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晚清三大民间帮会分别是?帮会起源为何?

晚清三大民间帮会分别是?帮会起源为何?

收录日期:2025-11-20 18:21:27  热度:11℃

早些年古惑仔类电影兴盛的时候,剧中人物的义气和拼搏精神而激发观众心中热血。当然电影中帮派混战的情形,随着国家管制的力度加强,已经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和平时代难见,但是在战乱之时,这些民间组织却势力强大,颇具规模。晚清时期到民国就有著名的三大帮会:青帮、洪门、哥老会。

一、青帮

虽说是晚清到民国三大帮,但是青帮却并不是在晚清时候才出现的。青帮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雍正年间就已经成立。

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帮会最开始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漕运业发展而进行的,所以又叫粮船帮。

雍正皇帝是一位十分严厉的皇帝,继位之后对当时的政治做出了许多改革。当时各地运输业,以旱路为主,雍正帝认为旱路运输费时费力,所以力主发展漕运业。为此还曾张贴皇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青帮的三位祖师爷翁岩、钱坚、潘青,原本是好友。他们一同揭了皇榜,接受此任务,发展漕运。运输业在今天也是 一个十分吃香的行业,三人通过漕运,渐渐的拉帮结社,大江南北各地人氏都纷纷加入,此后形成大帮。

青帮在晚清的时候,因为太平天国等乱事,已经无法承担运输皇粮的任务,所以已经是步入末路。在青帮巅峰之时,仅通州到杭州水路,就舍友的十二个半码头,一百二十八帮半。晚清之时,已经仅剩六大帮头。

二、洪门

洪门是晚清时期著名帮会,它还有另一个叫法天地会。因为各大影视剧小说,特别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大家对于天地会应该都印象深刻。

天地会设立之初,最开始是反清复明,策动反清活动的组织。后来因为过于活跃,所以受到清廷打压,转为地下,名称也开始多种多样起来。

洪门到底是谁创立的有很多种说法,又说是郑成功和陈近南创立的,也有说是方以智创立的,还有说是台湾藤牌兵征俄创立等等,各类说法高达十多种。

洪门到晚清之时,支脉众多,大多数都成为孙中山革命,推翻满清统治的力量。还有些支脉,则成为保留满清遗老的力量,走向背道。

三、哥老会

哥老会又叫哥佬会、汉留等,最初起源于四川和重庆,近代时期活跃于长江流域。在四川和重庆,哥佬会被称为袍哥,这个民间组织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势和影响。

虽然是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但是其影响却深入到川军和湘军之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孙中山革命之时,哥佬会的义士也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

关于哥佬会起源问题,也如洪门一样,说法众多。可能因为是下层群众自发结合的组织,所以并没有留下详细而可靠的资料。

在哥佬会起源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说法是说哥佬会与洪门同出一脉,是洪门分出去的一个分支。

除此之外,还有说是太平天国李秀成和李世贤派人潜入湘军创立,又有说是郑成功首创。因为资料不多,且争议不休,哥佬会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谜。

猜你喜欢

  • 鞋的记忆

    鞋的记忆托尼·尤克脸涨得通红,觉得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老师总是盯着他?她的嘴唇还似乎不满意地蠕动着。托尼才10岁,非常崇拜他的老师汉森太太,一个脸上总是挂着宁静微笑的身材修长的妇女。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他知道这个问

  • 送给你一对翅膀

    送给你一对翅膀每到感恩节,家里都会产生小小的争论,那就是关于谁想要火鸡身上的哪一部分的争论。我的兄弟们喜欢吃鸡腿,而我和妹妹杰西只想要鸡脯肉,这样一来,父母就只能吃剩下的部分了。不过,从来没有人愿意要鸡翅膀,也许是因为它除了鸡皮没有什么肉的

  • 翻浆

    翻浆那年,我从西藏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要找死吗?你!你个兔崽

  • 美丽的手机号码

    美丽的手机号码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只有个6岁的儿子,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我没好气地说了声:“打错了!”便

  • 有一种拥抱不叫爱情

    有一种拥抱不叫爱情我22岁那年冬天,姑妈给正在沈阳附近一座城市里打工的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考上了沈阳的一家工学院,让我没事的时候去看看他。我答应了。我所打工的那座城市离沈阳很近,坐快巴大概只需要6个小时左右,就坐上了一辆

  • 难忘那壶浓浓的香茗

    难忘那壶浓浓的香茗在威瑟斯家老宅的拍卖会上,主持这个拍卖会的女士微笑着向我点点头:“你上阁楼去看看吧,”她建议我说,“那儿有很多过时的化妆品。”于是,我从人群中挤过去,爬上楼梯,上到三楼。阁楼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妇人。“你到这

  • 秘密

    秘密她每天下夜班都要从这里经过。虽说路灯不是很亮,但她从未有不安全的感觉,总是将小枕头一样的拎包的带子套进手腕拎在手上,包里只放着一串钥匙、几块口香糖。这天又下夜班,她刚刚领了夜班费,就到一家面包屋买了两个面包。今天的路特别黑,三盏路灯只有

  • 温馨的借条儿

    温馨的借条儿现在又快到年三十了,她逢人便说那张借条儿。因为在她最拮据的时刻,它曾给过她无限温馨和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债主是个温文尔雅的北京模样的年轻人,当时在街上的灯光下她并没有认清他的脸,就感到他一定很漂亮,很帅气。没来得及问姓名,只听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