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大哥的爱

大哥的爱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4:31  热度:11℃

我的大哥是一个极其平凡又普通的人,识字不多,话也少,但心地善良,从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可以看出身体虽然柔弱些,但骨子里有一股不屈的韧劲,在我们村是孝顺、勤劳、教育孩子“三出名”。

大哥和大嫂结婚后,他们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暂时不要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勤俭持家上,照顾爷爷奶奶、父母亲和我们兄弟姊妹。一直到了第四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才出生,相隔两年后,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来又有了第三个孩子。家里的人多了,生活很困难,父母曾提出,怕连累他们,还是让他们分家出去。但大哥不同意,他说:“现在兄弟和妹子们都在读书,爷爷双目失明,奶奶年老多病,我们还是再坚持几年,等兄弟姊妹们长大了再说。”就这样,等我毕业参加工作,他们的孩子已经到读书的年龄了才分家出去。

分家后,大哥大嫂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两年后,他们有了积蓄建了新房。刚分家出去的五年中,大哥每年收入上万元,加上三个孩子听话,在学校成绩也不错,一家人生活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刚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大哥大嫂到山上做活计,当天晚上,大嫂就得了病,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肺癌,对一个人而言,绝症就是死亡判决书。但为了一线生的希望,大哥领着大嫂到处寻医求药,一年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大嫂的病还是不见好转。看见大嫂病成那个样子,村里的人劝大哥:“两个儿子可以继续留在学校,那个姑娘是迟早要泼出去的水,就叫她回来帮你做活计算了。”无论人们怎么说,大哥就是不肯,不久,他的大儿子考进省属一所中专学校读书,大女儿也上了初中,小儿子在村完小住校。大哥整天服侍大嫂,布谷鸟叫得欢,催着大哥去地里干活,可他只能陪着大嫂,望着外面的天,欲哭无泪。大嫂一病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大哥对大嫂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自己学会了打针,学会了刮痧、针灸等技术。为了给大嫂治病和供孩子读书,他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哼过一声苦,没有埋怨过大嫂一句。

在一年的農历三月初八,那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被病魔折磨了两年多的大嫂带着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无限眷恋和对孩子的无限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到消息后,三个孩子都从学校先后赶回来,面对这个不能接受的现实,他们扑到母亲的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大哥一个个把他们劝住,连说:“不要哭,我还在呢……”他那干涸的眼始终没有掉一颗眼泪,有人说,大哥的心是石头做的,孩子哭成那个样子他一滴眼泪都不淌。

安葬完大嫂的第二天,大哥又说服孩子赶回学校。望着孩子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山野中,大哥这才慢慢蹲下,在崎岖的山路边失声痛哭。这时大家才明白,为了稳住孩子的心,大哥是在克制自己悲痛的心情,默默承受着别人不能承受的苦,忍受着别人不能忍受的痛。

大嫂去世后,大哥一个人在家养鸡养猪和盘点庄稼供三个孩子读书,每个月至少要千把块钱,我也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每个月省吃俭用,自觉寄点生活费给在昆明读书的侄儿,以此来减少他的负担。有一次我回家,听母亲说,大哥每次送钱给孩子都舍不得花两元钱坐车,舍不得在街上吃一碗卷粉或米线,包着冷饭去,饿了抓点冷饭吃,渴了跑到山沟喝点山泉水。听到后,我心如刀绞,自此之后,每次在街上遇到他,都会强行带他去吃点东西才让他回去。

大哥向来是很节俭的,恨不得一分钱掰作两分用,平时舍不得为自己增添一套新衣服,在他最困难的那几年,基本都是靠我的旧衣服“救济”。有一年,他的大儿子在外地结婚,我和大哥乘座了六七个小时的客车去参加,他一路晕车,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小客栈停车休息吃中午饭,他什么也吃不下去,我怕过后他肚子饿,买了两个馒头和一瓶水给他。等第二天返程回来的时候,半路上,我突然见他在吃东西,问他吃什么,他说吃馒头,我惊讶:“是昨天的馒头?”他说:“是,丢了可惜,留着想吃时吃。”我埋怨了几句,看到我的凶样,他瑟瑟缩缩把捏在手里的馒头装进塑料袋,然后轻轻放进旁边的垃圾桶。顿时,我的心有说不出的酸楚,慢慢自责起来。大哥虽然节俭却不抠门,一年春节将至,村里一位堂兄弟因借高利贷被债主逼得无奈,上有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和多病的母亲,下有儿有女,如果不把这笔高利贷还清,一家人都不会得到安宁。他找到大哥帮忙,大哥二话不说把卡上的钱都取出来借给他,过后自己却拉着玉麦到街上卖买年货。

