坐火车去太原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三十年前的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四,1981年,我在父母位于太原市的家中第一次写皮皮鲁和鲁西西。在写的时候,我想了一下我的经历,我是从1977年开始写作的,当时我在一家工厂当工人,工作是看管一台水泵,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四年级,以这样的起点从1977年写到1981年时,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被鼓励的结果。

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写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而这篇作文居然被班主任老师赵俐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出来。那是1963年的一天,在课堂上,赵老师将我叫到讲台旁,她告诉我可以免费领取两本校刊,其他同学则每人需要花一毛八分钱买一本校刊。在那一刻,我产生了一个错觉:我郑渊洁在这个世界上写文章写得最好,谁也写不过我。这个错觉一直保持到今天,鼓励的作用非常大。

后来,我的写作不断受到鼓励。1978年,河南《向阳花》杂志的实习编辑于友先在收到我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童话诗《壁虎和蝙蝠》时,亲笔给我回信通知我采用,并鼓励我继续写。受到鼓励的我,写童话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来于友先成为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读者也在不断鼓励我,他们的鼓励方式就是买我的书。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十年前的今天,当我要写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时候,我想通过这两个孩子鼓励所有孩子。皮皮鲁是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的代表,鲁西西是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的代表。那个时候,学校对孩子的评价体系有误差,以考试成败论英雄。

皮皮鲁和鲁西西今天过三十岁生日。今天依然有人在看他们的故事,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鼓励的胜利。读者不管是考试成绩好或不好的,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都会受到鼓励,所以他们喜欢和皮皮鲁、鲁西西交朋友。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起重机在工作,我就想,起重机会随着它建造楼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自身的高度,起重机是怎样长高的?我专门到工地附近租了房子,观察了两个月,我发现起重机是通过自己吊起分解身体的一部分加入整体从而提升自己,这给了我启发。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像起重机一样,给大厦添砖加瓦。添砖加瓦就是鼓励别人,赞美别人,同时提升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有一种人是二踢脚,二踢脚贬低空气,也就是贬低别人,靠这个升到空中,发出巨响引人注目,然后粉身碎骨。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人,喜欢给别人挑毛病,贬低别人,喜欢贬低别人的人,在潜意识里是抬高自己。做人要当起重机,不当二踢脚。

在生活中看走眼的事例非常多,尤其是爸爸妈妈看自己的孩子时走眼,有时上司看下属也会看走眼。我和我弟弟养信鸽,我们有一座鸽舍。有一只小鸽子生下来有残疾,腿是瘸的,当它飞行的时候,一条腿不能收到腹下,于是它无法飞直线。我们认为作为信鸽它是毫无前途的,决定用送它参加千里竞翔的方式仁义地放弃它。上千公里的信鸽大赛属于超长距离竞翔,能归巢的信鸽很少,结果这只瘸鸽获得了冠军。我们带着它参加了央视的《百科探秘》节目。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看走眼的恐怖。要想避免看走眼,就要多鼓励别人,多赞美别人,轻易不要下结论。在一个人死后一千年之内给他下结论,都属于草率,何况活着的时候。

比尔·盖茨的爸爸出了一本他是如何教育儿子的书,这本书出中文版的时候,由我作序。我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我记住了一句话:“作为父母,你什么都可以对孩子做,只有一件事不能对孩子做,就是贬低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多赞美孩子,领导多欣赏下属,朋友之间多鼓励,夫妻之间互相欣赏。我们这个世界不需要贬低,鼓励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做人出线有法律管束,法律不禁止的行为偏差靠鼓励纠正,效果最佳。?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三十岁生日庆典上,作为他们的父亲,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鼓励万岁。

猜你喜欢

  • 以色事人和以貌取官

    眼下,女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难找,但是美女除外,不用统计就知道,漂亮的女大学生肯定比相貌平平的同学就业率高。其实,到找工作的当口,无论男女,相貌都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那些爹娘没有给个好皮囊的,怎么都要吃点亏,不仅今天如此,古代也差不多。看

  • 全才VS专才

    两个中文系的同窗在毕业8年后不期而遇。一个已经是跨国公司的全国市场总监,年薪三四十万,另一个还在出版社当编辑,编着不畅销的书,一个月五六千元。 然而8年前的情形却迥然相异。穷编辑当时可是系里的头号才子,写得一手好诗,自编自导话剧,文章引经据

  • 大声说话才能胜出

    我在报社做实习生时有幸师从一位见多识广的资深记者,老师洞悉世事,经常在谈笑间不经意地泄露天机。那天,他坐在办公桌前,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人的地位越高,讲话声音就会越低。 其实,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讲话音量与社会地位间这种微妙的反比关系:贩夫

  • 命名的力量

    可见文字游戏并非永远没有意义。《制高点》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想推动国际资本流向不发达的国家,这首先就要说服国际投资者,于是他们在纽约举办了一场说明会。 不料,主办者慷慨激昂之后,会场反而陷入沉默。之后有人站

  • 光有完美的履历是不够的

    1995年我刚出完一本销售30万册的畅销书,那一年公司赚了很多钱。可是我的出版社仍然是一个小公司,但当下的胜利,让我倘徉在乐观的气氛中,“乘胜追击”是我心中唯一的想法,急着扩充组织与团队成为我最急切的事。 这时候,我跟你一样,接到一张几近

  • 价值2亿的工作态度

    2004年底,国际航空联盟决定在亚洲遴选一座有超级吞吐能力,且在软硬件上都过得硬的机场,作为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成为各个国际航班的中转站。选定后的这个航空枢纽预计年乘客运输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货物吞吐量达200万吨。如果哪家机场能

  • 华尔街最重要的能力

    在北美,无论是浏览报纸的广告,还是通过猎头找工作,雇主对雇员的头一条要求总是“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由于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出国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语言关,对于这一条很自然地理解为这是雇主对应聘者英语听

  • 路在嘴上

    那个人有一天和我聊起我的朋友,他们在同一个单位,他是主任,朋友是小职员。 他说,你的朋友工作认真,人也挺好,就是有一点,语言表达能力太差,真的吃亏了。 我相信,他的业务素质、为人处世绝对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表达能力。他的语言能力实在糟糕,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