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与学历之间隔着什么等

你与学历之间隔着什么等

收录日期:2025-11-21 09:35:08  热度:8℃

你与学历之间隔着什么

我的同学王战飞,当年读中学的时候,成绩远远落在我们后面,他借扩招才考取了一个普通大学的专科。后来和我一样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本科读完后,又纷纷考取了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再然后便是赶上就业难的大潮,许多人胆怯,硬着头皮又去读硕士博士。考不上的只好退而就业,东奔西跑求职应聘,却没几个找到好的“婆家”。最后听说我们这群人里,终于有一个背着硕士文凭的同学挤进了海尔公司,大家羡慕不已。

半年后,无意中和那个去了海尔的同学相遇,竞惊讶地得知,我们的王战飞同学已升任海尔的区域经理了。而这位硕士毕业的同学,不偏不倚地被老总分到王战飞的手下当了一名业务员。

据说王战飞这家伙读大学时,也是学习平平,虽然任着学生会干部,但从不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他基本上是把领导当成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朋友看待。而且这厮能上能下,学生会里正混得如鱼得水时,突然辞了职,用自己学到的不多的经济学知识,在学校里开始下海实践。赔了不少钱,但也赚了不少。不管是赔是赚,他都一笑了之,还说,只,要我人在,怕什么呢?他的这种张狂,常被周围的人取笑,想他毕业的时候,自会吃苦头,一个专科生,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并不是像他想像的那样,什么都可以做成的。

王战飞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学历,和一大帮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挤在一起应聘。据传,有一天中午午睡起来,他睡眼惺忪地就去了海尔的应聘会。看着身边的一大堆人,都是一副严肃紧张的模样,惟独他神情放松,似乎他不是来参加一场竞争残酷的应聘,而是从容地散步路过此地,一时兴起,就来小坐。

所以他进去的时候,连考官都惊讶。当被问及来应聘什么职位时,王战飞闲谈似的反问考官:“你们有什么职位呢,你们需要什么我就可以做什么。”就是这样的回答,却让他最终留在了海尔。考官说,他是所有来应聘的人堆里,惟一一个轻松自在的。

考官眼力不错,王战飞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一路势不可挡,三年后便因出色的业绩,升为区域经理。当我们还在因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准备考研时,王战飞却已到达我们不敢奢望的高处。而且,在我们一贫如洗的四年里,他赚了40多万,揣着小金库,潇洒地生活了。

专科与硕士之间,原来只是小小的一步。如果说有间隔,也只不过是隔着硕士的自以为是和骄傲。但位居专科的那个人,却是可以因为对学历的“无知”和不屑,以及不惧任何权威的勇敢和张扬,闲庭信步般地,轻松走过了这一步的距离。

怎样留下脚印

文声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有一天突发奇想地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经常和爱因斯坦一起研究科学、探讨人生哲理的明可夫斯基被问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明可夫斯基却没放弃这个问题,三天过去了,他兴冲冲地跑到爱因斯坦那里。兴奋地说:“我找到答案了!”

“是什么?”

明可夫斯基连说带比画,但怎么说都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往外跑。

明可夫斯基带爱因斯坦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毫不犹豫地带着他走上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水泥地。看到两个冒失鬼踏坏了自己刚铺好的地面,工人大声呵斥着这两个看起来有点儿疯狂的人。遭到呵斥的爱因斯坦一头雾水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入歧途吗?”

明可夫斯基不顾别人的指责,兴奋地说:“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在这样的‘歧途’上,你才可能留下足迹!一个人只有在新的领域、还没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而那些早就已经凝固很久的老地面,被无数人涉足过的地方,就算你是神。也不可能再踩出脚印来……”

听着老师激动的话,爱因斯坦想了许久,终于说:“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猜你喜欢

  • 老父亲的念想

    出门三四天,再回小城时已经有点晚了,犹豫了片刻,还是顺路拐去了爸妈的小区。到楼底下时,模糊的光影里站起一个人:“我就知道你们今天会来。”我先被吓了一跳,然后定睛一看:是爸爸。“这么晚了怎么还在下面?”“你在电话里说今天回来,我就想着应该会来

  • 牛肉汤

    我小时候身体孱弱,瘦小单薄。所以母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常常想办法做些有营养的食物给我补养身体。那时候我家斜对面住着一家人,兼做些屠宰牛羊的职业,母亲便嘱托人家如有了生意,一定要帮忙留一些腿骨和瓦沟(瓦沟就是牛肋骨旁边剔下来的肉,最适宜煮

  • 最长的三里路

    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远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走不够的,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3里长的小路。从1岁到30岁,这条路来回走了100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第一次单独走,也就6岁吧。6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堆包,

  • 父亲卖油

    那是个冬天的早晨,天很冷,我起床后,看到父亲在院子里,呼出一团团雾气。他对母亲说:“我去赶集,卖点花生油,快过年了,买点年货。”只见母亲把坛子刷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口朝下,控干水,再从不大的油缸里一勺一勺地舀了油倒入坛子里,坛子快满的时候,父

  • 母亲一直站在我的门口

    打电话回家,先问农忙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如秋熟豆荚炸裂:稻子刚抢进仓,麦子未下地,油菜还挤不上趟……母亲想起来似的问我:“是不是有事?”平日里,我很少打电话回家。想家了,拎着行李,带着孩子,说回就回。常常让母亲喜悦得无所适从。住上几

  • 包容父母

    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

  • 冬夜煮炊的母亲

    太阳落山后,空气马上就冷下来了,母亲便收拾了门前的板凳,去柴场取柴,准备生火。生得一炉红红的炉火,我们这些孩子才有了主心骨,不吵不闹地守在温暖的炉火边,熬着冬日的漫漫长夜。这样的夜晚,饱肚子也会坐成饿肚子,对于饭食的奢望,在我们长身体的年龄

  • 亲爱的舅妈

    A“你这个小拖油瓶呀!”舅妈常会这样说我,当她烦恼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心有不甘的时候,她就会用食指点着我的头这样说我。我三岁的时候爸妈离婚,我被判给了妈妈,妈妈再嫁,继父容不下我,我就被丢给了外婆。外婆跟舅舅舅妈住在一起,所以,我也就等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