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生物肉的发现

生物肉的发现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1:08  热度:9℃

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村民杜战盟来到渭河边打捞浮柴,当他涉水来到一米多深的河里,突然感到右脚踩着一大块软绵绵肉乎乎的东西。“呀,这是啥呀?”他惊叫一声,爬到岸上。“哼,怕什么,我要搞个清楚。”他顺手拿起竹竿用力将脚下踩到的东西拖到岸边的沙滩上,一看,原来是一堆“烂肉”。

第二天下午,杜战盟和村里两名青年再次来到渭河边,发现那堆“烂肉”还放在原处,旁边多了几只死鸟和死鱼,这些夭折的小动物已经腐烂,身上爬满了红头苍蝇,而那堆“烂肉”却始终没有苍蝇去骚扰,也闻不到异味。“这烂肉怪呀,这么长时间了,不腐烂,不发臭,来,我们把它弄回去。”

杜战盟和那两个青年把烂肉抬到杜战盟家里,天已黑,他们又累又饿,杜战盟叫两个青年从“烂肉”上切下一块煮起。哈,气味还真香!他们又割下了一块,放入油锅炸熟了吃。“真好吃,还真没吃过这种东西!”杜战盟赞不绝口,用秤把剩下的“肉团”称了一下,足有23.5公斤。

“烂肉”吃过,安然无恙。三天后,杜战盟又想吃那肉,到地窑一看,烂肉没变味,还奇迹般地变大了,一称有35公斤了。这简直神了,他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情况。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师杨兴中得到这一消息,赶到杜战盟家,看到那个奇怪生物形如海蚌,长75厘米,宽50厘米,通体为褐黄色,局部呈珊瑚孔状,肉部肌体颜色纯白,有明显分层,手感比较柔软。成年累月从事生物教学和研究的杨老师也弄不明白眼前的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他只好割下几块,作为标本带回学校进行研究。

事过不久,当时的西安市市长崔林语得到这一消息,立即指示有关单位进行鉴定。成立了以西北大学生物系牵头,有生化、生理、动物、植物、细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专家参加的攻关小组,对“不明生物体”进行了测定。专家们认为“不明生物体”既有原生动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是世界罕见大型粘菌复合体。在世界上算首例发现,这对“生物肉”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在不久时间内,市场将会出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生物肉。我国城乡将建成一批生物肉工厂,我们的饮食食品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 成功不是人生一场美丽的“意外”

    银屏上的她塑造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女性,她的美丽和知性,犹如一朵淡淡的白玉兰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她就是我国知名的青年演员——小宋佳。说起成功,她淡淡地回应,这是一场美丽的“意外”。的确,她的人生中曾经有过几次的“意外”。那年15岁的小宋佳

  • 用征婚广告改变命运

    有个小男孩儿,还不满10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在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口齿不清,他时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嘲笑。在老师看来,他表现一般,毫无可爱之处,因此遭欺负后老师不但不伸张正义,有时还会讥讽和羞辱他,说

  • 胡适以笑化尴尬

    人生少不了会遇到尴尬事,往往需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胡适一生中就遭遇过不少尴尬的事。1934年秋的一天,北京大学在第三院大礼堂召开全体师生大会。那天天气晴朗,出席的人非常多。大礼堂站满了人,外面也站了很多人。会议由北大校长蒋梦麟主持。蒋

  • 钱钟书摔镜验典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曾经在文坛上留下许多佳话,尤其是他摔镜验典的故事更是为许多人称道。上世纪70年代,钱钟书开始着手《管锥编》的撰著,其间,他阅读大量的古代典籍,对每本书所载内容都进行详尽缜密的考疏。

  • 你的一生如此漫长

    念小学的时候,我是班里写作文最好的一个。每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会有两节作文课,那是我每周最开心的时候。每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出发的时候,我都会准备一个硬面抄的笔记本,那是我参加区里的作文比赛得来的奖品。当我听见小学语文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在全班同

  • 悬崖边的贵族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次年,蒋家第四代继承人蒋友柏出生。姓“蒋”,在蒋友柏的儿童时代,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上课有保镖,作业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赋予的特权,让小时候的蒋友柏形成张扬的个性,感觉自己非常“拽”。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时候

  • 更厉害的高手

    我在“台北之音”担任广播节目主持人时,曾经对马英九先生做了一次两个小时的专访。那时候他才从公职卸任,在政大教书。根据经验,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政治人物是最保守的。除了他们曾经发表过的意见,你很难从他们的嘴里挖出新的看法或意见。对政治人物来说,

  • 别把脸皮厚不当基本功

    刚入电影圈时,他脸皮特厚。那天,在拍一个富有喜感的片段时,导演要求他表演得尽量夸张。滑稽搞笑。他按照要求去做。拍了一条就通过了。然而,闲下来后,他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于是,他找到导演,说:“我觉得我那段表演不妥,能不能重拍啊?”导演瞪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