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敖乃松赴死

敖乃松赴死

收录日期:2025-11-20 22:15:09  热度:8℃

他名叫敖乃松(著名摄影家敖恩洪的长子),上海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因给单位领导提了几条改进意见而被打成“右派”。

此君本是改造中的积极分子,他之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的自悔。据知情人告诉我,敖君昔日曾有过误伤同类的行径——被伤害的不是同类中的陌生人,而是他同类中的知己。其实,在改造期间,为了争取个人的前途,不顾别人死活的人,在“老右”中不乏其人。但在前途的梦幻破灭之后,能有敖乃松的勇气者,几乎是后无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屹立在苦难年代知识分子面前的一座丰碑。

这个悲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秋天。有一天劳改队搬家(从一个队调往另一个队),同类们看见敖乃松把他的行李装在了搬家的大车上,但是到了新的地方,却发现敖乃松失踪了。

其中一个同类,忽然想起了他近日的异常。就在搬家前的一两天,敖君像有什么心事似的,给全组的成员每人送了一点东西。在劳改队内,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可送,不外是笔记本、圆珠笔一类的东西。这个重要的发现,使同类们立刻不安起来。但是大家刚刚来到一个新的中队,苦于不知他的去向,没有办法寻觅他的踪迹。过了一两天,队长才下令让他们到一个水塘去打捞敖乃松的尸体。他的尸体并不是干部首先发现的,有一个场外的老乡来场里割草,发现了溺水而亡的死者。使同类们震惊的是,他是以一种超常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他用一根绳子捆着自己的脚,绳子的另一头拴在了水塘边的一棵树上,然后把头浸在了水塘里,直到停止了呼吸。这种死亡手段的选择,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要有义无反顾的坚毅。因为当死者感受到溺水的痛苦时,是可以改弦易辙回到生者的世界中来的,他只要两手用力支撑着塘坡,身子缓缓向后移动,就可以摆脱死亡。可是这位敖乃松,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硬是在水中浸死了自己。

当同类们提着绳索,把他拉上岸来的时候,发现了他十分简短的遗言,大意是让来寻找他的同类不必下水去捞他,秋天的水太凉,容易得病着凉——只需像拉网一样,把绳子往上一拉,就会把他拉上来,云云。同类们正是如此这般把他拉出水塘的,但是看了他的遗言之后,不仅在场的“老右”们目瞪口呆,就连那位姓温的队长,也为之感叹了好一会儿。在劳改农场自杀的并不罕见,敖乃松的死亡方式,可谓空前绝后。面对死亡他太清醒了,竟然将其当成了一场游戏。

他选择的死亡游戏,当然首先是对反右和“文革”的抗议,但不容忽略的一点是:他身上有着人类应有的自审良知——他伤害过同类,在无地自容的良知反省中,便有了这场貌似游戏,却又深藏着令人折服的精神升华的死亡仪式。

猜你喜欢

  • 苛政猛于虎

    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多弟子,坐着马车经过泰山脚下,看见路边有一个妇人披麻戴孝,正伏在一座新坟上悲哀地哭泣着。坟地中有三座坟,两座旧坟,一座新坟。孔子停下马车,凭着车栏注意地倾听,又叫他的得意门生子贡上前问问情由。子贡走到坟墓边,问:大嫂,听

  • 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善于炼制一种预防皮肤冻裂的药膏。在冬天如果把这种药膏涂在手上的话就能够防止手冻裂,所以他家祖祖辈辈就靠冬天的时候,在河边把这些药膏卖给洗衣服的人们来为生。有个外地人听说他们家善于炼制这种药膏,便寻上门来,情愿出一百个大钱买下他的药

  • 机智的牧童

    山上有条大灰狼,又凶残又贪婪,经常咬死村里的绵羊,人们对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把自己家的羊圈围得很高。有两个小牧童决心除掉这条恶狼。他们在山上找到了狼窝。趁大狼外出觅食的时候,他们偷偷摸进洞里,抱出两只小狼崽子。在狼洞附近,找到两棵相隔十来

  • 樊姬之力

    春秋时期,楚庄王与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有一天,楚庄王上朝听政,下朝很晚,他回到后宫,他的妃子樊姬走下厅堂来迎接他。樊姬问道:大王,为什么退朝这么晚?恐怕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兴奋地说:寡人今

  • 天下第一木匠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两个都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都建造过很多雄伟的建筑和雅致的亭台楼阁。他们的手艺都十分精湛,难分高下。有一天,国王突然想从他们两个之间选出一个最好的木匠。他决定让他俩比赛,谁赢了就封谁为天下第一木匠”。于是国王把两

  • 伪辩

    法庭上,一个人被控谋杀。所有的证据已足够将其定罪,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死者的尸体。在审判就快要结束时,被告的律师知道他的委托人已经获释无望,但是仍不死心。于是他说:法官大人,在座的每一位女士,先生们,接下来的事情将会让你们大吃一惊。&rdquo

  • 郑庄公智平叛乱

    春秋时期,有著名的五霸”,其实在五霸”之前,就有郑庄公称霸于诸侯。郑庄公名叫寤生。虽然他是一国之主,但他的母亲武姜却不喜欢他,时时偏护他的弟弟共叔段,总想把小儿子推上王位。郑庄公封给弟弟共叔段一个叫制”的

  • 晋文公退兵制敌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把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嗣君,设计害死了长子申生,同时也将公子重耳和夷吾逼走了。重耳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齐、曹、宋及郑国,过着流亡的生活,很多国家对他态度冷淡,有的甚至不肯收留,在曹国,曹共公听说他肋骨长得不同寻常,趁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