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花钱雇人替自己生活

花钱雇人替自己生活

收录日期:2025-11-21 11:22:57  热度:11℃

在美国,总统出去讲演,经常就是拿瓶矿泉水,并且开场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拧掉盖子,喝几口水然后开讲,大家见怪不怪。这并非说这些重要政治家没有跟班、保镖,而是随从人员要刻意低调,尽可能让人们注意不到,方便政治家和选民沟通。比如,总统候选人竞选时,往往就有个贴身跟班,一般由实习生充任。平时谁也注意不到他的存在。但是,他掌握着政治家的日程。当时间到了时,他就上前拍拍政治家,提醒他尽快结束。美国四年选一次总统,这种事情按说很平常了,但绝大多数选民对这个跟班的存在没有意识,乃至电视里介绍时要将之特别标出。

这种政风,根植于其文化习性。那么,这种文化习性究竟是什么呢?刚来美国不久去医院看病,一位主任护士对我进行了一番绘声绘色的解释。

那是个很小的诊所。我在等待医生时由这位护士进行例行检查。大家聊起天来,才知道她丈夫是位CEO,她经常陪伴丈夫全球旅行,见多识广。当她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后,就和我讲起印度,说那里有不少富人朋友把子女送到美国镀金,准备日后回去接班。对此,她颇不以为然地说:“这些孩子来到这里上大学,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回去反而很难适应。像这种身份的人,在这里不过是背个双肩包自己走来走去。但你到印度看看,富人趾高气扬地在前面走,后面一个仆人扛着包。从美国大学毕业后再进入那样的生活,是不是太痛苦了呢?”我对她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毕竟印度的“富二代”还是可能改变上辈的做派的。但从她的话里,还是真实地感觉到美国人对使用仆人的生活方式是多么不齿。

这里需要澄清,美国人并不是一切都要自己做、不雇人。相反,像雇人清扫屋子、割草、扫雪这类事情,在中产阶层中是司空见惯的。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同。第一,这些事情在美国人眼中是纯粹的生意,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购买服务,双方无上下之分。服务员给领导端茶倒水,仆人给主人扛包之类的等级观念,几乎是没有的;第二,美国人自己能干的事情一般要自己干,特别注意体现个人的自立性,很忌讳离了别人没法过的形象。说到底,这是一个自由人的尊严。如果像喝水、拎包等举手之劳的事情都要让别人做,那么不是自己在奴役别人,就是被别人剥夺了自由。其实,这并不仅仅是美国。欧洲人在这方面更为注意,还常批评美国人花钱把家庭生活外包。有报道说龙永图在意大利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有位像邻居大妈的老太太独自进门,礼貌地对他点点头后坐在旁边,一打听才知道是荷兰女王。这不仅仅是王室平民作风的问题,而是她觉得自己首先是个自由人。

这种自由人的理念,使西方人对自己的生活领域非常敏感,要时刻捍卫。自己干不了的事情,或者说忙得没有时间干的事情,当然要花钱买服务。越是成功人士,购买这些服务的能力越高。掌握着政治权力的人,也可以指令别人为自己提供各种服务。但是,人生在世,还是要自己过自己的生活。难道你挣了大钱、掌了大权,就是为了能雇人或者命令人代替自己生活?

传说李鸿章当年访英,英国王室成员热情接待,给他表演网球。比赛后问他观感,李鸿章客气地说:“精彩,精彩,只是太辛苦,为什么不雇人来打?”此话绘声绘色地揭示出雇人来替自己生活的理念。有了钱或有了权的人,喜欢指使别人替自己过日子。这还不仅仅体现在让人拎包、让人倒水等小节上。比如,许多家庭特别喜欢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生把新生儿送回国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国内的中高产把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送到国外读贵族寄宿学校,即使全家人生活在一起,也喜欢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家教,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有钱后连天伦之乐都外包了,让别人替自己享受。

猜你喜欢

  • 给爱一个支点

    她是一个不幸的女子,16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她和母亲咬牙支撑着那个支离破碎有四个兄弟姐妹的家,直到兄妹们渐渐成人。后来,她终于遇到一个爱她的人,幸福来得让人有点昏眩,婚后的那段日子,是她前半生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幸福仅仅和她匆匆打了一个

  • 你的声音

    那段时间,他和妻子的关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再这样拖下去,他坚信自己马上就要死掉,而妻子显然也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两个人都彼此心照不宣,小心翼翼地踩在摇摇晃晃的钢丝上。他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每周都要值班接一

  • 给孩子的兜里装什么

    明天女儿学校组织春游,我下了班去商场为她购物,先给她买饮料,雪碧、可乐、果汁,一样一个。又给她买小食品,什么旺旺、卡迪娜、妈咪,还有些新出的记不住名,我就一样买一个,又买了些果冻、水果,一样买一些,拎着一大包往外走,在超市门口排队结账的时候

  • 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

    这是许多年前我读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人名和地名也许记不太准了,但是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段感人的情节,仍被故事中的主人深深地感动。大卫是纽约一家报社的记者,工作的缘故他经常去外地,满世界地跑新闻。那天,他又要赴外地采访,像往常一样,他收拾

  • 母亲命统帅下跪发誓

    那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最艰苦的岁月。尽管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夫娜还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务,忙着照料牲口、下地种田,但抑制不住内心与日俱增的不安,凭直觉她感到前线的情况有些不妙,因为苏联红军和乡亲们近来不断地撤退。人们越来越多地尊称她的儿子为

  • 丘吉尔为母亲办婚事

    丘吉尔26岁那年,从南非回到了伦敦。他发现丧父5载的母亲恋爱了,而对方竟然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同的运动员。起初,丘吉尔感到困惑不解,感到难以接受,感到愤怒,甚至感到耻辱。就连母亲在儿子面前也感到不自然,感到难于开口向丘吉尔摊牌。他很清楚,比母

  • 最后一博

    因为一起债务纠纷,他绑架了自己的仇家,当警察将这座楼房团团围住的时候,他已经几近疯狂。他一只手握刀,架在仇家的脖子上,一只手紧紧握住导火索——他的身上缠满了炸药。“赶紧把欠我的钱还给我!”民警们以最快的速度到附近的银行取出20万元人民币,准

  • 令人痛惜的母爱

    2005年3月17日,当印度南部马德拉斯的建筑工程师尚卡尔回到家中的时候,看到了令其震惊而痛心的一幕:36岁的妻子塔米兹切维,用一条绕在吊扇上的长围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妻子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是尚卡尔比任何人都清楚,她抛下自己和孩子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