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的“选择性记忆”

母亲的“选择性记忆”

收录日期:2025-11-20 17:09:27  热度:10℃

母亲年龄大了,丢三落四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常常手里拿着钥匙,还在翻箱倒柜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

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每年的4月15日,她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而且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母亲不识字,不可能拿笔记着,全凭头脑记忆。母亲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拿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和朋友聊起,朋友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朋友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家人一个都不认识。朋友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抽去了脑海中所有的记忆,把她变成一张空白的纸。可是,有一件事她记得很清楚。20年前,朋友独身一人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家都带上。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街包里装的每一样东西。她在家人的搀扶下出去散步,不一会儿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念叨着:“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似乎所有的记忆瞬间复苏,此时的老人又变成了当初那个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母亲。

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朋友都眼眶泛红,心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痛得要窒息。

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她们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她们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抛弃,只留下“宝贵”的东西,而这些留下来的、她们认为宝贵的东西,都是与儿女有关的。就连记忆这样的私事,母亲依然选择把儿女放在第一位,因为她们是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人。

猜你喜欢

  •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和箭的,这两者功用恰恰相反,是互不相容的。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因此这两种武器是非常紧缺的。楚国有一个商人,看准这个商机,既然人们都需要矛和盾这

  • 巨翮与软毛

    巨翮与软毛晋平公渡江,伫立船头,眼望碧波万顷,江山如画,不禁长叹道:“唉,怎能得到贤人,共赏此乐啊!”在旁摇橹船家名固桑的听见了,说道:“大王说过分了吧!那龙泉宝剑产于吴越,灵蛇之珠生于江汉,和氏之璧出自昆山,这三种宝贝虽没有长脚,大王想要

  • 揖让救火

    揖让救火从前,赵国有个人叫成阳堪。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势非常凶猛,必须要马上登上房顶灭火。成阳堪就派他儿子到村里奔水氏的家里去借梯子。成阳堪的儿子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此时他穿上衣服,

  •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战国时期,艾子带领着弟子们在楚国游历了半年之后,又回到齐国的都城临淄。他们刚刚踏入城门,就遇到一个熟人迎头走来。这个人名叫毛空。他平时消息灵通,什么街谈巷议,市井新闻他都知道,但是他却有个爱说空话的毛病,常常无中生有或无限夸大,因此

  • 古琴高价

    古琴高价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家叫工之侨,他不但善于弹琴,而且做起琴来那也是无人不赞。有一次,工之侨得到了一棵绝佳的梧桐树,于是就把它削制成一张琴,用这张琴弹奏起音乐来像金钟、玉磬的声音一般和谐动听。工之侨自以为这是天下最好最美的琴了,

  • 亲眼所见

    亲眼所见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富豪人家,家中积累的财富有上千金。这家主人有两个儿子,由于家中有万贯家财,两个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从来不劳动,不生产,也不管理事物。他们只知道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逐渐变得愚昧起来。他们的父亲对此听之任之,不

  •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外出,搭乘一条船渡江。他随身佩带一口宝剑上了船。这口宝剑是他家祖传之物,传到他手中已是第五代了,至今还崭新锃亮、寒光闪闪、剑刃锋利、削铁如泥。因此他十分珍爱这把宝剑,常常剑不离身。他在船中无事,便拔出这口宝

  •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楚国有一户人家,正在举办祭祖,由于这家人在村子里的人缘很好,所以一说他家需要帮忙,邻居们和村里的乡亲们都纷纷来帮忙。主人为了感谢乡亲们的帮忙,就把祭祀用过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可是人有很多,酒却只有一壶,不够分,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