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清秋和清婉的甜蜜纠缠

清秋和清婉的甜蜜纠缠

收录日期:2025-11-20 19:07:11  热度:8℃

清秋比清婉大10岁

清婉6岁多一点读小学,那时清秋已经16岁,读高中。清秋比清婉大了整整10岁。

读小学的清婉已经会做简单的计算,一天放学跑回家里,对妈妈说,妈,你怎么和姐姐一样大就当妈妈了?

妈妈有些不解,正在看书的清秋也转过头来看妹妹。

清婉于是伸出手指来算,你看,你现在32岁,姐姐16岁,你不是16岁就当妈妈了?

妈妈愕然,看一眼清秋,两个人立刻把目光收回,却都脸红了。妈妈搪塞清婉,小孩子别乱算,写作业去。

清婉撇撇嘴,转头看到清秋,跑过去,姐,看什么书?给我看会儿。

清秋笑着把书翻开给清婉看,能看懂不?

清婉认出封面上一两个字来,不好看。但是也不走,坐在旁边跟清秋说学校里的事,直到妈妈在一旁阻止,清婉,自己玩去,别打扰姐姐学习。

清婉不干了,姐姐明明在看课外书,你就偏心姐。说完站起来噔噔跑去自己屋。

清秋没有说话,看着清婉的背影,发一小会儿呆。

清婉是个淘气的小孩

清婉从出生就淘气顽劣,尤其喜欢被清秋抱,只要看见清秋,就从妈妈怀里朝外挣。清秋也就顺势将清婉抱过来,逗她。

那时的清秋也是孩子,妈妈有些过意不去,会说,清秋,累了就把她丢床上,不用管她。

清秋就笑,不累的。

真的不累,清婉那么小,有张洋娃娃般的漂亮面孔,头发天生鬈鬈的,大眼睛。看着清秋就笑,还坏坏地扯她的头发。

再大一点的清婉更淘,会趁清秋不注意撕她的作业,把她的笔拿出来满屋子乱画,还会偷偷穿清秋的毛衣,一直拖拉到地上……

总是妈妈先来责备清婉,让清婉给清秋道歉。

清婉倔强,嘟着嘴巴,偏不。有次妈妈发了脾气,扯过清婉照着她的小屁股就是一巴掌,清秋吓一跳,然后不假思索地说,妈,你干吗打清婉,她又不懂事。

妈妈愣了一下,清婉咧开嘴哭,清秋不再说话,把清婉抱起来,到自己书包里去找能哄清婉的小物件。

清婉好哄,很快就不哭了,又开始闹清秋给她画画。清秋就一直宠着清婉。

妈妈说,清秋,别太惯清婉,她太淘了,你不用总让着她。

有次,清秋就轻轻回了一句,那我也不能欺负她让她让着我呀,她那么小。

妈妈怔了一怔,没话了。清秋也不再说话,抿起唇,年少的心,泛起莫名的失落。

应该偏心清婉

那个关于年龄的数字问题清婉并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很快又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只是读了小学的清婉依然淘,依然爱闹清秋,并且越来越会讲自己的道理:为什么给姐姐买了新台灯我没有?为什么姐姐不吃青菜可以我不可以?为什么姐姐可以玩游戏我不可以……

清婉已经快长到清秋的肩,嗓子也亮堂,每天家里只听她这样大喊大叫,若是喊叫无果便会用行动抗议,妈妈给她夹青菜,她统统扔到清秋碗里……嘟哝,让你们偏心!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清秋却偷笑,被清婉看见,冲过去捏清秋的脸,你还笑你还笑你还笑!我不叫你姐了!

清秋就哄清婉,是姐不好,以后还是叫姐行不?清婉眼珠转半天,叫你姐也行,让我玩你的游戏,用你的台灯!

那边妈妈还来不及阻止,清秋就答应下来,好。

清婉才得意起来,讲自己的道理,我小,我是妹妹,就应该偏心我。清秋附和,对,你小,你是妹妹,偏心你。

清秋和清婉的面容那样不同

清秋和清婉的关系就这样笃定着,一个淘气,总耍赖;一个好脾气,愿意吃点小亏。因为这样,妈妈对清婉要求越来越严厉,尤其清秋读了高中,功课越发紧张,妈妈就更加管着清婉,不让她去打扰清秋。

清婉也更加叛逆起来,妈妈吵她,她就去吵清秋,讨不回说法誓不罢休,半夜也会爬起来敲清秋的门,直到清秋把她哄好,姐妹俩头对头睡在同一个被窝里。

到清婉读二三年级有日记有作文的时候,清婉“逼”清秋帮她写,并且不能告诉爸爸妈妈。清婉才不管清秋功课紧不紧,高考是否迫在眉睫。

清秋也知道不能太惯着清婉,可是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心里就是想要纵容清婉,就是莫名地贪恋着清婉对她无所顾忌的依赖、霸道和欺负。那无所顾忌,让清秋觉得她们之间一如天下所有亲姐妹一般亲近。

然后清婉9岁读到四年级时,清秋考上了离家一千公里的上海的一所大学。

清婉有些神往,啊,姐姐,上海啊。然后一个暑假,清婉就开始琢磨如何能跟着清秋去趟上海。为此,一直霸道的清婉忽然有些讨好清秋,偷偷问妈妈自己有多少压岁钱,然后算来算去,决定拿出来一些钱送清秋一件礼物。

