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二分钱哪儿去了

二分钱哪儿去了

收录日期:2025-11-20 17:56:28  热度:8℃

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

一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二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分。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

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孩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辩。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了。

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正准备离开,却被老师叫住了。老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被迷惑吗?就在于你们看问题简单化了。客观事物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致当事物变化后你们还不肯改变最初的印象。你们看,起先老汉收了六角钱,可由于其中的一角被退还很快就不存在了。而你们的脑海里却始终保留着六角钱的印象。这种静止不变的思考方式是有害的,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地分析事物。譬如,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先入为主的习惯,当某个同学给他的最初印象不好时,他会把这种印象牢牢地固定住。当这位同学改正了以前的缺点后,他也仍然不肯改变以前的印象。

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这些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猜你喜欢

  • 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一位年轻的旅行者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他背起行囊,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一条泥泞的小路。这条路蜿蜒曲折,似乎没有尽头,一侧是茂密的树木,另一侧是浅浅的溪流。一开始,他觉得这条泥泞的路非常麻烦。每一步都需要他花费更大的力气,脚步也会陷入泥潭中。然

  • 燃千灯的国王

    燃千灯的国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名叫亨利。这位国王是一个智慧而仁慈的统治者,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致力于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亨利国王有一个令他感到压抑的问题,那就是夜晚。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整个王宫都陷入黑暗中,

  • 先生与老农

    从前有一个名叫张伟的年轻先生,他在城市里过着忙碌而单调的生活。每天他都要奔波于高楼大厦之间,应付琐碎的工作和无尽的会议。尽管他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和一个拥有一切的现代化公寓,但他却感到越来越不满足。一天下班后,张伟决定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

  • 一张流泪的账单

    一张流泪的账单 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生活中的挣扎和困难。有时候,我们遭遇到的困扰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我要讲述的故事的起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汤姆的年轻人。汤姆勤劳而努力地工作着,为了给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然

  • 范仲淹看风水

    范仲淹,字文正,号渊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以其深邃的学识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还在他的一生中体验过一段奇妙的经历——他看风水。在范仲淹年轻时,他曾在山水之间游历,对自然景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一天,他听说

  • 小猴子出山

    小猴子出山在一个茂密的山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猴子。他们生活在山脚下的森林里,每天都快乐地玩耍、觅食。然而,有一天,领头的猴子宣布要带领大家登上山顶,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所有的猴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非常兴奋。大家忙着收拾行装,准备迎接未

  • 七彩砂

    七彩砂在这个大千世界之中,有一种独特神奇的物质,它被称为"七彩砂"。这种砂子散发出七彩斑斓的光芒,似乎来自于仙境一般的奇幻世界。七彩砂的来历令人神往,据传说,它是由天地之间的灵气所凝结而成。每当天地间的能量达到某个特定的状态时,就会形成一小

  • 狐狸的心思

    狐狸的心思狐狸是一种聪明灵巧的动物,常常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神秘的特质和智慧。然而,狐狸的心思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揭开这个谜底,一起来探索狐狸的内心世界吧。狐狸生活在森林中,它们娴熟地藏匿于丛林中的树丛和洞穴中,保护自己的安全。正是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