时间过得真快,就像流水一样让人抓也抓不住。现在,我们兄弟姊妹各奔东西,大哥的儿女也已经全部长大成人,都在外面为生活而奔波。老家就只剩下大哥和新的大嫂了。每到过年过节,他都会提前一一打电话给我们,叫我们都回老家聚一聚。每当回家看到那间发霉的老屋,还有大哥脸上不断加深的皱纹,好像又听到了父母亲的谆谆教诲,让人无法释怀。

每次回家过节,除了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大娘、二娘、大姑爹、二姑爹和大哥前妻及现任妻子的老人都会来。看见大哥大嫂忙上忙下,曾私下悄悄跟大哥说:“这几年大家的生活好了,都不渴求吃这么一顿饭,是不是以后少喊几个,自己也可以轻松些。”大哥半天才回答:“现在老人都过世了,我是大的,有责任撑起老人们的志气,让大家感受‘家’还在,大家都来我就高兴。”去年的端午节,大哥前妻的叔叔也来了,在我的面前,他竖着大拇指跟我说:“我的侄姑娘虽然去世了,但我的侄女媳是这个呢!”

大哥的爱是最纯真的,是对我们兄弟姊妹的无限关爱,也是对长辈们的真情孝敬。父母亲虽然驱驾祥云远离了我们,但“长兄如父”,有大哥在,我们就会感到温暖,就不会迷失家的方向,就会有回家看看的念想和期盼。

猜你喜欢

  • 不为闲名所累

    洞山禅师即将圆寂之时,众僧赶来探望。禅师得知情况后笑着对满院的僧众发问:“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院里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几日前才上山的小沙弥走到禅师面前

  • 简单的成功

    沃伦·巴菲特,当今世界第二个富有的人,最近给一家慈善机构捐赠了310亿美元。在美国CNBC电视台对他采访时,巴菲特先生谈及了他的生活并透露了他成功的秘密。这里有一些令人震惊的事实:他仍旧住在奥马哈市区一座只有三间小卧室的旧房子里面,那是他在

  • 眼睛都亮了

    我在外面碰到了很不靠谱的合作方,被临时爽约,晚上12点一个人拖着行李赶去机场。夜深人静,大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我在冷风中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F君打电话来,我气冲冲地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他什么也没说,帮我定了机票让我先回家。我在飞机上

  • 几百次一见钟情

    一直以来,我和丈夫都是采取“我下厨,他洗碗”的固定模式。有一天他想偷懒,对我说:“老婆,帮人家洗碗啦!”我答道:“人家煮菜好辛苦哟,你是不是不愿意帮你可爱的老婆洗碗呢?你是这种人吗?不是吧。”我用一种既可怜又尊重他的口气委屈地说。这时,雷门

  • 愿作鸳鸯不羡仙

    父亲17岁结婚,妈妈比他大四岁。知书达理、温良贤德的母亲不但担起了管理一个大家庭的重任,而且一直像大姐姐一样爱护、关心和帮助父亲,使父亲得以一心钻进书堆里。在苏州,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父亲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得到了最大限度

  • 那些执着去了哪里

    朋友A分了手,原本犹豫不决的她突然间比谁都坚定。他们在一起将近六年,无论男生闯了什么祸,她都选择原谅。这次的导火索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隐约了解到是件小事让他们彻底分了手。我想到另一件事,是之前写的Kim的故事。他和他媳妇认识十二年,在一

  • 两个人的城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和导演(我老公)住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中介带我们看房子时,一进门我就倒吸了一口气——没想到这间房子这么小。我妈第一次从老家来看我时带了一个大型吸尘器,说是很好用,还可以消毒和除菌。结果等她要走的时候,她默默地把吸尘器拎

  • 最后一座冰雕

    初恋纯如雪欣茹是个美丽的大三女生,快放寒假时,在学校组织的冰雕大赛上,她看见一尊冰雕的鱼美人,光彩夺目、鹤立鸡群,正在赞叹,突然发现其他同学都捂着嘴,冲她意味深长地微笑,她这才注意到,鱼美人的脸竟然是按照自己的面庞雕刻的!欣茹感到耳朵根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