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天堂的呼唤

天堂的呼唤

收录日期:2025-11-20 13:24:48  热度:8℃

半夜,朦胧中的李老太似乎听到了什么,立即披衣下床。起风了,院里梧桐叶“沙沙”作响,树旁的路灯发出昏暗的光,四周一片寂静。她在窗前站了一会儿,转身回到床上。突然她瞪大了眼睛,远处分明断断续续的传来一个声音,“快睡……睡吧,兰……”

“老伴儿来了,老伴儿来看我了。”李老太激动起来。

李老太大名叫李惠兰,和老伴儿一直生活在这间老房子里,女儿现定居在国外。老两口有退休金,日子过得幸福,温馨。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向结实健谈的老伴儿突然去世了,李老太一下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从此精神恍惚,陷入无尽的伤痛中。

李老太的女儿在办理老爸的后事时,想把老妈带到国外去,可李老太死活不同意,她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不想离开这座老屋。女儿走了,空空荡荡的房子里就剩老太太一人,没事时,常见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发呆。

老太同城有个妹妹叫惠英,见老姐这般消沉,就怕她郁闷出病来,经常过来陪她说话。可妹妹有家有工作,不能总陪姐姐,就让姐姐去自己家住几天。谁知李老太一听连连摆手,说:“你姐夫不知啥时候回家,这家里没人怎么行?”

“你神经啦,人死了怎么回家?”惠英没好气地说。她见姐姐低头不理她,又说:“如果你想让姐夫放心,就振作起来,别总这样活不起的样子!”可劝人劝不了心,李老太依旧少言寡语,茶饭不香。

眼看老姐一天天消瘦,急得惠英团团转。后来听朋友说,姐姐所在社区有个“夕阳红”活动站,很受中老年人欢迎,就托人把姐姐介绍过去。

李老太年轻时人漂亮,嗓子好,那天一开口,歌声委婉动听,引来一片掌声。妹妹借机鼓励她:“姐,你就是晚开的花,陈年的酒,越老越精彩。”李老太美滋滋的,当即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活动。

“夕阳红”活动站里有才艺的人很多,其中有个拉手风琴的老头,姓杨,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他见李老太身体文弱,平时话少,就常跑前跑后地帮助她。开始,李老太对老杨头的殷勤并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他。后来见老杨性格爽朗热情,人也实在,慢慢对他有了好感,两人在一起时话也多了。

惠英见姐姐精神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又听说人缘不错的老杨头在追求姐姐,心里别提多高兴,老姐要有个伴儿,她这个做妹妹的可以放心了。

谁知好景不长。一天傍晚,惠英突然接到老杨头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急火火地问:“惠英,你姐姐没事吧?她好几天没来活动站了,我一直联系不上她!”

“怎么会是这样?”惠英一听急了,撂下电话就往姐姐家赶。

惠英站在姐姐家门外敲了半天门,里面没动静。“没在家?”惠英疑惑地刚要转身,就听屋里传出“趿拉拉”的声响。房门打开,老姐面色憔悴,眼神呆滞站在面前,惠英忙问:“姐姐你怎么了?”

就听老姐不停地念叨:“老头子不放心,他又找我来了。”

“姐夫来了?他啥时候来的?”惠英惊愕的睁大眼睛。

“这几天他天天晚上和我聊天,一会儿他就该来了!”李惠兰两眼死死盯着窗外,一脸的认真。

天色暗下来了,听老姐说话神叨叨的,惠英不禁毛孔悚然。她惊恐地瞪大眼睛,跑到窗口东张西望,可看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就摸了摸老姐的额头,眼睛直勾勾地说:“姐呀,你发烧了吗?”

李老太拨开妹妹的手,生气地说:“不信拉倒!”

看着老姐那副认真样,惠英犯起了嘀咕:难道姐夫的魂灵回来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惠英壮了壮胆儿,说晚上不回家了,就在这里等着听“姐夫”和姐姐聊天。

吃过晚饭,见没动静,惠英长出口气,拉着老姐坐前厅沙发上看电视剧。突然老姐站起身,忙不迭地往里屋跑,嘴里还不停的喊着:“老头子等等,我来啦!”

看着老姐那副煞有介事的样子,惠英感到好笑,她站起身跟了过去,说倒要想看看“姐夫”怎么个来法!见姐姐端坐床上,两眼直勾勾的望着凉台的窗口。惠英过去仔细打量一番,外边黑漆漆的,啥动静都没有,就说是老姐患上了幻听幻觉症,想拉姐姐回去看电视。

“兰花儿!”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从空中飘来,惠英一愣,接着头皮直发乍。“兰花儿?”这不是姐姐的小名吗?姐夫生前就喜欢叫姐姐“兰花儿”,而且这沙哑的声音也似乎和姐夫的一样!惠英惊恐起来,就听老姐冲着窗外连声答道:“哎,哎,老头子,你刚来呀,累了吧?”

此时惠英的心快跳到嗓子眼儿了,她手捂胸口,憋住气,两眼死死盯着窗外。

“吃饭了吗?”那声音又忽忽悠悠地从黑暗中飘来。

就见李老太抽泣起来,幽幽地说:“吃了,吃了,老头子你还好吗?”

惠英愣在一旁,越发惊恐起来,见半晌儿没动静了,就壮了壮胆,走到凉台,对着灰蒙蒙的夜空说道:“姐夫你放心吧!姐姐有我照顾,你不要再来了!”

见没有回音,惠英拉起姐姐的手,刚一转身,就听窗外又传来一句:“兰花儿,睡觉吧!”

