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千万别嫁给“拜类”

千万别嫁给“拜类”

收录日期:2025-11-21 10:34:25  热度:8℃

刘若英嫁了,跟陈升五毛钱关系都没用。女人瞎了眼睛,才会嫁给“拜类”。此“拜类”当然非彼败类,彼败类不值一提,此“拜类”更是不如不提。

嫁给“拜类”实在是一项最不划算的工程。经济和心理统统一边倒,地位自然就放不上天平了,从此天下大乱。

伊能静当初非常崇拜庾澄庆:“每次演唱会我都会坐在观众席上看他,他是属于所有人的!他就是万兽之王!”结果呢,两人各自去太阳底下捉虱子去了。

嫁给“拜类”以后,女人多半是低眉顺眼,大气出得不怎么爽快不说,还要忍受别的女性对他的明枪暗箭,从此像间谍一样多了一份工作,比联邦密探还要繁忙。最令人抓狂的是,“拜类”男人被宠坏了,往往胸怀大志,弱水三千不取一瓢饮,所以大多数时间你只能坐在空房里发思古之幽情,独怆然而涕下。我有个写诗的朋友,凭几首歪诗和校花共结连理,没过几年,他又凭几首歪诗和女学生搞在了一起。

其实公平地说,“拜类”男人既然能让女人拜倒在牛仔裤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只在个性方面独特,在生活细节方面自然也是独特万分,许多“拜类”往往还有些让人不能容忍的怪癖。有些女人嫁给“拜类”之前,他所有的缺点都是闪光的,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天天大眼瞪小眼,就无法容忍那些怪癖似的缺点了。“拜类”男人还在任何场合显示多情,我认识一个男人,连喝茶都不肯喝彪形大汉端来的,非花容月貌不举杯。

崇拜是人生最冒险的事。“拜类”男人就像被偷去盖子的窨井,女人一旦不小心掉了进去,一生就此葬送,命好的即使爬了上来,也早已花容不再,满面污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猜你喜欢

  • 有一种体贴是伤害

    大部分人是在当爸爸以后学会当儿子的,他却是在父亲过世以后才学会了当儿子。那些年,他忙于事业,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他摁亮客厅的灯,老父亲站起身来:“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我替你下一碗牛肉面?”怎么忍心劳烦老父亲为他操

  • 那个愿意和你一起胖的人哪去了

    印度飞饼是两个人。两个曾经是情侣的人。男的肤色比较黑,常被朋友笑话像阿三,所以叫印度。女孩因为和他形影不离,被人叫飞饼。绰号是大刘起的。那个时候印度飞饼文化还没有深入中国民间,曾经在中学时同父母游历过阿三故里的大刘便得意地跟我们描述印度飞饼

  • 我所遇到的最小气的人

    吝啬小姐是我见过最小气的女人。在我还没有记事开始,她的小气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听说她家房子的灯总是村子里最后一个亮的;听说她脚上的布鞋也是村子里穿得最久的;听说她家院子里桃树上结的果子也是村子最后一个吃完的。在我年幼无知的智商里,这些理解起来

  • 你的翅膀停在哪儿了

    我从小喜欢吃鸡翅。我妈说,喜欢吃鸡翅的人是因为想飞。我指着院子里低头啄米的母鸡,笑着回答她,我要是想飞我得吃鹰翅,吃鸡翅顶多能飞过这堵墙。那是数年前,我妈站在厨房里,腰里系着围裙,手里的铲子大力翻炒着锅里的鸡块,五成熟后,加水,加土豆,加料

  • 成长的歌

    我十三岁那年,你大方了一回,用力地对营业员说出那句“要贵的”,让我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在此之前你有很多个外号,几乎都和吝啬有关,你常年不买肉,你没扔过吃的:长毛的菜、发馊的饭、脱骨的鱼……统统装进了你的肚子里。我在你家吃饭,一年四季萝卜白

  •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清明时节雨纷纷”,

  • 总有一种味道是你割舍不下

    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把眼镜布塞眼镜盒里,拿几本书塞进书包,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我这就去美国!再也不回来了!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直

  • 夫妻就像一双鞋

    夫妻就像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鞋可由各式各样的原料做成,最简陋的是一片新鲜的芭蕉叶,最昂贵的是仙女留给灰姑娘的那一双水晶鞋。不论什么样的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夫妻,最美妙的是和谐。男才女貌的夫妻是品牌鞋,看上去高贵、漂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