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复旦硕士创建“有毒食品维基百科”

复旦硕士创建“有毒食品维基百科”

收录日期:2025-11-21 00:16:08  热度:10℃

如果每个有毒食品的制造者都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业的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场博弈就没有赢家,因为大家都在“易粪相食”,但“事情不会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吴恒说,“掷出窗外”是每个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的态度。

“网站上线第一天就有一万的访问量,用完了我预计一个月15G的流量。”这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生说。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不是一篇“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的新闻,吴恒怎么也不会意识到,原来食品安全的威胁离自己那么近。

研二快结束时,吴恒在寝室埋头写论文,导致作息不规律,总是赶不上食堂的饭点,于是习惯了叫外卖。他最爱吃的是学校后门小餐馆的铁板牛肉盖浇饭,“经济实惠,不到10元却有大块的牛肉”。室友劝他说,这么便宜的牛肉一定是假的,但吴恒不以为然,他觉得口感和味道都不差。

直到今年4月,他看到牛肉膏的新闻,“那一刻,五雷轰顶”。

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吴恒虽然愤怒,但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得知火腿肠里掺了瘦肉精后,他说自己不怎么吃火腿肠;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地沟油报道,他不常在外吃饭……直到牛肉膏横空出世,吴恒赫然发现自己也成了受害者。

于是,吴恒决定以此为起点,做一个近十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调查,让更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形势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搜集了两三天资料后,他发现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随便一个关键词,一检索都有五六千条”。

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上发了一篇日志,正式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他的行列。很快,就得到了33人的回应,这些人中,只有五六人和吴恒有过私交,有几个已经工作了,甚至还有三个成员分别来自法国、加拿大和韩国。

在日志里,吴恒引用了约翰·多恩的短诗《丧钟为谁而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水温高了,惊醒的青蛙能多一点”

5月13日,志愿者团队正式开始运作。按照吴恒计划的进度和分工,项目分成资料统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展示三部分,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

他们首先找到了医源世界网的“安全快报”版块,内有约一万条记录,包括近六千篇历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吴恒说:“我们所做的是从中精简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找到它们的出处,并提取关键词,方便索引。”

这是整个项目中最繁琐,所花心血最多的部分,但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33个人按时间段分工,分别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后汇集到吴恒那里。但考虑到单靠“安全快报”上的资料来源太单一,他们又根据不同时段去找其他网站的食品安全报告和主流媒体的食品安全专题,与手头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添加。“学历史的,特别看重这一点。”吴恒说。


猜你喜欢

  • 耕前锄后的故事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勤奋苦读诗书。成年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他不图荣华富贵,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就在他任彭泽令(41岁)的那年,上级“郡”里的“督邮”到他县里来巡视。按例县令对郡官的到来,应当隆重迎接,但是陶潜

  • 网开三面的故事

    商汤有一次狩猎,见部下们张网四面并祷告说,上下四方的禽兽尽入网中。汤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祷告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 绕梁三日的故事

    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缺少粮食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

  • 纵虎归山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

  • 筚路蓝缕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 积羽沉舟的故事

    【发音】jī yǔ chén zhōu 【释义】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示例】元·无名

  • 秦镜高悬的故事

    【释 义】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也比喻人料事清楚,见解深刻。 【出 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 磨穿铁砚的故事

    成语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 进士,主司恶其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