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温暖的拍卖

最温暖的拍卖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0:33  热度:8℃

城管执法队每年都要收缴一批不法商贩违规的物品,譬如非法影碟、走私香烟、流动三轮车等。有些商贩为了逃避罚金,就懒得认领这些物品,于是城管队只得将其拍卖。

有一天,我负责拍卖一批三轮车。前来竞投的人很多,其中,竟有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

首先拍卖一辆很旧的三轮车。“这辆车谁要?”我将目光投向大家。这时,那小男孩举起了手:“我出10块钱。”但没等他话落,便有人说:“30块!”接着,40块,50块,一直持续下去。小男孩红着脸,紧张地看着大家,但他没再能跟着叫价。

第二辆三轮车开投了。我又问:“这辆车谁要?”还是那小男孩率先举起手来:“10块钱!”可是,这次别人出的价更高,出到了100块,小男孩明显又脸红了,但他只是坐着,没能跟着叫价。最有意思的是,以后几辆三轮车,都是小男孩第一个叫价,每次都是10块钱,但他一次也没能竞投成功。眼看只剩下最后一辆也是最好的一辆三轮车了,看到小男孩难受的表情,好奇心驱使我不得不问他:“小朋友,这是正规的拍卖,很庄重的事,你知道吗?”但小男孩却认真地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想要一辆三轮车。”我问:“为什么?”“因为我想送给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家是乡下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在菜市场卖菜,可是生意不好,他们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进菜,我们没钱,爸爸妈妈只能用肩膀挑菜回家……”说着说着,小男孩哭了,从怀中摸出10块钱,“这是我积攒下的10块钱,我是真的想给爸妈买一辆三轮车。”

久久的,台下鸦雀无声。“还有最后一辆三轮车,谁要?”过了很久,我才说。这次,台下是一阵更长久的沉默。沉默中,那小男孩又怯怯地举起手来:“我……我出10块钱……”

台下依然沉默。“小男孩出10块钱,有加的吗?”我问。依然沉默,“10块钱,有加的吗?”我再问一遍。还是没人叫价,我又再问一遍:“最后一次,10块钱,有加的吗?”看着依然沉默的人们,我笑了:“10块钱,成交!”

摸着那辆崭新的三轮车,我看到了流淌在小男孩脸上的泪水。他哽咽着说:“谢谢,谢谢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拍卖场上所有的人,几乎都红了眼圈。

猜你喜欢

  • 长篇神话故事: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一、光华公主的诞生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伐竹老翁,寄居深林,伐竹制成各种工具维生,他的名字叫做“赞歧造麻吕”。有一天,他在竹林中,发现一棵神竹,根部闪闪发光。他半信半疑地凑上前去,发现竹内瑞气千条,定睛一看,里面有一三寸小人端坐其内,

  • 中国民间故事:木兰从军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这年,木兰

  • 神农传五谷的故事

    据说在开天辟地的时候,人们不懂得种地,天上下雪就是白面,下雨就是油,随便接随便吃。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成天东游西荡。这天,玉皇大帝想看看人们的心眼儿怎么样,就打发太白金星下界。太白金星变个老太太,到一家人家要饭,说:“大妹子,把你那白

  • 双性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咱们这个天高地厚的人世间,原来是个无法称无法量的大蛋。有那么一天,这个大蛋轰的一声响。崩裂成两半儿啦!蛋里站起一个巨大的人来,他头顶一半儿蛋壳往上长,脚踩一半儿蛋壳往下沉。上下两头挣,这个大人蹭蹭地越长越高。一点一点地,他头顶的那一半

  • 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听老人讲,南极星叫南极佬佬儿,北极星叫北极佬佬儿,他两个是蛮好的朋友。热天,他两个一同去做生意。北极佬佬儿收了几船草帽儿,南极佬佬儿收了几船毡帽儿,两个同一天运到下河去卖。运拢一看,做梦都没有想到六月下大雪,冷得死人。南极佬佬儿的毡帽一下船

  • 狗吃太阳的传说故事

    这是傈僳( Lìsù) 族一个十分古老的神话。从前有个小伙子,他找了一个媳妇,结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年,这个小伙子得了麻风病,因为麻风病是传染很厉害的病,所以他就被隔离在离村子很远很远的一个石洞里,根本就没有人到那里去。小伙子养了

  • 龙王失印服渔翁来

    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门还是个荒凉的茅草岗,只住着一家姓沈的老渔翁,带着妻子儿女,每天靠出海捕鱼勉强维持生计。一天,老渔翁摇着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网又一网,网网都是空的。眼着天色渐渐的黑了,风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险。但想想家里老小还在挨饿,老渔

  • 比干访微子

    微子是商朝纣王的长兄,比干是微子的叔父。纣王荒淫无道,招致朝野上下强烈反对。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要废纣王、立微子。纣王闻听此事,便贬微子到微子国(今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微子来到微子国,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垦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织,修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