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魏楠:中国预告片导演第一人

魏楠:中国预告片导演第一人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8:03  热度:9℃

镜头急促转换,情节紧张刺激,悬念环环相扣,张艺谋新作《金陵十三钗》的预告片,虽然仅有2分43秒,但片中大量枪战、轰炸等战争场面,配以声效,颇具感官冲击力。每个看完预告片的人,都想进电影院一探究竟。很难想象,它的制作者竟是一名80后北京小伙。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电影预告片制作公司,每月进账超过200万,现在国内的大型商业片,几乎都请他在海内外造势拉动票房……

广告“金剪刀”遭遇人生低谷

自己在影视圈这么多年好像也干不了别的事,不如做幕后吧,于是他开始从台前转入幕后,在一家广告后期制作公司做助理。魏楠抓住任何机会向剪辑师傅偷学东西,然后自己琢磨,渐渐地他发现了和拍电影完全不一样的乐趣:每天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客户、不一样的剪辑需求,甚至一条广告都能剪辑出几种不同风格的成品。就是这段辛苦的“学徒”生涯,让魏楠完成了技术上的原始积累。魏楠问他的老板,做剪接师有前途吗?老板说:“有!我看好你。”

2002年7月,因师傅生病,魏楠为一条急需剪辑的广告片救场,剪出来的片子以节奏跳跃、天马行空式的混搭风在广告界颇受好评。就这样,魏楠如愿成为剪接师,他创意新颖,懂广告营销,精通音乐、电影,综合素质全面,很快在业内成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张艺谋的御用纪录片导演罗莎莎。当时他们正在拍摄《千里走单骑》,因为电影还需要一个对剪辑比较有灵气的人,于是罗莎莎便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剪辑这部纪录片。虽然只是唱配角,魏楠却很认真地做了下来,把它当成学习的机会。虽然没挣什么钱,但他由此对电影剪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觉得这似乎是自己转型之路的出口,于是就想试着接些电影剪辑的活。因在圈子里没什么名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魏楠四处拜访各大导演,却处处碰壁。毕竟电影剪辑是件大事,谁也不敢轻易交给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去做。

《三枪》预告片打开一个大市场

直到2009年初,他总算接到一件像样的活——黄渤主演的小成本电影《倔强的萝卜》。在剪辑这部片子的时候,他曾经每天工作16个小时,除去吃饭时间,每晚睡眠不到5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之久。有一次,魏楠凌晨4点多开车回家,路过北太平庄附近等红绿灯时竟在车上睡着了,直到5点左右被扫街阿姨的扫地声吵醒,那一刻,心里忽然泛起些许悲凉。

《倔强的萝卜》,仅让魏楠拿到区区4万元制作费。困境中,他开始潜心研究好莱坞推广电影的商业模式。同国内以新闻宣传稿、首映式及新片发布会为电影的主要推广模式相比,好莱坞则更看重“电影预告片”的营销方式。预告片能直观展现人物个性、精彩故事情节。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成形:或许这是未来国产电影推广的新方向!魏楠将这个大胆设想告诉罗莎莎。兴之所至,他甚至说希望用广告的理念来做电影预告片。对方一下就被这个新鲜有趣的创意所打动。

魏楠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不经意的想法竟让他绝境逢生。2009年下半年,张艺谋想找个人来制作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宣传片,结果几个制片人找了一圈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魏楠。张艺谋看完《倔强的萝卜》,觉得他剪辑得确实很漂亮,于是,《三枪》宣传片制作权最终敲定了魏楠。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后来之所以会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不仅因为出自张艺谋之手,更是因为它带来了一段史无前例的“预告片”,这是魏楠参考好莱坞模式精心制作的。在短短2分05秒的预告片中,从搞笑、神秘到惊悚,把观众的想象空间彻底打开。《三枪》预告片一推出,便迎来各种好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它颠覆了国产大片向外推介的保守性,成功将广告理念同电影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

凭借《三枪拍案惊奇》预告片一炮而红之后,魏楠开始广为电影业界所熟知。《恋爱通告》《唐吉可德》《唐伯虎点秋香2》等业务接踵而至,短短4个月,公司就进账500万元。

魏楠颇具自创能力,他的思维都是跳跃式的而且技术全面,从不受导演的束缚,所以做出的预告片精湛霸气,常有“惊雷”之势。他说,通常每部电影不只制作一个预告片,而是会根据片方的营销方案制作一系列的东西。一部电影的预告片也能细分为先期预告片、中期预告片、电影贴片预告片;魏楠还会根据观影人群的不同,制作搞笑版预告片、魔幻版预告片、爱情版预告片;电视台的、网络的等等。慢慢地,业内认了魏楠的水准和身价,《西风烈》《大笑江湖》等一堆大片相继找上门来做预告片。

