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尹枢的生平简介 尹枢中状元时真的七十多岁

尹枢的生平简介 尹枢中状元时真的七十多岁

收录日期:2025-11-20 17:37:45  热度:12℃

考试,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年龄特别大的和年龄特别小的两个极端都特别引人瞩目。年纪小的考了好成绩,大家会夸他聪明能干;年纪大的还在考试,大家会好奇他都这个年纪了为什么还在考。

唐朝时期有个七十多岁的状元,他为什么七十多岁了还在考试?而且他的状元之称得来的方式也十分另类,因为他是自荐当上状元的。

这位七十多岁的状元名叫尹枢,唐朝人,他才华横溢,在文坛上负有盛名。

尹枢应试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件事在当时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的,大家都十分好奇这个尹枢到底是什么来头。当年的主考官是杜黄裳,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科举的主考官,为了圆满完成他的工作,他想了很久要如何才能选到那些真正的有才之人。

为了公平公正,杜黄裳不任用认识的人来帮他,但他担心会出现评判不公的情况,所以三场考试结束之后,杜黄裳就当着五百多位应试的举子的面,说:诸位学士都是全天下最优秀的一批人,怎么就没人肯帮我一把呢?

杜黄裳的话说完了,场面十分尴尬,因为五百多人全都沉默起来,一时之间竟真的无一人肯帮杜黄裳的忙。

就在杜黄裳心灰意冷之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站了出来,他独自上前询问杜黄裳:我该怎么帮你呢?

杜黄裳一笑,道:没有人写榜。

尹枢就是这位七十多的老人,他对杜黄裳说自己愿意帮忙写榜,然后就当场提笔评判众位考生,按照名次从低到高来写,每个人看他写的评语都十分信服,写到最后,只差一个榜首,尹枢却愣着没落笔。

杜黄裳问尹枢:写谁较好?

尹枢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自信道:非老夫不可!说完就在榜首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杜黄裳对尹枢的自信感到吃惊,然而再细细一想,这状元的确非他莫属,最后那一届的状元就定为尹枢了。

虽然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谦逊为美德,像尹枢这样的行为,极可能被扣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耻犯上的帽子,但是尹枢的才学的确出众,他担得起那任状元的名号,也就无伤大雅了。

尹枢不是自大,他拥有的不过是过人的胆识和异乎寻常的自信罢了。

另外,尹枢还有一个亲弟弟叫做尹极,尹极后来也成为了状元,他们兄弟俩被誉为梧桐双凤。

猜你喜欢

  • 嵌入时光中的深情

    阳光明媚的午后,小巷里蹒跚行走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那满头的白发,闪着动人的光泽。从他们的身旁经过,我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恐惊扰了那份怡人的宁静,并心生羡慕地凝望着。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问对方:你爱我吗?中年时,一句“我老了,你还会在乎

  • 尘封过去的野望我们的爱情

    这是一个闷热烦躁的夏天,一个散发激情和魅力的夏天。在这个季节的南方,哪里的雨水很是足,花草树木仿佛都跃然而上,向着阳光争相欢唱一般,欣欣而向荣!而住在南方城市里的陈峰,他像是一点也没发觉。他所发现的是,今年的夏天,好像少了知了的啼鸣声,少了

  • 相见不如思念

    但是,秋日私语说:“有些人有些事,相见不如怀念。记忆里,伊人正青春年少,笑靥如花。现实中,那堪相见已中年,人老珠黄!空悲叹,岁月似刀,扼杀美好。思量后,不如不见,永远怀念,还能保留完美形象。”他认为:秋日私语的话,的确是至理名言,也许是“思

  • 彼此爱着,却彼此逃避着

    紫衣,普普通通的一个女孩,天晓得她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只知道,她现在,是个电脑高手而已!“紫衣啊!你就帮帮我吧,啊?好不好嘛?”敏儿眼巴巴的望着紫衣,没办法,谁让紫衣是全班公认的电脑高手呢?紫衣无奈的拜拜手,:“好了,我帮你就是咯!”“OK,

  • 不必让她尝尽幸福的甜

    去看望新做母亲的女友,她向我展示一墙的霓裳艳影,全是梦幻的公主裙、公主鞋、公主发饰。女友说:“女儿要富养,我可不能让一个穷小子将来用根棒棒糖就把她给骗了。”我实在不忍扫她的兴,终于温和地说:“你不怕穷小子两句免费的甜言蜜语就把她骗了,她还自

  • 爱情更眷顾坚强的人

    我认识这样一位姐姐,她为了一个在我看来毫不起眼的男人而选择轻生。追悼会上,那个男人没有出现。那位姐姐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曾经很相爱。当爱情不再了,那个男人离开了她。她苦苦哀求,还是没能挽回那份曾经的爱情。于是,她跳楼了。我为那位姐姐痛心不已,

  • 爱情的烟火气

    有女友以为遇到了爱情,向我诉说。我问,他说爱你什么?她说,说倾慕我的才情,又说我气质绝佳,我的画也画得好,总而言之,他说离不开我,a愿意与我做精神伴侣。我付之一笑。这算什么?没有半丝烟火气。他与她半夜打电话,一说三个小时;她发烧了,他不曾问

  • 奶奶的爱情

    爷爷晚年的时候,听力下降得很厉害,跟他说话,我们得把音量提高八度,有时一句话得重复两三遍。可奇怪的是,奶奶从来不用抬高声音与爷爷对话,她只需轻轻地说一句:“老头子,再添把火。”爷爷就会把折断的枯树枝一股脑儿塞进灶膛。有一次,奶奶低声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