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护林人

护林人

收录日期:2025-11-20 19:22:03  热度:10℃

从前山上住着两个护林人,他们在看护树林的同时,都喜欢养鸟。但他们的养鸟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老护林人每天会把鸟放出去,让它们在天上肆意地飞翔。而年轻的护林人则把鸟圈在自己做的一个笼子里,天天投食喂养而不让它们离开笼子半步。

老护林人对年轻的护林人说,你这么养不对,这样养出来的鸟没有野性充其量跟家鸡没有什么区别。

年轻的护林人说,你这么养那鸟飞野了就不会回来了。我这么着更保险。

寒来暑往,春秋轮换。老护林人养的鸟非但没有飞走,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个个身体健壮。而年轻护林人的鸟因为长期的圈养,已渐渐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再到后来,即便把笼子打开,鸟也不会飞了。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老护林人和年轻的护林人都被困在了山里,老护林人被困了山东边,年轻的被困在山西边。两边大路被封,互相无法救济。那段日子,年轻的护林人粮食短缺,无奈之下,年轻的护林人只得把笼子里的鸟拿出来吃了。

大雪过后,老护林人来到年轻的护林人住的地方,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在屋子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已经死去的年轻的护林人,而他的手里还攥着一把吃剩下的鸟毛。

后来老护林人把年轻的护林人送下山,和当地村里的人一起把年轻人埋了。在埋土的那天,村里的人们都到了,期间,有人不免有些不解地问老护林人,论身体,年轻人身强力壮在山上怎么也能比他抵抗力强。但为什么大雪封山那么多天,年轻人死了,而他却毫发未损?

老护林人听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蹲在年轻人墓碑前点着烟袋沉思了许久,最后才将事情的原由讲了出来。

大雪封山那些天,老护林人全凭着自己养的那几只鸟从外面捕回来的野物活下来的。那些鸟跟自己呆久了,有了感情,听他的使唤。而老护林人也从不强制限制那些鸟的自由,所以那些鸟对老护林人产生是的同类的信任,而不是被强迫地接受指令。

所以在当时,老护林人要求那些鸟出去帮自己捕食的时候,那些鸟在捕到食后便都叼着猎物飞了回来。这才让老护林人有了可以吃的东西。

虽然期间老护林人也试图想让自己的鸟将捕到的一部分的猎物送到山那头的年轻人那里去,但那些鸟不知为何都没有过去。

或许它们怕去了那里,那个年轻的护林人会把它们像其他的鸟一样圈在笼子里。没有了自由吧。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全沉默了。

后来,村里的人参加完年轻人的葬礼之后,都回到了各个的家里。只有老护林人依旧蹲在那里,若有所思地抽着旱烟直到日至西沉。

后来老护林人走后,在那个年轻人的坟墓边上,除了那些祭品就只有一个破旧的鸟笼了。

猜你喜欢

  • 等待一个叫爱的女孩

    与你相逢的那天,正是我和他分手之时。其实也算不上分手,因为我们根本就未曾真正地开始。我恨得咬牙切齿,你们结婚时不要发请帖给我,因为我不会祝福你们,我会诅咒你们,会在请帖上写满诅咒你们幸福的话语。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可知我为你付出了多少?看来,

  • 母亲的宗教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坐在自家的屋子吃菜豆子,远在对门园子里的菜豆怎么看得见?母亲说:怎么看不见,风就来了。我看见风从对门过来,进了我家的方格子木窗。风是庄稼们的眼光,还是她们的听觉?我不做声了,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时候过了晌午,屋背

  • 寻根

    我的祖上在清朝末年是平民中的平民,据说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原居江阴顾山山脚,后来迁至无锡。我的太公很早就死了,虽然家已外迁,但还是归葬故乡。我小时候曾跟爷爷去拜祭,不过什么都找不到了,原先山脚的一大片坟地,早被铲平作了桃园。当地的老辈只能记得

  • 人生舍不得的东西

    一人一生会拥有太多东西,但衣柜容量有限,抽屉容量有限,心的容量也有限,所以需要经常腾空一些位置,让新的进来。但有些人,衣服穿旧了,东西用坏了,都舍不得丢,心里实诚地放着一个人,容不得虚掷。舍不得先生说,东西和人一样,待在身边久了,自然就处出

  • 难忘鱼骨汤

    因为有爱,即使是简单的鱼骨汤也觉得是人间美味。小时候,我家屋檐下有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的时间,香味远远地窜进我的鼻子。每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价钱贵,我们根本吃

  • 爱情曾经来过

    叶紫嫁到城里五年了,这是她第一次回娘家,老公开着自家的轿车,后备箱里装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一路扬尘而来。村里的人看见豪华轿车一下子沸腾了,三五成群地跟在车后面看,叶紫冷冷地向外看了一眼,那一张张灰扑扑的面孔似成相识,真像是上辈子的回忆。叶紫本不

  • 浩子和他的两个女儿

    得说说朋友浩子,他是台湾资深的媒体人,当过报社记者、当过电视台新闻部总监,如今搞我迄今仍没搞懂的新媒体。我俩都有气喘的毛病,曾经一起拿出喷剂比较厂牌。去年年底参加小马女儿的婚礼遇到浩子,他气色很差,多方打听,加上对浩子的威胁恐吓,他终于说出

  • 半世浓情半世凉

    1958年,正在法国巴黎演出的玛丽亚·卡拉斯,刚好过完她35岁的生日。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一女高音的歌者,还未从生日晚宴的热闹里走出,便被接踵而至的浪漫给击倒——那一天,她从上午、中午、晚上连续三次收到大束的红玫瑰,且均未署名,只有用希腊文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