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小黄莺唱歌

小黄莺唱歌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1:05  热度:9℃

在一座小山上,树林里住着一只小黄莺。小黄莺唱起歌来,可好听了,声音像吹笛子一样,“羽衣——,羽衣——,衣——,衣——,羽衣——”可是她唱歌的时候,一会儿跳到这棵树上,一会儿跳到那棵树上,老是低着头。她很害臊,怕人家听见她唱歌的声音。

春天来了,树林里的动物要开联欢会。大家都说小黄莺唱歌唱得好极了,就让小松鼠去请小黄莺来参加。

小松鼠捧了一把鲜花.来到小黄莺家,对小黄莺说:“小黄莺,小黄莺,树林开联欢会,请你去唱歌!”

小黄莺说:“那多难为情!大家听我唱歌,我怕,我不去。”

妈妈对小黄莺说,“别怕,别怕,要勇敢些,孩子。大家爱听你唱歌,你就该唱给大家听啊。去吧,去吧!”

小黄莺听妈妈的话,就跟小松鼠走了。

联欢会最后一个节目,就是小黄莺唱歌。小黄莺跳到台上,看见那么多小伙伴瞧着她,觉得很难为情,心里一慌,声音也发抖了。她低着头,“羽衣,羽衣——”才唱了几句,就再也唱不下去了,红着脸跳到后台去了。

小黄莺心里难过极了,也不跟大伙儿说声“再见”,就飞回家去。路上,她碰见了顽皮的小八哥,小八哥说:“小黄莺,胆子小,唱歌唱一半,还是不唱好。”

小黄莺飞着,飞着.又碰见多嘴的小喜鹊。小喜鹊说:“小黄莺,真害躁,唱歌唱一半,还是不唱好。”

小黄莺羞得差点要哭出来了。她回到家里,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唱歌了。”

妈妈说:“人家笑话你,是你不好哇,没把歌子唱完。不要紧,往后你多唱给大家听听,胆子就会慢慢大起来。”

小黄莺听妈妈的话,天天练习唱歌。

有一回,小黄莺飞上山岗,看见许多八哥,就在他们面前唱起歌来。那只顽皮的小八哥说:“别唱了,我可不喜欢胆小的歌唱家。”小黄莺不理她,唱啊,唱啊,越唱胆子越大啦!

又有一回,小黄莺飞出树林,看见许多喜鹊,就在他们面前唱起歌来,那只多嘴的小喜鹊说:“小黄莺,别表演了,我可不欢迎害臊的演员。”小黄莺不理她,唱啊,唱啊,越唱越好听啦!

小黄莺又飞到青蛙和山雀们面前去唱歌,青蛙和山雀听了以后,都称赞她:“小黄莺胆子大起来了,唱的歌更好听了,表情也很好。小黄莺进步多快啊!”

夏天到了,树林里又要举行一次联欢会,小黄莺也去参加。顽皮的小八哥和多嘴的小喜鹊说:“小黄莺胆子小,别让她唱了。”可是青蛙和山雀都说:“让小黄莺唱吧!她胆子大了,唱歌也更好听了。”

联欢会开始了,小黄莺第一个上台表演。这次,她心里一点也不慌,唱的歌多么好听。大家都拍起手来,顽皮的小八哥和多嘴的小喜鹊也在拍手,还拍得特别响呢!

猜你喜欢

  •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

  • 他是我亲爱的小孩

    我和这个男人有无数个甜蜜的日夜,即使在一起四年多了,我还是不能完整地总结他,我无法描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属于老板最喜欢的那一类员工。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条件反射似的弹下床去,分秒不差。一年四季,从不迟到。我老是嘲笑他像个机器人,缺乏变通

  • 周俊巧治李讼师

    永康前仓街与缙云黄碧街是山水相连、田地相粘的两个大村庄。两村百姓和睦相处,通婚互市,一直相安无事。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黄碧街出了个李讼师,两地就不太平了。有一年天大旱,黄碧街人在南溪上游筑起了拉水坝抗旱。这本无可厚非,可多事的李讼师偷偷跑到

  • 高唐民间故事:古槐知恩

    高唐东门外有一棵古槐,古槐胸围九尺三寸,身高14米有余,遮荫近60平方米。每年从立冬到第二年的清明之间,每到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在此树下或在附近人家的住房内,静下心来,总能听到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还可呜呜咽咽、忽高忽低、或促

  • 离婚前一个月 请你每天抱我出门去

    与妻结婚的时候,我是将她抱过来的。那时我们住的是那种一家一户的平房,婚车在门前停下来的时候,一伙朋友撺纵着我,将她从车上抱下来,于是,在一片叫好声中,我抱起了她一直走到典礼的地方。那时的妻是丰盈而成熟的娇羞女孩,我是健壮快乐的新婚男人。这是

  • 爸爸,若有来生,让我做你的女人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踹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

  • 做给自己看的广告

    老德斯上世纪初来到纽约,定居在46号街,靠收集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加工成饲料和肥料起家,然后,进军房地产市场,创建了家族企业——德斯公司。创建之初,他在报纸上做了一条广告,只占一指宽的版面,就一句话“这条街必火”。绝大多数人搞不懂这条广告是何

  • 侮人取祸

    关于“侮人取祸”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所以古语有云:“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一个“侮人取祸”的鬼故事:有个人正在夜读,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