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史无前例地突破了100亿,而这一年,有50%以上的华语商业电影预告片都是由魏楠剪辑而成,他被媒体誉为“中国电影预告片导演第一人”“亚洲最贵的金剪刀”。国内不少一线大牌导演,更是成了他的好友。

成为张艺谋的“御用预告片制作人”

2011年春天,魏楠接到新的“大动作”——投资6亿的张艺谋巨制《金陵十三钗》。张伟平只对魏楠提了两点要求:一是不能露“十三钗”——也就是片中十三位女主角的脸;二是剪出电影大片的感觉。3月初,张艺谋先让魏楠进剧组,观摩现场,了解影片全貌,一呆就是半个月。魏楠还存了个私心——去学习,因为这个剧组云集了国内外一线团队,例如爆破戏是由《拯救大兵瑞恩》的团队完成,很开眼界。

魏楠开始看影片拍摄的原始素材,每天起早贪黑、一直不停地连续看了一星期还没看完,身体和精神都快崩溃。但是张艺谋比所有人都能扛,他白天拍一整天戏,晚上回来不睡觉,继续和魏楠一起看素材,把一行人统统震住了。

7月中旬,魏楠做出了第一版预告片,张艺谋一看,毙了。再做第二版,再毙。直到第三版,才有点儿意思。就这样,魏楠一直做到第15版,才基本确定下来。

对魏楠而言,《金陵十三钗》无疑是入行以来最困难的一个项目,国际大制作,面向全球观众,压力可想而知。“十三钗”面容保密的硬性规定也是一大难题。魏楠无数次挑选“十三钗”的镜头,那些最直观、最吸引眼球的,都不能用。最后,他选了一组背影、几个侧影、一簇远景,既没有“泄露天机”,又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12月推出的“十三钗”终极预告片,更是让无数人为之疯狂。作为片中演员的佟大为,信心满满地向媒体直言“争取全球票房30亿”,还要进军奥斯卡!其实早在《南京南京》筹备拍摄前半年,导演陆川就曾找到魏楠,让他为影片做剪接。但由于时间因素与档期的问题,合作并未达成,魏楠错失了《南京南京》。这次操刀《金陵十三钗》,总算弥补了一大遗憾。

曾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将来不做预告片,而去当电影导演?魏楠说永远不会,他只想踏实做好预告片产业。“最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这个行业,和我竞争。”因为目前中国专门做电影预告片的公司几乎没有。魏楠说:“按照整个电影产业的情况,像我这样规模和类型的公司,至少需要3~5家。”

一名好莱坞导演说,中国国际化的导演有了张艺谋、李安;国际化的演员也有了成龙、章子怡;但在剪接电影预告片方面过去一直是空白,现在终于有了作品很霸道的魏楠!小伙子坦言,对媒体赋予的“中国预告片导演第一人”、张艺谋的“御用预告片制作人”等美誉,他很自豪,同时也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猜你喜欢

  • 死不旋踵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李膺反对宦官专权,当着汉桓帝宠信宦官张让的面逮捕横行霸道的野王县令张朔,并将他斩首示众。张让在汉桓帝面前告李膺杀他弟弟。李膺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杀他也不会旋转脚后跟后退,也要杀尽大奸大恶。【典故】当此之时,秦中士卒

  • 铜头铁额的故事

    【出处】《太平御览》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释义】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勇猛强悍【相近词】铜头铁臂【成语故事】远古时期,

  • 贪生怕死的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诸侯国梁王刘立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任意杀害手下中郎曹将。汉哀帝大怒,派钦差到梁国捉拿刘立。刘立感觉到事态严重,就脱去王冠跪地请罪,说自己贪生怕死并非对抗朝廷,只是等待朝廷每年的新春大赦。【出处】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

  • 无功受禄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

  • 拔帜易帜的故事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

  • 死而无悔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保护孔子,子路说自己像箭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与有勇有谋的人共事死而无悔。【出处】子曰:

  • 嫂溺叔援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典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 舍死忘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