后来,清婉选了一款粉红色的音乐手机,对清秋说,好多好多好多钱呢。

清秋就笑,嗯,好多钱。

清婉开始提条件,那我放假你要带我去上海。

嗯,去上海。

买好多好多好多东西。

嗯,买好多东西。

清婉这才把手机递到清秋手里。清秋笑她,小财迷,送人东西还讲条件。

清婉不脸红,那人家还小呢,你是姐姐,就应该还我的。

清秋笑着捏清婉的小脸蛋,轻轻一绷,清婉的小脸立刻圆了。清婉扯着嗓子喊,妈,姐打我了……

清秋也学她的霸道,就打你了。然后松开手,姐妹俩闹作一团。

9岁的清婉,依然是一副洋娃娃般的天真面孔,但个头几乎快有清秋高了。而19岁的清秋,整个是娇小的,十二三岁就停止了长高。镜子里,姐妹俩的面容是那样不同。

只要你对我像从前那样好

清秋早就知道清婉和她不像,她们,像各自的妈妈。

是了,清秋和清婉的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清秋7岁的时候,妈妈因为绝症离开,爸爸一个人带着清秋生活了两年,认识了清婉的妈妈,然后就结婚了。

那时清秋9岁,最初管清婉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因为清婉的出生,她默默听从了爸爸的话,开始改口叫妈妈。她知道他们不想这个刚刚到来的小清婉过多知晓这个家的过去,清秋也不想,所以,就叫了。

但这些年,清秋心里,始终有着难以驱逐的一份委屈。不,不是因为他们对她不好,相反,是太好。包括爸爸。从清婉的妈妈嫁过来到有了清婉,清秋觉得爸爸变了很多,变得细腻和小心起来。而妈妈,她做得更好,对她那样温和宽容。记忆中,一起生活那么多年,妈妈从来没有冲她大声说过话,没有责备过,更别说发脾气。即使有了清婉之后,也是如此。新衣服先给她买,好吃的先放到她碗里,即使她做了错事,比如玩电脑到很晚,他们也只是温和提醒,从不责备。反倒是对比她小10岁的清婉,妈妈动辄会发脾气,像所有偶尔坏脾气的妈妈对自己淘气的孩子那样……

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清秋嫉妒他们对清婉的随意责备和管教,妈妈活着时,他们也是这样对她的。现在,妈妈不在了,他们照顾她爱护她,但是,除了小心的提醒,不再管教她责备她。这却并没有让她觉得温暖,而是一种越来越深的失落和疏离。所以,她喜欢清婉从小这样闹她,这样对她淘对她霸道,因为在这个家里,只有清婉的态度对清秋来说是真实的。因为清婉不知道真相,一切情感,都是出自本能和天然。

清秋何等珍惜这真实感。那才是真的好,在这个家里,只有清婉的好是真实的,亲近是真实的。清秋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得到,一家人真正的亲,就是这样打打闹闹、争争吵吵地无所顾忌,而不是毫无要求地付出和宽容。

只是,她无法抱怨他们这样对她,她能做的,只是抓着清婉这份真实的好。但现在,随着清婉的成长,清秋已经开始担心,担心有一天,那个曾经提起过的数字问题会被渐渐懂事的清婉再次提起。而那时,恐怕清婉也会知道她们关系的真相。清秋害怕那一天,她再见到的清婉会忽然懂事起来,甚至会对她说,姐,对不起,以前我总欺负你。以后我一定改!

不,清秋不要那样,清秋愿意这辈子清婉都会无所顾忌地欺负她,以妹妹的名义。如果真有那一天,清秋想对清婉说,妹,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对我像从前一样好。

猜你喜欢

  • 我也愿意为你挡风遮雨

    在有些人的家庭中,有这样一个人,合得来的,他对你嘘寒问暖,为你挣钱养家,你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只要是正确的,他都支持。他也许不善言语,也很少过问你的学习工作,但他总会在你学习到深夜时,敲你房门问你怎么还不睡觉。当你下班很晚回家时,开了房门后

  • 牵着您的手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个火爆脾气,每天检查我的作业,不是嫌我作业本用的浪费,就是说我没好好写字,脑袋总是免不了被敲打几下……我从上学起就被算术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每回考试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偷改了班上同姓同名同学的试卷,拿回家应付母亲,没曾想

  • 父亲的缝纫活

    我家住在农村。父亲是附近几个村最有名的裁缝。那时,上店铺买衣服的比较少,往往都是扯布后交给缝纫师傅制作。父亲的中山装、喇叭裤等做得很好。做工精细,线路匀称,穿上即贴身又牢实,附近村子里的老人、年轻人和小孩都喜欢到我家做新衣服。每逢过年过节,

  • 有空回家看父母

    岁末,单位工作比较忙。那天加完班从单位出来,已是晚上九点多。街上霓虹闪烁,车来车往,一派歌舞升平。我走到十字路口,等红灯变绿,脚步却迟疑起来,心里生出些许茫然。这条路,我太熟悉了,不知不觉已走了20多个年头。以前下班,我会不假思索地沿着街道

  • 后娘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

  • 隔着两代人的疼

    再见他时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蜇了一下时光终归是个残忍的东西,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毁掉一切。如一段长久的感情、一尊精致的雕塑、一个人的样貌,或是拉长了的影子。大四实习还没结束的时候,父亲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语气软绵又轻柔,带着点孩

  • 我的疯娘痴爹

    戴亮是上海汽车集团销售主管,在上海闸北区一家茶馆里,他向记者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母亲被强迫出嫁时声声泣血叫着父亲的名字疯了父亲母亲相识于东北,那里与俄罗斯一河之隔。父亲是上海人,叫戴建国。1970年,他初中一毕业,便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去

  • 母亲,你是一株荞麦

    “其實,人这一辈子也是这样,谁还没有个三灾八难的,有了难事别硬碰,服个软低个头也就过去了,硬碰硬有什么好处。”那年,陪母亲一起去村边的田野散步。是初秋,天高云淡,万里无云,蔚蓝的苍穹下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金黄色麦田,无限地延伸到远方,金黄和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