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麻雀脚印”与楔形文

“麻雀脚印”与楔形文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6:13  热度:10℃

1616年,一些意大利人来到波斯(今伊朗).他们在游览古迹时,发现在不少崖壁上刻着一些奇怪的图画.它们就像许许多多只麻雀留下的一片片脚印,神奇而有趣.初次看到这些“麻雀脚印”,人们以为是一种装饰图案.许多古代陶器上也有类似的图案.

有一个叫彼得·德拉瓦勒的人却颇有心思,他将这些“麻雀脚印”抄下来带回了欧洲.他经过仔细琢磨,认定这不是一般的饰纹,而是古波斯铭文.这是一种木楔形状的文字,人们将它称作“楔形文字”.

后来,越来越多的古代碑刻和铭文被带到欧洲,很多欧洲学者试图解读这种文字.但是,没有人能解开这种文字的秘密.

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青年军官被派往波斯,他叫罗利生.罗利生对古代波斯语言十分着迷.离开罗利生住地不远处,有一座高高的大石崖,上面有著名的贝希斯顿大石刻.在高达四百五十米的崖壁上,刻着一篇宽二十米、高四米的铭文.这是用内容相同的古波斯文、埃兰文、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刻成的,在铭文上雕刻着波斯皇帝大流士事迹的大幅浮雕.它刻于公元前520年,铭文夸耀了大流士一年十九战,生俘九王的赫赫战功.但由于年代久远,又在高高的山崖上,人们无法看清它的铭文,自然也没人知道它讲些什么.

罗利生对贝希斯顿石刻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攀上崖顶,左手攀住岩石,右手拿出笔和记录本,并将记录本塞入岩石缝隙中,然后右手执笔,开始了抄写碑文的工作.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接着,罗利生着手破译这些文字.他从翻译人名作为突破口,足足苦干了三年,终于在1846年破译了碑文的波斯语部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麻雀脚印”终于成为能被读懂的文字.全世界为之轰动.

在罗利生和其他学者的努力下,不久之后,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也被破译.此时,在伊拉克又发现了亚述帝国的古代图书馆,出土了满满两屋子的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通过对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译读,一段遥远的古代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

原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就创造了这种文字.由于两河流域缺少像木片、石块那样的书写材料,但却有着大量的泥土,人们就地取材,用泥土捏成一块块的平板,然后用细绳在上面画格子,再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木棒,压出图形,再把它晾干,要长久保存的,就烧制成硬泥板.

最先这种文字是象形文字.例如表示“鸟”,表示“鱼”,表示“谷物”,表示“脚”等.若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如“野牛”就是“牛”加“山”,“哭”是“眼”加“水”等.

这种文字是用棒在泥板上压刻,只适合书写短的、直线的笔画.长的、曲线图形就改变为许多短的直线.例如“公牛”写成.又由于书写时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痕印比较深和粗,棒抽出时留下的痕印就比较细窄.所以,这种文字符号每一笔画的开始部分都较粗,末尾部分都较细,像木楔一样,因而被称为楔形文字.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楔形文字由象形文字演变成抽象符号,这大大减少了字符数目.此时,楔形文字大约有六百个字符.楔形文字成为标准字形,后来在石块上刻字,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学会书写和阅读楔形文字,需要在学校中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苏美尔人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被称为“埃都巴”,意思是泥板房.“埃都巴”是为培养书吏而建立的.学生们大都出身于富有家庭.最初的学习,是临摹符号,记忆大量单词.当学生们凭记忆能正确地书写数百个符号,就算掌握了入门知识.下一步要学习语法,接着学习书写句子和故事,最终能书写契约和其他文书.

学生们读的“书”也是泥板做的.每块泥板重约一公斤,五十页课本,就有五十公斤重.这种书有规则地安放在特制的架子上.

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单调,对他们的要求却很严格.有一个学生仅在一天内就受到了四次惩罚.他的越轨行为有,在街头闲逛,上课讲话,不能熟练地在泥板上书写让老师满意的楔形文字.

