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父亲的“铁手”

父亲的“铁手”

收录日期:2025-11-20 14:48:24  热度:11℃

父亲在纺织厂干了近20年的合同工,之后被无情辞退。

这是一件阴霾到极点的事,父亲使劲地敲打着自己的头,后悔不已。他说,都怪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识字,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他发誓一定要让我多读书。

但是如果没有收入,一切都将是枉然。父亲只能选择做苦力,去了一家私人砖窑厂,和许多工友一起,在温度很高的窑洞里码砖坯;等砖坯烧好后,再开窑,将烧熟的砖一一拆卸下来。

砖窑厂里,最苦最累的就数这拆卸砖了,因为,拆卸的时候,窑洞里面的余热依然很高,有时高得甚至连人肉都能烤熟。因此,一般情况下,开窑之前,都要冷却几天,以便尽量释放窑洞里的热量。

父亲去的第三个月,一家建筑工地朝砖窑厂要砖,而且要得非常紧。于是,砖窑厂主决定缩短冷却时间,提前几天开窑卸砖。

进入窑洞卸砖的人中,就有父亲。

尽管是一万个小心,结果还是出了事,而且是出在父亲的头上。由于是提前开窑,外面的空气一下子大量涌入窑内,致使部分快燃尽的煤炭团,再度燃烧了起来,同时使得许多块匣钵失去了平衡。

就在父亲忙碌着拆卸时,灾难突然降临,一大团烧得通红的煤炭团突然从上面滚落了下来,不偏不斜正好砸到父亲的双手上!还没有等父亲明白过来,第二团、第三团,乃至更多的煤炭团,一个接着一个滚落下来。

我已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形容当时父亲的惨状和痛苦了,短短几秒钟,父亲的十指已经变成了十个炭棒,连一点血都来不及流……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看着纷纷下落的通红煤炭团,他们突然明白了过来,扭头就跑,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拉父亲一把……

是父亲自己,忍着惊恐和钻心的疼痛,逃出窑洞的,在他刚迈出窑洞口的一刹那,整个窑洞口都被随之滚落下来的煤炭团和杂物,阻塞了起来。

父亲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只简单地说了一句,马上让亲属过来签字,截肢。第二天,等父亲睁开双眼的时候,他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双手了。

当时我真是太小了,小得已经记不得,砖窑厂主用什么方法就服服帖帖地把父亲给打发回家了。我惟一能记得的是,那个可恶的砖窑厂主拿着一大袋水果,一个薄薄的信封,让父亲在家好好养伤,养好了,再上他那儿去上班。

仅仅休息了一个月,父亲就又下床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不能在床上停留太久的。父亲去找那个砖窑厂主,要求给点事让他做,砖窑厂主怒斥道:“我已经给过你营养费了,我们两清了,况且你连双手都没有了,能干什么?”然后就让保安把父亲给赶了出来。

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没有了双手的父亲,决定为自己造一双假手,他先后用硬纸壳、轮胎、软皮鞋底等作为材料,给自己造出一双双假手,然后将其嫁接到自己的胳膊上,但最终因为诸如活动不灵活、操作不方便等原因,一一宣告失败。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在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摸索后,他的设计终于成功了——他让附近的一个铁匠,为自己打造了一双铁制的“双手”,并用几根弹簧将“手掌”和“指头”连接起来,再用一根粗铁丝,将弹簧和手肘关节连接起来。如此,父亲就可以通过肘关节的运动和伸展来控制“双手”的弯曲了,就能随心所欲地拿劳动工具了。

但是,所有的设计都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假手必须要牢牢地套住胳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几乎是完美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父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将铁制的假手植入自己的胳膊内,将它们牢牢地固定在一起,而完成这一手术的,竟然是帮父亲打制假手的铁匠。没有麻醉药,也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焊接之前,父亲一口气喝完了一瓶高度白酒,然后将酒瓶底剩下的一点点酒,倒在自己的双臂上,对铁匠说:“来吧,下手狠一点,利索些。”

十几年后,当我读到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我哭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铁制的假手烙入父亲胳膊上,升起的那一阵阵带着血腥味的青烟……

后来,听人说,那个铁匠从此关闭了铁匠铺,举家外迁了。铁匠临走前对他的邻居说,他怕父亲再去找他,他怕想起那揪心、胆寒的一幕……

父亲的伟大设想成功了,他能像常人一样下地干活了,虽然效率要低些。就这样,我有了书本,父亲靠着自己的一双“铁手”,把本已经发黑的日子,重新擦得雪亮。

但是,几年后,植入父亲胳膊内的“铁手”开始发炎,流脓。在忍受了无数个被疼痛折磨的日夜后,父亲不得不到医院,将假手重新取了下来,并幸运地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获赠了一双真正健康的假手。

我是15岁时,才知道父亲的故事的。也是从那个时候明白了,“父亲”两个字,所包含的千座山般的厚重和万只船载不动的敬畏。

猜你喜欢

  • 我们不需要为了恋爱而恋爱

    “我们谈一场一周就分手的恋爱,好吗?”在大学里,恋爱的话题经久不衰。兴许是高考之后就彻底摆脱了“早恋”的大帽子,大家乐于放飞自我,一边给自己贴“单身狗”的标签,一边又抓心挠肝地想要脱单。时间过去了太久,我已经记不清最早是在哪个公众平台上见到

  • 幸福的钢琴

    七十年代初,他和她在新疆相识,两个人情投意合,就开始了恋爱交往,最终喜结良缘。结婚初期,他在河南,她在新疆,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五年后,她终于调回了河南,与他团圆。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奇,有着常人的幸福。不久后,他们拥有了一双儿女,看着乖巧的儿

  • 总有一条路花香满径

    从小,他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然而父母并不支持。在他们看来,按部就班地读大学、毕业后从事医生或律师这样的稳定职业才是“正途”。为了让他清醒,家里断了他的经济来源。那时,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为了糊口、交学费,在结束一天高强度的训练后,

  • 麻袋支招

    元末明初,苏北东台沿海连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朝廷看到了这一情况,决定从苏州阊门一带,移民至此垦荒。接下移民安置任务的各盐场场长,各自打着如意算盘。这也难怪,移民中有年富力强的,也有老弱病残的,谁都想接收些好的移民。知县姓汤,这天

  • “爱情”不是古老传说

    提到“爱情”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孟姜女的故事还是梁祝的传奇?其实,普通人一生中并不会经历那些古老传说中的故事,我们的爱情,可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生长出来的,又在柴米油盐的摩擦中褪去最开始的光华。与爱情传说相比,似乎是那么平凡,那么

  • 恩爱鸟的启示

    不久前的一天,我和丈夫偶尔走过一条商业街,我们随意走进一家宠物店,想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宠物卖。我们走过一排排装着狮子狗、斑点猫和海龟的笼子,突然,一对漂亮的恩爱鸟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跟我们见到的其他恩爱鸟不一样,这一对看上去真的很“恩爱”。在我

  • 母爱的自省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结果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就这几个字。一针扎准了痛穴。有一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小学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我没有童年》。在一片对“外因”的讨伐

  • 母亲的花布袋

    在我家柜子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些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