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生财井

生财井

收录日期:2025-11-21 01:33:04  热度:8℃

新城县的十字街边有一爿徐记生药铺,生意总是不温不火的。老板徐奉倒是个实在人,每当有人说生意上的事,他总是笑笑说:“我家生意不好也是好事,说明乡亲们生病少啊。”人们都说,徐奉这人心善啊。

这日中午,徐奉正在店里看书,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扑通”一声响。他急忙出门一看,见个外乡汉子倒在地上,昏厥过去。徐奉忙命伙计将這人抬进店里,但见他面色发白,呼吸急促,再一搭脉,脉象很乱,明显就是中暑了。他给汉子服了些藿香水,又用冷毛巾给他敷在额头。

过得片刻,那汉子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他瞬间明白是徐奉救下了自己,起来就要谢恩,徐奉按住了他。汉子就暂在徐奉家住下来,徐奉每日里喂汤喂药,极是周到。

那汉子名叫刘滔,京城人,是一家店铺的记账先生。这次出外讨账,想是走得急了,又赶上天气炎热,才中了暑,亏得被徐奉救了,不然后果难料啊。刘滔和徐奉二人聊得投机,就拜了兄弟。刘滔年轻,为弟;徐奉年长,为兄。

这天,刘滔看着徐奉店里的生意很冷清,就对徐奉说:“哥哥你这生意可不怎么样。”徐奉又把他的老话拿出来说。刘滔却摇了摇头,说:“不是这么个理儿。你生意做好了,才能保证药材齐全,才能更好地给乡亲们治病吧。”他在店里店外转了几圈,然后指着店前面的一块空地说:“哥哥,你在这里打口井吧。”

由于刘滔还要急着办事,说完就告辞了。徐奉遵照刘滔的意思,请来打井师傅,在那块空地上打起井来。

三个月后,井打好了。井水甘甜清冽,是新城县里难得的好水。徐奉的大儿子徐小清高兴坏了,对徐奉说:“赶紧请几个泥瓦匠,砌道矮墙,把这口井圈起来,咱甭开药铺了,光卖水就能发财了。”徐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这井里的水一滴都不许卖!”徐小清迷惑不解地问:“咱掏了一百多两银子,就为了请大伙儿白用水?”徐奉点点头,啥话都没说。

井水好喝,还不收钱,半个新城县的人都到这里打水。徐奉为了乡亲们打水方便,又置办了辘轳等物件,还在井台边放置了两个凳子,供打水的人休憩。对此,徐小清只能撇撇嘴,现下还是徐奉当家,他说啥徐奉也不听。可看着徐奉白白地往外扔银子,他心疼啊。

说来也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徐家的生意竞渐渐兴隆起来。不光是附近的乡亲、老主顾,连城外的人,甚至外县的人,都到徐记生药铺来买药。徐小清见到有银子进账,心里那叫一个乐,井水的事就暂时放到了一边。

转眼就过了一年。这一天,徐奉忽然接到了刘滔的信,说是分别以后,相当挂念,很想和他一叙,无奈事务繁忙,脱不开身,请他前去京城,一来可以叙旧,二来可以逛逛京城、赏赏景。徐奉也很想到京城去开开眼界,于是把生药铺交给儿子打理,动身去了京城。

徐奉一走,徐小清可就来了劲。他先雇来泥瓦匠砌了一道矮墙把井围起来,派伙计看守,每个打水的人收一个铜板。打水的乡亲们乱哄哄地嚷嚷,徐小清站出来说:“我家打这口井花了一百多两银子。不收你们钱,这笔账怎么算?我家凭啥白白扔钱?你们不掏钱,又想白喝水,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只收一个铜板,这算是最便宜的啦!”

乡亲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没带钱的乡亲有的回去取钱了,有的就去城边的河里打水。带了钱的乡亲就按徐小清的吩咐,把铜板放到一个篓子里。到了晚上,徐小清抱过篓子一看,竟有半篓子钱,这可比卖药赚得多呀,他不禁兴奋得心花怒放。老爹要是早听自己的话,不知收进多少钱了。

但是,一个月后,徐小清就发现不对劲儿了。来打水的人少了,来抓药的人也少了,而且,还在逐渐减少。再到后来,就门可罗雀了。再这么下去,这生药铺可要关门了。他想不通是为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天,有个孩子到生药铺里抓药。伙计正给他称着,一个婆娘忽然跑过来,劈手就给了孩子一巴掌,怒骂道:“我不是让你到广济堂去抓药吗?就知道你偷懒耍心眼儿。亏得我跟你来了。走!”徐小清急忙上去拦住她:“嫂子,你也是咱的老主顾了。你就跟我说句实话,你为啥不到我的铺子里抓药了?广济堂离咱这里可远呢。”

那婆娘说:“你家药不顶用。”

徐小清惊得险些跳起来:“我家药不顶用?我家药还是头年进的,咋头年就顶用,今年就不顶用了?”

