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生死离别,角膜奉献女友

生死离别,角膜奉献女友

收录日期:2025-11-20 23:54:50  热度:9℃

在流星雨面前许愿

1996年,17岁的张谣遭遇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情感洗礼。5月,父母在哈尔滨开往齐齐哈尔的客车上车祸身亡。一个原本幸福的家转瞬即逝, 张谣一下了变成了一个孤儿。在这时候,她同班的男生冯小鹏走进了她的生活。

冯小鹏的父母打拼商海多年,冯小鹏在优越的家境中长大。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热心、诚恳、乐于助人。对张谣的不幸遭遇, 冯小鹏非常同情。此后,冯小鹏每天都多带一些早餐,与张谣一起分享。打扫卫生的时候也总是主动帮张谣。

1997年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同学们放学后陆续离开了学校,张谣走到操场附近时,突然一个踉跄栽倒在雪地里。冯小鹏叫来父亲把张谣接回了家里。

当冯母解开张谣的衣服时,忍不住两行热泪。大冷的雪天,张谣穿得非常单薄,里面的毛衣也破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医生给张谣做了检查,诊断她是营养不良和贫血而晕倒的

从此,张谣就住在了冯小鹏家里,小鹏的父母对张谣视同己出,张谣和小鹏更是亲密无间。

1998年7月的一天,听说流星雨会在夜空中出现。晚上,冯小鹏和张谣并肩坐在露台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静静地等待。如果在星空下虔诚地许下一个心愿,星星就会帮你实现。张谣告诉小鹏,她的心愿就是将来一定要报答小鹏一家对她的大恩大德!张谣说着就哭了。你怎么哭了? 我怕有一天我们会分开。此时张遥已经收到了哈尔滨美院通知书。两个人原本一心想在同一所城市上大学,张谣学美术,冯小鹏学计算机。可是冯小鹏发挥失常,被另一所城市的一所大学录取了。

一阵静穆之后,夜空中条条星光急驰划破长空。快,我们许愿吧!

流星雨落下的时候,冯小鹏和张谣各自许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从那刻起,两个相爱的人在闪烁的星空下,把各自的心神圣地交付给了对方。

失去了一片光明

从电话中,冯小鹏感到张谣一定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可是他再三追问,张谣总是说没什么事情,只说很想念他,希望可以早点毕业,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了。冯小鹏清楚张谣的性格: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而她又不愿自己为她担心。挂了电话后,冯小鹏买了当天的火车票赶到了哈尔滨。出现在张谣宿舍的那一刻,张谣惊呆了他抚摩着张谣柔顺的长发疼惜地说:傻丫头,这样的好事情应该打电话给爸妈一起庆祝,怎么一个人独自哀愁。我们当然会全力支持你的。放心,我会等你。永远。

两个人当天回到冯小鹏的父母家,老人得知这样的喜讯很是激动:谣谣,不要多想,只要你有好的前途,我们老两口很愿意支持你。

一切手续顺利地办下来,登机前的一瞬,张谣和冯小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别忘了流星下我们的爱情誓言!张谣哭着说。

就这样,张谣去巴黎深造,冯小鹏回到父母身边,在齐齐哈尔的一家电脑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师。在国际长途、传真、邮件的来往中,冯小鹏和张谣的爱情慢慢地走过了一年的时光。

2002年9月21日,冯小鹏双手捂着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送到医院,经专家确诊,冯小鹏患的是麻痹性肠梗阻,需要立即手术,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若做手术,也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

冯家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冯小鹏做了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心渐落定的冯家父母却怎么也想不到,手术后的第5天,冯小鹏便开始恶心呕吐,身体也浮肿起来,接着是重度昏迷。医生递过一份病危通知单沉重地对冯小鹏的父亲冯金全说:病人现在已经肾功能衰竭,肾脏丧失了解毒能力,已经发展成尿毒症。冯父听后只觉得天昏地暗,颓然瘫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面对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儿子,冯家父母全心扑在儿子身上,每天在医院照顾儿子,无心照料自己的家具生意。然而,冯家的家具生意却由于一场意外的大火被付之一炬,还有4个工人受到严重烧伤。这对冯家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没有办保险,所有的损失只能由冯家自己承担,还要负责4个工人的医疗费和生活费。在商场拼搏几年的冯父终于一病不起。

为了不影响张谣的学业,冯小鹏请求母亲不要告诉她自己的病情,冯母含泪答应。每次张谣来电话问起冯小鹏,她总推说小鹏被单位派出去公干,或者工作忙加班,家里的一切变故也对张谣只字不提。只提醒她一定要注意身体,安心学习。

将近两个月没有接到冯小鹏的电话,张谣的心里越来越着急,她知道,冯小鹏再忙,也不至于两个月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小鹏一定出什么事了。情侣特有的心灵感应让张谣隐隐感到不安,已经在巴黎取得不小成绩的张谣无法专心学习下去。见电话里问不出什么,心急的张谣买了回国的机票,她一定要亲眼看到冯小鹏没事才放心。

2001年11月,张谣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城市,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冯家已经是一片凄凉景象。冯小鹏的父亲冯金全坐在轮椅上,层层打击让这个曾经给过张谣无数温暖的老人最终无法承受,突发脑溢血虽然抢救过来却只能靠轮椅来延续自己的足迹。看到这一幕,张谣忍不住扑到冯父的怀里,放声哭泣:冯叔叔,怎么会弄成这样,小鹏呢?他在哪里?

