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称呼问题

称呼问题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7:29  热度:10℃
小莉是老赵看着长大的,迟早见了面,甜甜地叫老赵一声:叔叔。
李明是老赵的铁哥们,见了面叫:赵哥。
李明和小莉结了婚,成了两口子,两个人见了老赵,问题来了:一个叫赵哥,一个叫叔叔,先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觉得好笑。
称呼成了问题,怎么办?要不都叫老哥,要不都叫叔叔,别扭的不协调,总有一个人叫不出口。不称呼吧,又不礼貌。称呼统一不起来,三个人嘻嘻哈哈笑着商定:不就是个称呼吗,还是各叫各的吧。
没料到,各叫各的,却出了麻烦。
那一次,李明和小莉进城去玩,兴奋的玩过了头,看看太晚了,就没回家,住进了一家酒店。恰巧那一夜,公安部门打击卖淫嫖娼,搞了重拳出击的统一行动,在他们住的双人间,面对着干警的盘问,两人说是夫妻,当场拿不出凭证,遭遇了一番盘问。这边被盘问的李明,看到了当刑警队长的老赵,就对盘问的干警说:刚才看到你们的赵队长从门外过去了,你们去问他吧,他是我的老哥。不料分头被盘问的小莉,也看见了赵队长,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也叫去问他,小莉却说:赵队长是我的叔叔。
盘问的两个民警,相互间会意地一瞥,说道:露馅了吧,还是实话实说吧,你们到底是啥关系。说话间,要把两人带走细审。几个人大声争执间,赵队长闻声进屋了,制止了干警,说他们确实是夫妻。两民警悄悄对老赵说:行动前你可是强调过的,谁也不许徇私舞弊。就是这话,让我们怎么严格执法呀!搞得老赵解释了半天,才消除了两位干警的疑虑。
看来各叫各的也不行,两个人思来想去商定:以后见了谁的熟人,就随谁的称呼;假若两个人都认识,那就见机行事,最好不要一块当面称呼。
这天,他们去李明的朋友家聚会,小莉迎上门一看,开门的原来是多年不见的黄阿姨,就甜甜地叫了一声:黄阿姨。李明跟着她,嘟嘟囔囔地也叫了一声阿姨。 不料,女主人不高兴了,冷笑着说:是咒我老呀!尴尬中,李明直奔客厅,摆脱了尴尬,恰巧遇见迎面而来的男主人,就快步迎上去招呼道:孙哥,你好。紧跟着他的小莉,也叫了一声孙哥,问了声你好。随后走来的孙夫人,顿时浑身不自在,满脸的不高兴,她是紧跟来倒茶的,见状茶也不倒了,身子来了个大转弯,气呼呼地进了她的屋,乒一声狠狠摔了下房门。见气氛不对头,急忙赶来解围的姑娘娜娜,提着茶壶到了客厅,她也愣住了。并拢一双秀腿站着,眨着黑睫毛翻着白眼,直盯着小莉,不知怎么称呼才好。
原来小莉是她的初中同学,而李明,她从小就叫惯了叔叔。

猜你喜欢

  • 脚下留情

    教练非常不解,问老板:“我没有输球,为什么遭到解雇?”俱乐部老板说:“就是因为你赢了球,而且大比分赢球!”教练一脸疑惑,抗议道:“一支球队,赢球才是目的。教练的责任就是让球队赢球,哪个老板会聘任输球的教练呢?赢球还遭到解雇,我不服!”老板对

  • 感悟自信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虽然没花儿的艳丽,树的高大,但是你却编织了绚丽多彩的大地。你以顽强的毅力,冲破顽石的束缚,进而勃发生机。如果你是一条无名的小溪,虽然没海的浩瀚,大江的奔腾。但是你却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江河。虽然你走过的是崎岖坎坷的山道,却在勇

  • 尊严就是爱自己

    朋友的孩子去意大利读书两年了,他这次回国我去看望了他。几年没见,小家伙长成大人了,乡音未改,只是嘴唇上的胡须清晰可见。和朋友的孩子聊天,他说到有一次在一家知名的豪华酒店,看到电梯里仅用中文写着:“请不要在电梯里吸烟及吐痰。”他立马联想到很久

  • 他是不是骗子

    我男朋友秀才20岁的女儿独自出门去西塘旅行,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单身旅游。小姑娘一路玩得愉快,在回上海到达南站后发生了一件事。她说有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在南站求助,说钱包被偷了,请路人支持19元车票钱。姑娘将心比心了一下,顿时觉得应该帮助他。

  • 空杯与满杯

    老师把一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问我们:“这只玻璃杯里装满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只空玻璃杯,于是我们回答:“里面什么也没装。”老师继续问:“真的什么也没装吗?”我们再次肯定,玻璃杯里什么也没装。老师说:“同学们,但你们错了。难道你们谁能否定,

  • 过河拆桥的原因星

    有一家公司招考公关人员,应征者有五百多人,其中一则考题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过河拆桥?”前10名成绩最好的试卷中,多半抨击过河拆桥的人忘恩负义,虽然文情并茂,但引不起老板的注意。有一位应考者的答案是:“如果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我们就得过河拆

  • 偶尔软弱

    一个内心再强大的人,也都有过偶尔软弱的时候。人的生命就像一张紧绷的弓,老是那么紧张地绷着,弓弦很容易断,所以古时那些善于爱护良弓的人,都会时不时松松弓弦,这样,真到了该用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射雕射虎。人也是如此,如果实在做不到一张一弛,那

  • 不要面包,要名片

    在1915年,美国中部发生严重洪灾,许多人流离失所,沦为乞丐,凯里和科林就是其中的两个。两个年轻乞丐来到了纽约。这天,他俩在路边乞讨,一辆轿车驶来,停在两人身旁,车上走下一位老人。凯里听到路人惊呼:“这不是洛克菲勒先生吗?”凯里心中一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