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快乐,就是一种感觉

快乐,就是一种感觉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1:16  热度:10℃

男人,请保护好女人一生的美好字数:2034来源:婚育与健康2009年10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那一天的小聚,当很多女人津津乐道谈独立谈坚强,都说这个世界女人需要心越变越硬才能应对时,朋友亚明给我讲了她父母的故事。她缓缓地说,一个男人如果一生都保护一个女人的美与好,那么这个女人是幸福的,她不会变得强硬和不可理喻。而现在的男人是一点耐心都不肯给了。

亚明是我见过的最得体的女人,我相信这跟她的家庭有关,没有一般女孩的种种焦躁和过多的欲望写在脸上,你看到的更多是她举手投足的平静与从容,再简单的衣服穿在她身上也是干干净净,搭配十分得体,这就是一种修炼。亚明说这来源于她的母亲,一个终其一生被她父亲呵护的女人。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美好清香的女人是被宠出来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表面上的对一个女人好,不是在生日时给她买一个礼物送一件衣服来一个虚情假意的拥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

亚明的母亲不算漂亮,但却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女人,上海的女人,特别地讲究服装面料,喜欢穿旗袍,平日衣服总是熨得平平整整。母亲负责洗衣服,而收衣服和熨衣服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干的活儿,父亲说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母亲熨旗袍,仔仔细细,熨好后在身上比划一下,再抚摸一下,贴在脸上感觉一会儿,再塞入香囊平整地放在柜子里,父亲把他看到的这一切当作一种享受,他说女人的美化就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而母亲做这一切时有父亲在一旁陪着,也觉得是一件隆重的值得一做的事情。

母亲的衣服很多,夏天时总要翻晒,一件件晾出来,再一一件件叠好,而这些事情父亲一直陪着她做。

母亲的衣物面料都是上乘的,她说不能容忍劣质的面料沾她的身体,而父亲终其一生都在保护母亲的品位。即使在最贫乏的日子里,他也会托远方的朋友带回一块上好的真丝或是丝绸面料,让喜欢剪裁的母亲在家里亲自动手缝制一件长裙,这在母亲和他都不亚于是一个节日。做好后,母亲骄傲地穿起来在父亲面前展示,像一朵花一样的暗香浮动,那样的年月,生活不富裕,因为父亲的保护,母亲的品位没有任何的打折。她像是一朵睡莲花,总能坚持自己的生活。比如用她的巧手把外婆留下来的衣料为我改制一件漂亮的裙子,缝上漂亮的花边,在校园里无人能及,让我从小学会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女孩。这些时间都是别的妈妈做家务的时间,父亲却觉得母亲做这些事比抹桌扫地更能让她愉悦,那么他就会很高兴,因为这是爱美的母亲喜欢做的。

这得益于父亲的性格,父亲是教师,与社会保持着一段审美的距离,他用一生成全了一个女人的美好和一个女儿的美好。母亲喜欢吃甜点,隔三差五的下午,父亲穿大街过小巷地去买来,包在纸袋里热腾腾地带回来,和母亲坐在阳台上喝茶吃点心,母亲一脸享受地微笑,用细细的花指两三个小时地享用。父亲是懂得欣赏母亲的。

知道母亲喜欢煲汤,父亲去讲学空闲,别人都去景点,而他却去了一处有名的土罐市场,一口气为母亲淘来了五六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煲汤罐和珍贵的冬虫夏草,交到母亲手上时,母亲是惊喜的。那时家里的汤味连绵不绝,母亲喜欢干净的汤,说那样的汤胃才是没有负担的,她的生活原则是不费力又讨好。比现在很多年轻人前沿得多。她煲一个清淡养生的汤,然后做点豆腐之类的小菜,没见沾什么油烟,却是五味俱全,父亲常夸奖母亲是聪明极致的女人。

母亲还有一个嗜好,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父亲是喜欢陪她的,慢慢地吃,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有时还喝点小酒,直到看着盘子空空如也,这是我家常见的场景,它始终像一个电影画面一样刻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这个生活讲究的女人不能忍受一天不换衣服,但她知道条件不允许,并没说什么。父亲却比她自己还了解她,从家里找来围幔,拉两根铁丝,带来母亲喜欢的棉布睡衣睡帽,让她换好衣服再安静地入睡。母亲病后的恢复期,一直是父亲煲汤,他不让讲究的母亲吃药调理,而是理直气壮地说用食疗是最好的。他请东北的学生买来上好的大枣和桂圆,在阳光下晒好,自己栽种薄荷叶,然后配入一些上好的党参,用土罐给母亲煲甜品,那时候,家里总是飘着一种薄荷叶的香味,淡淡的,经久不去,母亲的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

直到五十岁,母亲的皮肤一直很好,她一生不用任何化妆品,只是喝茶与喝汤,以及和父亲年复一年地散步。她的头发一直很好,喜欢清晨时坐在阳台上慢慢梳头,父亲一直纵容她这个小小的嗜好,还请人用老玉专门为母亲打制了一把玉梳,说是明目护发的。她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清洁,唇齿留香,她同样用自己的美好回报了父亲。在我的脑海里,家里总是有一鼓子仙气的。那是母亲美好的气息。

亚明的话讲完了,那几个心理强大的女人眼里都有泪花,到底是不甘心的,女人都是红颜,都是需要滋养的,如果碰到一个懂得怜爱珍惜她的男人,女人就会绽放出她的美与好,这是一种受到呵护宠爱的美与好,它不需要坚强不需要强硬不需要心计与用功。那是天然的。而男人所做的不过是欣赏和保护,在任何环境下不让它丧失。这与金钱财力无关。这很简单却也极不容易。

猜你喜欢

  •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父亲是一名泥瓦匠,每天在劳务市场等活干。每年假期,我都要随父亲去干活,一来为父亲添把力,二来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劳务市场里,各种各样的工种都有,都等在那里,也就有了等待中的千姿百态。有的几个人坐在一起,把帽子往后一拉,坐在那里打牌。有的几个人

  •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朴实的母亲,名叫格蕾丝,她带着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随着逃难的人流艰难前行。那时,格蕾丝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早已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疲惫无力了。她不时地摸摸藏在内衣里的

  • 不染

    当“不染”二字一而再闪现在大脑中的时候,同时出现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生命经典。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染”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即“不浸润”“不相融”,它与“浸润”“融合”是截然不同的。一如荷叶之于池水,荷花之于淤泥。从

  • 人有两个命

    我觉得,人有两个命:始终快乐的命,以及,烦恼不断的命。于是,也便可见两种人:天大的事也不愁的人,小琐事也会深缠的人。——人生的轻松在这里,沉重也在这里。人活一辈子,就这般天壤之别。有的人,一命独大,快快乐乐就过去了。有的人,两命相抵,无痛无

  • 人生没有预定的轨迹

    我有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中考时,为减轻家里负担,他报考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离家1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教书,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但每次见面,他总是乐呵呵的,没有任何抱怨的情绪。他在那所乡村小学呆了整整6年。6年间,他的教学

  •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

  • 善于倾听少尴尬

    央视栏目组来我的家乡舒兰市,拍一档反映当地文化的节目,我所在的作协做了很多协助工作。按照央视编导的要求,要拍摄一组关于本地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镜头,这些宝贵的资料,只有一位老作家手里才有留存。老作家原来住在本地,后来被上级文化部门

  • 看开不看破

    有些人喜歡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他们认为“看开”就是“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