尽管老师经常用教鞭管教学生,但贿赂老师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是一个发生在四千年前的真实故事:一个学生因违犯校规常常受到鞭打,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恳求父亲把老师请到家里去.父亲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老师来到了学生家,坐在尊贵的位子上,学生站在边上伺候着.开始时,老师叫学生向他父亲展示在学校里所学的技巧.

接着轮到他父亲.他给老师穿上一件新衣服,又送给老师一件礼物,还给老师的手指上套了一枚戒指.老师被这种慷慨行为征服了.他绝口不提学生在学校的劣迹,反倒称赞他:“你在学校表现不错.”“你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从此,这个学生不再担心老师会责罚他.

学生们不停地抄写这些故事和复制各种契约.他们的书法变得更加熟练和完美.学生毕业后工作有保障,并且在特权阶层中有一席之地.他可能成为一名秘书、书吏或一名官员.

苏美尔人发明的这种文字后来被阿卡德人(两河流域南部的古代居民,在今伊拉克境内)所接受.接下来的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也先后采用这种文字.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整个西亚地区都使用了楔形文字.

后来,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它更简单,易于掌握,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到公元前后,楔形文字最终被人们所遗忘.

猜你喜欢

  • 体育广场的周末

    周末,我们坐着车,沿着乐安大街往北行驶,很快就来到了博兴县体育广场。体育广场在乐安大街西侧,迎面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的岩石,上面写着“博兴县全民健身中心”九个“七分半”体,潇洒飘逸;岩石的另一面,是一首赋体四言诗,用正楷写成:“太初有生,天道

  • 面对上帝

    一场车祸让两位美丽的女子丧生,她们一位是被世人所不齿的妓女,一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她们的灵魂脱离肉体,看到了一条通往天堂的的捷径,天空中传来呼唤“上来吧,孩子们这是天堂阶梯,不过只有一位可以通过你们决定吧。”声音消失后明星一脚踢开妓女直冲阶

  • 出奇的怪人

    城里的杨大爷,人们看见他总要议论几句,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大都说的是他工作、处事、对人的一些事,令人感觉不可思议。他叫杨青柏,年过古稀,是个退休干部,个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经常光头光脑,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眉毛总是向上杨起,有点开心的意味,

  • 一路同行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时,有个开摩的出租的朋友载着两位五十开外的大姐与我同行走。因为与摩的司机是熟人,也就同他客套的聊了几句,我随意的问他拖客到哪里去呀,他说去关口!“关口!不是我的家乡吗?我们正好同行咯!”我笑着说道。有个大姐可能见我和摩的司机

  • 肆意妄为

    小余夫妇离婚了,家里有个孩子年纪不小今年也就要高考了。突遇变故的孩子心里波动异常剧烈,接连不断的事更让他烦躁不安。吴燕是孩子的妈,她每天都像复读机一样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比如你的父亲跟婊子跑了、不许去见他、就当他死了之类的话。孩子知道是她在

  • 博士后结婚

    小村庄沸腾了,十里八乡沸腾了,有一位博士后回村庄风光大婚,请的是唱大戏的剧团,小村庄的村民不需往礼就可以就地入席,流水席摆满了村庄。孩子们欢呼蹦跳:“听说新郎是大学生?”“不,比大学生还厉害呢?”“博士后呢?是太后级的。”“你错了,就是比大

  • 小王和小张

    小王和小张是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后来小张学习好,考上大学。小王因为贪玩,早早地走入社会。大学毕业后,小张进入当地的一家国企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是小日子还过得去。小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也有了一点基础。不到几年,小王买了车房,而小张还是在公司的

  • 一尸连三命

    红杉县人民医院门口扯着一幅白色的横布,上面写着:还我老子!草菅人命!庸医害人!血债血还!一副白森森的棺材象一只吃人的老虎蹲在医院的大门口,几十个手拿棍棒的壮汉,赌在医院的大门口,扬言医院不赔偿一百万元钱,决不收兵。面对声势浩大的医闹,医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