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荒年识人

荒年识人

收录日期:2025-11-21 13:25:42  热度:9℃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

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

王扬一边叫着“殷兄”一边走进屋去,殷天引听到叫声,赶紧迎了上来。王扬拱拱手,说:“殷兄一向可好,我今天去前街办点事儿,路过你家,进来坐坐。”

说到这里,王扬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一只香炉走了过去。他伸手拎起香炉,仔细端详起来,这座香炉有点儿与众不同,正方形,上宽下窄,呈斗状,比一般香炉高大,显得凝重、大气。

王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看底足,看款识,看画片上的树叶、小鸟以及山石间一丛丛小草,足足有10分钟,他才把香炉轻轻放在桌上,喜不自禁地说:“宣德炉,好一只明代的宣德炉。”

殷天引听了,心里一惊,他万没想到自己家还有明代的东西。

王扬继续说:“殷兄,你知道,我喜欢收藏,把它卖给我吧!”

殷天引仔细看了看王扬,见他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这才点点头,说:“若真是宣德炉,你就拿去吧!随便给几个钱就行。”

王扬说:“明代的东西,还值点儿钱,我给你两担大米吧!”

当天晚上,殷天引一家人喝上了香甜的米粥。

第二天,殷天引去了一家古玩店,回来后对家人叹道:“我去‘万得昌’古玩店问过了,咱家的那只宣德炉至少值10担大米。唉,王扬只给了我两担大米,这年头啥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那以后,殷天引就慢慢和王扬断了来往。

多年以后,殷家终于发达起来,而此时,王扬却病故辞世。殷天引得知王扬病故的消息,摒弃前嫌,赶去吊唁。

那天下午,殷天引进了王家。吊唁之后,王家长子陪着他去后院休息。突然,殷天引一眼看到后院的窗户上放着几盆花草,其中几株兰花草居然栽在一只宣德炉里,他觉得这只宣德炉很是眼熟,捧起一看,立马认了出来,这只宣德炉分明就是当年王扬花两担大米从自家买去的那只。

殷天引不动声色地问王家长子:“你父亲用这么贵重的宣德炉来养花,是不是太糟蹋了?”

王家长子小声说道:“大叔,您错了,这只宣德炉不值几个钱,它是现代的一只仿制品。那年粮食歉收,家父的一个好朋友家断了粮食,家父想帮帮他,可又知道这人清高自爱,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心生一计,故意把他家这只仿制的宣德炉‘考证’为明代的东西,顺理成章送了两担大米给他。只是家父死也没告诉我,他的这个朋友到底是谁……”

听到这里,殷天引当场愣住了。

猜你喜欢

  • 一场自编自导的独角戏

    一子珊在应该爱义祥的时候,却如火如荼地爱上了文唐。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男人。文唐年轻,直接,富有活力,望着子珊的眼神总是直勾勾的,毫不掩饰心里热情;义祥就截然不同,永远深沉持重的样子,即使在床上,也没有多的话给她。义祥最喜欢的就是喝着咖啡

  • 爱上捷达男

    19月的南京,天气依然又闷又热,从人潮拥挤的地铁站里走出来,林飞雁只觉得头晕目眩,胸口发闷,脚步有点虚,到马路对面等车的时候,她有点站立不稳,一个趔趄摔倒了。正在这时一辆黑色捷达忽然从旁边的马路拐出来,只听得轮胎和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车子

  • 幸福的股票经

    林老板是一家品牌鞋子的代理商,在城里开着一家专卖店。这几年生意做顺了,请了自己的大舅子和两个模样标致的小妞看店,他这个老板就“闲”下来了。他每月的工作就是进货,那也就是给省城的经销商打个电话,货就送到店里来了。都说做生意苦,那是指打拼初期。

  • 第五十二朵百合花

    二十八岁的陈老师是向阳中学的一位年轻班主任,他教学有方,思想前卫,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深得同学们爱戴与信任。据说,同学们私下里不喊他陈老师,而是调皮地称他“大哥”。再过两天,陈老师就要举行婚礼了,他的恋人张老师是师范大学的同学,也在向阳中学

  • 石头脚链里的秘密

    1莫思思趴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子上睡得正香,突然一物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在她的胳膊肘上,她迷迷糊糊抬起头,甩开手背抹了一把口水,吊起一只丹凤眼瞟了一眼肇事者,眼前的小平头朦朦胧胧的看得不甚清楚,她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左眼一凉,一物飞出,眼前彻

  • 一场危险的爱情赌局

    陆小豹这一生有两个恩人,第一个是陆大年,二十年前将她从孤儿院里带出来,从此她结束了拖着脏鼻涕在孩子堆里抢福利品的日子,陆大年不但给了她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更给了她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二十年来,她一直活得意气风发。第二个恩人便是林茂了,也是陆小豹

  • 陪你去看细水长流

    1甄烟繁走出夏思迁家大门的时候,鞋跟突然就断了。她追着李小刀的背影大叫了两声,李小刀转过身来看了看她,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重又往前走。等李小刀的背上遭了一次不轻不重的粉拳袭击时,甄烟繁已经光着一只脚怒气冲冲地站在他的面前。李小刀一脸茫然:你

  • 画眉张“炮轰”寅太郎

    话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寇侵占中国,到处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但广大国人并不忍气吞声,而是同仇敌忾,用自己的方式作弄、戏耍无恶不作的鬼子。寅太郎是个外表斯文的文官,年纪约摸30余岁,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说一口流利中国话,他时常穿着中国装、手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