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现成的

现成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02:08:26  热度:9℃

这个世界上,植物是给予者,动物是消费者。

而人,作为动物中的动物、猛兽中的猛兽,乃地球史上最大的食客。

在超市,将包装精美的五谷杂粮一件件往筐里填时,我忽然升起个疑问:我们竟然从不种植?一辈子只当终端消费者?一辈子如《诗经》里所说的那种不稼不穑?

这不奇怪吗?我们竟然从不生产,只埋头大吃大喝,我们甚至懒得去拜望一下对方,看看它们是如何诞生并抵达餐桌的恐怕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某样东西的消费者和它的生产源,竞相距如此遥远、隔离如此彻底。

这种冷漠,这种断裂和绝缘,这种老死不相往来,亘古未有。即便一个古代宰相甚至君王,也不会让该逻辑成立。

人一生必须吃点亲手种植的东西,必须尝试一点田野劳作。劳动,这个伟大的美德之词,我觉得惟农耕才配得上,现代语境下的种种工作与上班,都不应争夺和染指这份荣誉。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一个人,即使没书报没音乐没电脑,但只要有一捧种子和一把锨,就能活下去。同时,农耕也最诚实、最无欺,在所有生计行当中,其付出与回报、汗水与果实,最有可能成正比简言之,它的逻辑最正直,最体现命运的公正和积极。

所以,人要永远向农业致敬,它应第一个被感恩、被叩谢。

如今的城市孩子,谁访问过真正的庄稼?嚼黄瓜者谁见过秧架上的黄瓜?吃山药者谁见过它被从地里挖出来?谁清楚蒜薹和莴笋藏身的地方?

朋友一幼儿,被带往乡下探亲,村口迎面撞上一头猪,吓得哇哇大哭。朋友哄劝,那不就是动画片里的猪宝宝吗?孩子拼命摇头。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乃我的床头书之一。他说:倘使你没有一块农田,你将面临两个精神上的危险:一是以为早餐来自杂货店,一是以为暖气来自暖气炉。

此话早已应验了。

如今的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按流程和说明书来走,世界本来即是安装好的这个样子:自来水属于自来水管,燃气属于燃气灶,热水属于热水器,微波炉属于电插孔,蔬菜瓜果属于超市

我听到过两则对话

孩子:将来我要挣好多好多的钱!妈妈:为什么呢?孩子:没有钱人会饿死啊!妈妈:不会吧?你可以自己种东西吃的啊!孩子不解。

孩子:妈妈,春天来了吗?,妈妈:还没呢。孩子:春天来了,电视会告诉我们是吗?妈妈愣住。

我不敢笑,孩子无辜。对他来说,食物的制造者确实是钱,也只和钱发生关系。他的季节信息,确实来自天气预报,而非自己的感官。他的双脚,恐怕从未踏上过泥土,大自然的体温和变化,他怎么能察觉呢?

猜你喜欢

  • 河马姐姐爱泡澡

    今天是元旦,动物王国要举办新年运动会。太阳晒屁股了,小猪呼呼才起床。他急急忙忙地往运动场赶去,他跑到河边的时候,看到河马姐姐泡在河水里,开心地唱着歌:“我爱泡澡,心情好好……”小猪呼呼大声地问:“河马姐姐,你在干吗呢?”河马姐姐说:“我在泡

  • 好暖和的冬天

    下雪啦!“哎呀,好冷呀!”小兔子奇奇一边往手上呵着气,一边说:“昨天还那么暖和,怎么一下子就那么冷了呢?”雪越下越大,一下就是三天。“终于天晴啦!赶紧去找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滑雪啰!”小兔子去找小熊。“小熊,天晴啦!快出来堆雪人吧!”可是

  • 想跟猫做朋友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它的朋友有小刺猬、小蝴蝶,还有经常来洞里做客的鼹鼠大叔。可是还不够,小老鼠坐在洞里理着胡须,突然有了个怪想法,它生日就要到了,想邀请一个新朋友——可不可以请吓得它们到处跑的……黑猫警长来做客呢?也许猫咪吃了蛋糕,以后就友好

  • 心里的宝玉

    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到一个老玉石家的家里去拜师。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鉴定玉石的专家。老师傅随手拿了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第二天他去上课,

  • 躲在墙角的父亲

    26年前,我在海阳读高中,学校离家很远,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食堂的饭菜很单调,于是,经常有父母来给孩子送各种好吃的。每当此时,我总是悄悄转过身去,看向窗外,嘴里嚼着无味的窝窝头。我的父亲只来看过我两次。一次在一个大雪天后的上午。课间,我坐在

  • 除夕夜的爱情

    这是一条无名马路,短短十几米,在这座城市的交通图上找不到它。马路左侧是一幢幢高楼,右侧是一堵简陋低矮的围墙,在围墙转角处,有一间勉强算做屋子的建筑,屋顶是油毡纸盖的,窗上没有玻璃,只有几根木条十字交叉钉着蓝色塑料布。那小屋里住着一对乡下夫妻

  • 木桶与雨水

    有三个相同的木桶,一个用来装粪,成了粪桶;一个用来装水,成了水桶;一个用来装米,成了米桶。同样的木桶,内心装的东西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木桶。雨水从天而降,一些雨水落在池塘里,成了塘水;一些雨水落在江河里,成了河水;一些雨水落在大海里,成了海水

  • 母亲节,那一百个心酸的电话

    朋友是位爱心人士。她学的是幼教专业,毕业后筹办了幼儿园,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她不满足,把目光瞄上了老年事业,又新增加了老年公寓经营,短短几年时间就开设了三四家分部。但是朋友说,近来她很郁闷。接着,她向我讲起一件事。母亲节前夕,她决定组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