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收录日期:2025-11-20 11:19:14  热度:10℃

过完年,母亲就是七十九岁高龄的老人了。

年前几天,那个怎么也闲不住的母亲来家小住。有天晚上,我半夜里去看睡在上铺的小子,顺便看看下铺的老母亲睡得是否安稳。这时,看到母亲那双苍老的手在半空中举着,十指似乎在抓握什么不敢惊动老人的睡梦,随手帮她掖掖被子,我轻轻地离开了客房。

回到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劳顿了一生的老母亲,受了那么多的苦,睡梦中的她试图抓住的是什么?想起日间带她去检查身体,因受了点伤,医生让她双手抓握,所幸没事。也许她只是在梦中重复日间的检查动作吧,但愿如此。

想来,已不知多久没认真地审视过母亲的手了。那双操劳了一辈子的手,如今,真个是风烛残年的模样了,又黑又瘦又粗糙,青筋暴露,还有隐约可见的皮下出血斑块犹如一截枯松,令人不忍多看一眼。这就是母亲的手么?那双在物质贫乏年代也可以变化出很多令我们垂涎美食的双手么?那双抚育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成长而且至今仍在操劳的双手么?

操劳,真的就是她的宿命?如她常常念叨的,她属鼠,而且是坟地里的老鼠,不劳碌没得吃。有时真的很矛盾,为减轻她的劳作,我想尽了法子,甚至不惜冒着不孝之名,可仍无法说服她哪怕放弃一小块菜地。如今也不再是当年,她本可安享晚年,也无需劳作若此,可就是闲不住。我何尝不知道,在某种意义上,劳作已成了她的精神寄托或寻找存在感的事儿。这双手,或许会像我那老奶奶,劳作到最后一刻,直到为儿孙滴尽最后一滴血。

记得有幅名画,上面是基督信仰的圣母玛丽亚双手捧着圣子。我坚信,母亲那双半举着的苍老的双手,和天底下所有母亲就像圣母玛丽亚的手一样,早年也是丰润有脂如藕、洁白如雪似玉的,一如内子如今的手。是时光,是操劳和无休止的付出,是无怨无悔的爱,镂刻出这形容憔悴的枯松。

我想,有朝一日,内子那双玉手也会随着时日的变化而变得苍老吧?这是人世的规律!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有我心中的神祗。在我心目中永远存留的,是那双圣手,无怨无悔付出一切的母亲的手。我相信,天下人都有这么一双圣手,在浩渺的夜空中,那双圣手是温暖的怀抱,热切地期待着孩儿们的回归!

猜你喜欢

  • 百丈竿头的故事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

  • 狼狈不堪的故事

    狼狈不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环境十分艰难,进退不能之状。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密《陈情表》,臣进退之难,实为狼狈。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

  • 千金市骨的故事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

  • 不因人热的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

  • 兔死狗烹的故事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

  • 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

  • 分庭抗礼的故事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

  • 分崩离析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