拗不过张谣,冯父只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给张谣。他老泪纵横地说:孩子,小鹏那孩子真是命苦,他是不想你为他担心啊。

来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瘦弱的冯小鹏,张谣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她抱住小鹏:你怎么可以不告诉我,我们说过要永远在一起的,你不可以抛下我。两个人相拥哭泣,为生命的无常悲戚不已。

张谣不顾冯家的极力劝阻,放弃了在巴黎深造的机会,她要留下来,陪在她深爱的男人身边。很快,她在一家名为旦丁佐尔的摄影中心找到了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冯小鹏。张谣希望自己的悉心照顾可以帮助心爱的小鹏战胜病魔,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善良的冯叔叔和阿姨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可是灾难却来得这样突然。

生离死别,角膜奉献女友

2002年7月的一天,旦丁佐尔的青春摄影中心因电路短路引起火灾,正在里面工作的张谣被浓烟呛倒,在医院醒来时,医生表情沉痛地宣布:她的双眼被浓烟所伤,导致失明。

这一悲号传来,冯小鹏的母亲真是欲哭无泪,以为生活正在好转,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竟然再次降临到他们家。

张谣眼睛失明的消息不胫而走,躺在病床上的冯小鹏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悲痛万分。张谣如此热爱绘画,怎么可以失去发现美的眼睛。虚弱的他终于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晕了过去。

冯小鹏的病情开始恶化,他把张谣双目失明归罪在自己头上,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病,张谣还在巴黎继续自己的学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使得冯小鹏精神极度委靡。眼看着儿子一天天消瘦下去,冯家老人更是肝肠寸断。

张谣不顾自己伤痛,仍每天过来安慰冯小鹏:小鹏,你快点好起来,以后有你当我的眼睛,我仍然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啊。可是,冯小鹏的病情仍在进一步恶化,医生无奈地摇头,示意冯小鹏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2004年7月8日,此时冯小鹏的病情仍在加重,血压很高,而血色素只有3克,病痛折磨得他整夜不眠。病床上的冯小鹏有气无力地握住了父母的手:妈妈,爸爸,我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别再为我费心了。我死后的愿望你们一定要为我实现;我要把角膜捐给张谣!一番话像一把尖刀剜出了冯家父母的心,他才刚刚24岁呀,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

冯小鹏百般央求父母,并以不接受治疗相要挟。父母不忍心儿子如此糟蹋自己,终于在《角膜捐献书》直系亲属一栏中签了名。

或许真是苍冥有眼,冯小鹏角膜的基理结构和组织配型与张谣的完全匹配。2004年8月6日,张谣顺利地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一个月后,张谣的眼睛上揭开了一层层缠裹的白纱,世界在她曾经沉睡的双眼里美丽而真实地复苏了。而张谣却怅然若失,因为她知道,小鹏再也不会再出现在她的视线里。

张谣独自一人走到露台,思念着深爱的人。当她抬头仰望苍穹的那一刻,奇迹出现了:夜空中再次划过流星雨,条条星光急弛划破长空! 她知道,那是在天国的冯小鹏对自己的深情注视。

猜你喜欢

  • 趴着比站着还高

    约翰真是不幸极了,他出生时比正常的婴儿小很多,而且他没有双腿,根本无法站立。医生当时就断言,这个孩子活不過半年,可约翰不但活了下来,还活得快乐开朗。只不过,他站不起来,只能趴在滑板上“走路”。很明显,像约翰这样的孩子只能去残疾人学校读书,但

  • 赞美如良药

    在南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譬如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人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

  • 屏风没有错

    屏风伫立卧室一角,隔出半封闭的书房。很多个夜里,男人将电脑敲得啪啪响,女人紧攥遥控器,直到很晚。男人守在书房,女人倚在床上。屏风隔开他们,小小卧室,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开始可不是这样。那时新婚燕尔,两个人呆在客厅,说不完的话。后来女人的公司

  • 为她开屏起舞

    那是一场电视选秀节目,他出场时,身背孔雀羽毛的装置,看上去有些突兀。评委问他表演什么节目,答曰孔雀开屏。音乐响起,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随之笨拙地起舞,舞姿夸张滑稽,身后的羽毛徐徐打开,立刻引来一片笑声。不由在心里叹口气,现在的人怎么了,都觉得

  • 地鼠种菜

    去年冬天,地鼠因为懒惰没有存粮食,结果差点儿被饿死。于是今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决定要勤劳地耕作。地鼠最爱吃萝卜了,于是他把地翻了一遍之后,买了好多萝卜籽,撒了下去。过了几天,萝卜秧长出来了,一棵一棵非常小。地鼠很看急,心想萝卜什么时候才能长

  • 朱熹收礼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出任江西南康知府,在任期间,朱熹清正有为,很受百姓爱戴。有一次,朱熹寿辰,书院的很多书生和百姓得知,都自发前来祝贺。朱熹很欣慰,不过,他婉拒了大家送来的贺礼,耐心解释说这是他一贯的原则。百姓们听了朱熹的解释,都纷纷带着贺礼回

  • 爱情,要一枝独秀

    一个老年人在前面拉车,一个年轻人在后面推。过来一个第三者,问年轻人:“前面那個拉车的老年人是不是你的父亲?”年轻人明确地回答:“是的。”第三者又到前面问老年人:“后面那个推车的是不是你的儿子?”老年人明确地回答:“不是。”第三者有点糊涂了。

  • 一生一世马蹄莲

    他与她,像飞鸟和海鱼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1939年寒冬的一天,蒋兆和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家萧龙友画肖像。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墨,围着这点干墨,他又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