一片寂静……

“兰花儿——”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这天,惠英来到凉台前,推开窗仔细听着。突然转身开门“腾腾”地向外走去。

惠英来到对面楼上敲门,屋里走出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惠英忙自报家门:自己住对面楼上,想问问他家是否有人在聊天?那个小孩瞪着诧异的眼睛说:“没有啊,爸爸妈妈去医院看爷爷了,现在家里就我一人做作业。”

惠英进屋望了望,确实没有其他人,就悻悻的回来了。

第二天傍晚,有人敲门,惠英开门一看,乐了,这不是活动站的老杨头吗?只见老杨背着手,爽朗的笑着:“原来是你们家呀?我儿子一家就住对面楼上。最近儿子让我来他家住。不巧昨晚着凉发烧了,去医院打点滴。刚听孙子说你们去过,就忙赶过来看看。”老杨说完笑着望着李老太。

惠英把前两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老杨头听后,一脸莫名其妙:“怎么是这样?我还以为只是吵了你们呢。”说着把背着的手拿了过来。

“是它惹的祸!”老杨头把一个大鸟笼子放到地上。只见笼子里有一只大黑鸟,黄黄的大嘴,脖子上两朵金色的翎子。此时它正闪着亮晶晶的眸子,歪着头,煞有介事的左右观看着。

老杨头说:“这只鸟叫鹩哥,和我相伴多年,会说很多人语,没事时常陪我聊天。”李老太一听,满脸的疑惑,她走过去围着鸟笼直转圈儿。

“你好!吃饭了吗!”那鸟摇头晃脑地说了起来。

惠英惊叫起来:“难道那句“兰花儿”也是它说的吗?”

老杨头有点莫名其妙,他说鹩哥会说很多话,可叫“兰花儿”他还没听见过,而且他不知道李老太小名叫“兰花儿”。

老杨头看着几天不见,瘦了一圈儿的李老太,急得直搓手,说都赖自己,养个鹩哥乱说话,闹得李老太不得安宁,等回去就把这多嘴的鸟送人。

李老太一听急了,一把抱起鸟笼子说:“可爱的小精灵,你舍得送人?”

老杨头一见笑了,说:“如果你喜欢,就送你好了。”

惠英忙笑着说:“我看行!”

“兰花儿!”那鹩哥上下跳动着,歪着头叫着。

三人愣了一下,接着开心地笑了。

后来,老杨头真和李老太走到了一起。到老杨头牵手李惠兰步入爱情的殿堂时,他一直没能明白,自己的鸟是什么时候学会了说“兰花儿”这三个字的。也许冥冥之中真有人在给他们牵线吧……

猜你喜欢

  • 馒头的来历

    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馒头”,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发展到后来,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而有馅的则称为包子。而我国食品界把三国名相诸葛亮尊为馒头、包子业的祖师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我

  • 消失的兵符

    西汉武帝年间,南粤王僭越称帝。汉朝派出一行身怀绝技的刑徒到南粤国当间谍,试图偷到南粤王的兵符,打开大汉和南粤之间的关卡。他们不知道,那个瘴疠之地等待他们的是什么……1。逃难之人西汉武帝年间,南粤王在朝称帝,出行黄屋左纛,这可是僭越的大罪,汉

  • 玉骑人

    清康熙年间,湘南耒阳出了一件惊天大案,城南温氏杂货铺一夜之间惨遭蒙面歹徒洗劫。温家除其小儿温风暖在外拜师习武未归,幸免于难,其余一家四口均遭杀害。温家的祖传宝物“玉骑人”也被歹徒抢走。玉骑人,一骑一人,全身由白玉琢成,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相

  • 鼠药迷案

    1.老妇当街拦轿喊冤道光十五年,科考榜眼出身的辽东著名才子朱国印被朝廷破格提拔为署理盛京按察使。年轻有为的他上任伊始,便四出巡行视察,督促下属相关官吏加紧处理历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民间悬案。这日,当朱国印来到营口县时,大街上有一老妇拦轿喊冤。老

  • 变身知县赵文才

    一明朝期间,在富源县曾经有一任知县,此人名叫赵文才。说起这个赵文才,有人说他是个贪污腐败、坏事做尽了的贪官,也有人说他是个为民做主、伸张正义的好官。每逢到了单月,赵文才就会显现出一副贪官的嘴脸来,出入他府上的也都是些贵族老爷和当地的富豪商人

  • 民间传说:酸菜和浆水

    传说一:王莽登基后,看到安定田地肥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将安定作为皇家存放粮食的地方,修了好多粮仓。派了一支军队,让一个姓蒋的将军把守粮仓。蒋将军本来是种地出生,王莽也喜欢勤俭节约,鼓励军队自力更生。蒋将军看到山上有很多灰苕、麻苦蕖、白

  • 骷髅鬼影

    鞭伤清道光年间,都梁城东街有家张记医馆,坐堂的是位年轻人,叫张函冲。这日,张函冲正坐在医馆里行医,见一位姑娘在门口徘徊不定,时不时伸长着脖子朝医馆里张望。他心想姑娘是不是因家贫或者其他原因不好意思进来就医,所以才这样踌躇不前。于是,便起身来

  • 酸秀才开店

    明朝时,有个落第的王秀才,科举不中,就想弃文从商。他听说田记米铺的田老板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便乔装成乞丐来到米铺前,想来学学人家做买卖的能耐。这时,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进了米铺,开口就道:“田掌柜,你这秤是不是有问题啊!”王秀才一下子把耳朵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