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如幽静长河

爱如幽静长河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7:35  热度:9℃

1958年1月,尚未成名的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在巴黎街头散步时,被一个年轻男子捅了一刀,差点丧命。贝克特在好友詹姆斯·乔伊斯的帮助下住进了医院,他的好友、比他大6岁的女画家苏姗·德克沃一迪梅斯尼尔则担起了照顾他的任务。危境促生了情愫,出院后,贝克特和苏姗住到了一起,由此拉开了他们51年共同生活的大幕。

贝克特生于1906年4月1 5日,他出生的地方,是爱尔兰都柏林郊区一座名叫库尔俊纳的都铎王室建筑。他衔银匙出生、天性聪颖,早早显露出了语言天赋,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这一切使他成了一个“张狂的自恋者”,遇刺事件和苏姗的留驻,改变了他的生活、性格和命运。遇刺使他低调;苏姗使他低下头来,注意到别人的存在,并且学会了感恩。

不久,二战爆发,巴黎沦陷,贝克特加入了抵抗组织。一名成员的叛变使组织遭到破坏。他和苏姗徒步逃往法国南部。他们颠沛流离,在山路、小旅馆、谷仓、庭院和水渠中度过逃亡的日日夜夜,并在法国南部的村庄隐居到战争结束。回到巴黎后,他又在圣洛的一家爱尔兰红十字会医院工作。这些经历使他变得坚强、果敢,也将他们牢牢拴在一起,从此再也剔不出彼此。

战后,贝克特开始用法语写作,苏姗则成了他的保姆、秘书、读者、经纪人、发言人、外交官和守护者,她一个人担起了一支队伍的责任。她也成了他的福星、转运人。1950年,她拿着被6位出版商拒绝的5部手稿找到了刚刚执掌午夜出版社的兰东,顺利拿到了出版合约。这5部作品是《莫卢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3部书的出版,使贝克特的境遇大为改善。随后,《等待戈多》的出版和上演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令贝克特名满天下而且越来越富有。

苏姗帮他花钱,她鼓励他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同行和年轻人。’这种帮助在他们并不富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现在他们富了,更没理由停下来。她既严厉又宽厚,既认真又随和,她身上这些美好的、明亮的力量,改变了他的生命和气场。

他们的婚姻,是为余生准备的;他们的爱,从一开始也像是为老去之后的岁月准备的。没有传奇,也不刻意浪漫,只是静静酝酿足够多的记忆,慢慢将生命交融。结婚后的他们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他们住在一幢房子里,却各有各的房间,房间也各有独立入口。

1969年,贝克特因为他那“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两人被合葬在巴黎的巴纳斯公墓。

猜你喜欢

  • 壁球名将贾汗吉尔

    你们可知道,曾闻名国际壁球的名将贾汗吉尔从小就得了疝气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到一举在球界名声大振的故事吗?贾汗吉尔出生没多久就得了疝气,作了两次手术,医生千叮万嘱他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但这对于生性好动的贾汗吉尔来说是多么残酷的“判决”。要知道,他

  • 一位大学女讲师战胜癌症的风雨五年(下)

    我拎着箱子返回广州。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重返讲台。在我病中,我服务的学校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怀。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以各种方式帮助我,我的学生们还四处为我募集医疗费,有的家境困难的学生捐出几分一角的零钱、莱票。我很想为学校、为学生再做点什么。我复返了

  • 一位大学女讲师战胜癌症的风雨五年(中)

    病情紧急,我来不及返回工作地广州。家人帮我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湖南湘雅医院接受手术。1992 年 4 月 8 日,从早晨 8 时到下午 4 时,我在手术台上躺了 8 个小时。手术相当复杂。当为我主刀的吕教授切除甲状腺上的肿瘤和证实转移的淋巴结以

  • 一位大学女讲师战胜癌症的风雨五年(上)

    1997 年 6 月 1 日,我坐在幼儿园家长席上。一群孩子正表演舞蹈,排在队尾的胖小子忽然脱离了队列,大摇大摆绕着同伴转起圈来,逗得满场观众哈哈大笑。他就是我那两岁半的淘气儿子。在欢笑的人群中,我的眼中却盛满了泪水。我咬住嘴唇,尽力控制自

  • 一心只为了弟妹

    黄恩诚到了成家的年龄,但每一次他都拒绝了。为了弟妹的成家立业,他总是把自己的事一拖再拖。为了大弟成家,黄恩诚不仅爽快地答应别人的介绍,还亲自上街给大弟购买一套很时髦的衣服,送上 800 元钱……大弟的女友临走时握着黄恩诚的手说:“你真是一位

  • 他的烟摊支撑起了一个家庭

    1981 年初,面临开学了,可家里除了几件不像样的家具和为母亲治病留下的债务外,一无所有。外面下着大雪,弟弟妹妹都畏缩在隆冬里。他们上学的费用需要一大笔钱,黄恩诚一时不知到哪儿去弄钱,捡破烂的费用已无法支付这个沉重的家庭了。为解燃眉之急,黄

  • 我的大学

    杨洋成功了。能进入高校,她应该是值得骄傲的,在她以前,还没有像她这样的一位聋人能走进高校就读过。要知道这个成功来之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大学里,杨洋一点儿也不认为自已比别人差,她与班上的同学真诚友好地相处,克服了许多在正常人眼中根本就不算困难

  • 曲折的求学之路

    6岁的杨洋要上学了,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失聪的儿童,这又是多么困难。但小杨洋和她爸爸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小杨洋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小杨洋先想的是到家附近的南山二小报名。语文老师跟杨洋交谈了一下,其结果是一问三不知;算术老师在纸上写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