那婆娘白了他一眼说:“为啥不顶用了,你心里最清楚,别问我。你快让开,别耽误我抓药了!”婆娘拉着孩子就走了,留下徐小清在那里发愣。

徐小清说的也是实情。徐记生药铺现下卖的药还都是去年秋上徐奉进的呢。今年的新药还没下来,也没进。怎么同样的药,去年就顶用,今年就不顶用了?徐小清想不透,就找到跟他爹关系很好的隋郎中问个根由。隋郎中听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一个劲儿地说不可能,徐家开了这么多年的药铺,保管草药有一套,绝对不会有问题。

徐小清不死心,又找几个老主顾问,大家众口一词地说,就是他家的药没以前顶用了,这才换了另外一家药铺买药。徐小清又到库房去察看,那些药材保管得很好,没有丝毫问题。可怎么就不顶用了呢?想了几天,他还没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来店里买药的人更少了,有时候一整天都没生意。万般无奈之下,他赶紧写了一封信给老爹送去。

徐奉接到信,日夜兼程,赶了回来。

一回到家,徐奉就命伙计们拆掉了围住井的矮墙,并让伙计们遍告乡亲们,这口井仍为公井,谁爱打水谁打,分文不取。安排好这些,他才把徐小清叫到跟前,说:“这口井若是公井,就是咱家的财源;若是私井,就是咱家的克星。”

徐小清愕然地睁大了眼睛,迷惑地问道:“为啥?”

徐奉说,他接到徐小清的信后,也是万分着急,马上就向刘滔辞行。刘滔问他出了什么事,徐奉就把徐小清写的信给他看了。刘滔看后微微一笑,说若是他猜得不错,定是徐小清为钱所惑,把公井变成了私井,断了徐家的财路。徐奉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个说法,连忙讨教。刘滔这才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附近的乡亲们若是喝惯了他家井里的水,再喝别处的水就会水土不服。喝他家的水,再吃他家的水熬出的药,自然是十分妥帖的,没有不适感,还利于治病。但他家卖水以后,乡亲们去别处打水,再吃别处的水熬出的药,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甭说治病了,反而会出现其他不适感。于是呢,乡亲们就会认为是他家药不好,却不会想到是水的缘由。

徐小清愣愣地说不出话来。

徐奉说,他听刘滔讲了这些,才明白当初刘滔为什么让他花银子打这口井,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喝他家的水,适应他家的药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老主顾,却不承想被徐小清赶走了。徐小清愧疚地说:“真没想到,做生意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徐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做生意学问大,做人的学问也不小啊。儿子,好生学着点儿吧。有时候啊,该吃亏那就得吃点儿。”徐小清使劲地点了点头。

徐家的井重新免费让乡亲们打水了,他家的生意又慢慢地红火起来。久而久之,那口井被乡亲们称为“善井”。徐家人却说,那是他家的生财井。

猜你喜欢

  • 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

    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这句话简短却包含深刻的哲理。成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持续的奋斗才能实现的。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汗水和坚持。追寻成功的路上注定会有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就能化解一切

  • 最早的奥运会邮票

    在邮政史上,奥运会邮票一直是备受邮票收藏家追捧的珍品。这些邮票展现了奥运会的历史和精神,成为邮政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收藏。然而,你是否知道最早的奥运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呢?故事要回溯到1896年,那一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的雅典举办。作为一

  • 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动物是地球上最美妙的创作之一,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动物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这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首先,栖息地的破坏是造成动物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森林

  • 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

    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初拿破仑时代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比利时滑铁卢附近的开阔地带。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欧洲命运,也影响了历史进程。而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个人被认为是最大的赢家,他就是英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威灵顿公爵出生于1

  • 红色鲑鱼推销员

    红色鲑鱼推销员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渔村里,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的渔民。这个小村庄位于大海边,每天都有新鲜的海鲜送到村民们的餐桌上。其中,一种名为红色鲑鱼的鱼类最为特别,它的鳞片闪烁着美丽的红色,被誉为大海中的珍宝。正是凭借着这种红色鲑鱼,村里有

  • 永恒的价值

    永恒的价值永恒的价值,是人类思考和追求的核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消逝,但有些价值却似乎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永存于人心之中。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事物和理念被视为具有永恒的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爱。爱是人类生活中最基

  • 跳到人生的擂台上

    跳到人生的擂台上人生如同一场擂台赛,每个人都要在这个舞台上跳跃、斗争。有些人选择安于现状,躲避挑战,追逐平庸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勇敢地跳到擂台上,迎接人生的挑战。跳跃,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追求。当我们选择跳到人生的擂台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

  • 批评的力量

    批评的力量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批评,它们不仅是对事物进行评价和评判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力量。批评可以是公正的,也可以是片面的;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恶意的。然而,无论形式如何,批评都具有潜在的力量,可以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