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蒋方良的爱与哀愁

蒋方良的爱与哀愁

收录日期:2025-11-20 15:36:32  热度:9℃

年冬,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16岁的年轻姑娘芬娜放假归来,经过一个人迹罕至的小车站时,风雪更大了。她躲进荒废的烧水房避寒取暖,竟意外地发现乱草堆中蜷缩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东方青年尼古拉。她从厚厚的雪中扒出木材,点燃炉火,烧开水给他喝,又将自己的黑面包拿出来给他吃。饥寒交迫的尼古拉身体慢慢恢复,于是两个陌生的男女就聊起了天。直到火车徐徐开来,他们才依依惜别。

本以为萍水相逢,缘吝一面,可1933年初,当芬娜从技校毕业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上班时,她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被自己救下的尼古拉。再次重逢让两人都很激动,此后便经常交流,在相处中双双坠入爱河。

1935年3月15日,19岁的芬娜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尼古拉。婚后,她才知道尼古拉原名蒋经国,十年前就来到俄罗斯。对于这个陌生的姓名,芬娜更愿意叫丈夫尼古拉,因为年轻的她不了解蒋经国的家族史,她满眼爱的只是眼前这个相依为命的男人。

1937年4月,芬娜带着儿子追随丈夫飞赴中国。因为惧怕父亲不同意自己的婚事,蒋经国战战兢兢,芬娜也规行矩步,如履薄冰。幸运的是,蒋介石虽然一开始从心里并不接纳这个外国媳妇,但通过观察,他还是看到了芬娜俄国人外表下藏着一颗中国妇女温顺的内心。为入乡随俗,蒋介石提出要芬娜穿中国衣服,说中国话,以中国传统妇女的价值标准相夫教子,并且让她从蒋家姓,取名“方娘”。之后,蒋经国把芬娜安排到生身母亲毛福梅那里,正式改名“蒋方良”,并按照中国习俗在浙江溪口举行了第二次婚礼。从此,芬娜这个名字就如同她的故乡一样,被命运远远地抛开,而蒋方良成了她一生的符号。

蒋经国回国后,那个化名尼古拉的落魄青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显赫的家世和繁忙的公务应酬,而蒋方良也开始从各个方面要求自己融入中国。穿上旗袍的她不再是活泼多言的俄罗斯少女,而是克勤持家的中国媳妇。

1938年,蒋方良生下女儿蒋孝章,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春风得意的蒋经国也越来越不安分。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章亚若的女子走进蒋经国的生活。即便外面流传着蒋经国的风流韵事,蒋方良还是选择相信丈夫的忠贞。而蒋经国为了维护这段地下情,反而把章亚若介绍给蒋方良做汉语老师。就这样,两人在蒋方良的眼皮下私会,而蒋方良单纯地为这个家操劳着。

时间久了,蒋方良也终于觉察到丈夫和章亚若的暧昧关系,她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她与蒋经国之间的感情危机。虽然满腹委屈无法倾泻,但她没有哭哭啼啼,更没有大吵大闹,她竭力地维护着丈夫的威望和声誉,最终选择了隐忍。她的顾全大局博得了公公的心,蒋介石责令蒋经国断绝与章亚若的关系,可蒋经国表面答应,暗地里却将章亚若和他们生下的两个私生子送到桂林隐居。直到章亚若突然病亡,蒋方良和蒋经国的感情才渐渐恢复。

移居台湾时,蒋方良已为蒋经国生下三子一女,即便如此,她依旧生活在被丈夫背叛的阴影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京剧名伶顾正秋。虽说蒋经国是单方面热恋,但为抱得美人归,他甚至动了离婚之念。面对丈夫的无所顾忌,蒋方良依旧只能默默承受。最终,蒋经国的这次冲动还是被蒋介石扼杀,毕竟,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只有蒋方良的贤良淑德才能稳固蒋家的利益。

历经忧患和挫折,走过风雨飘摇和蜚短流长,蒋方良对蒋经国的情感却丝毫没有动摇,她依附在丈夫身后,亦没有一丝怨艾。即便后来成为“第一夫人”,她也几乎默默无闻,极少露面,是蒋氏家族里最“无声无息的女人”。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蒋方良又相继失去了三个儿子,当最亲最爱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更沉默寡言了。晚年的她常常一个人痴痴地凝望着丈夫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那脸上无助的神情,让身边的人无不心酸。

2004年12月15日,享年88岁的蒋方良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向来寡言少语的她问医师:“我死了以后,可不可以和我先生葬在一起?”直到最后一刻,她依旧要追随那个深爱一生的男人。从当年冰天雪地里那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少女芬娜到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蒋方良,她的爱与哀愁,她的传奇人生,都将随着历史的年轮,为我们开启一扇忧伤的大门。

猜你喜欢

  • 感恩

    “……我将永怀感恩之心,感激所有曾对我好的人。滴水之恩,我当涌泉相报!”说完最后一个字时,他泪流满面。他激情投入的演讲,高亢洪亮且铿锵有力的声音,触动着观众评委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场的观众评委无一不被感染着,引得掌声连连。他的耳朵嗡嗡作响,

  • 站在十字路口的人

    今天是圣诞节,以往的这一天,我总是会费尽心思的思索和计划着晚上的活动:看电影?吃大餐?与朋友去KTV高歌几曲……每次我都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个美妙的主意像电光火石般的跳进脑袋供我选择,无论最终我选择了哪个,都能够达到过节的目的。而此刻

  • 一株紫丁香

    有些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那样的简单,没有任何理由去为自己的心情开脱,于是,我喜欢上了她。一身白色连衣裙、恬静文雅、淡淡的笑容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天,是大一新生的第一节课,她和我同班。或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庆幸的是,她多看了我几眼。她叫王雪,慢

  • 94岁的“赡养人”

    94岁的“赡养人”作者:李佳蔚好像回到了70多年前,妈妈照顾着女儿。在繁华的北京王府井街头,李秀英和侯昌凤以特殊的方式养老。母亲年龄虽大,但还有劳动能力,每日去捡瓶子卖钱,女儿因为患病只能依靠母亲的照顾。户籍制度的僵硬、低覆盖的养老保障、贫

  • 一生相爱未相亲

    1902年,安徽绩溪,当地茶商汪家和乡里富户曹家的两位女主人先后怀孕。因两家关系甚好,又流行做亲的风俗,于是,双方家长就相约指腹为婚:若分别生下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心诚可鉴,果然,汪家生下了儿子汪静之,曹家生下了女儿曹初菊。青梅竹马,两小

  • 父亲这一辈子

    父亲这一辈子以木匠为生的父亲,是我6岁那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的。他临走时进屋摸了摸我的头,笑了笑就走了。母亲送完父亲回来时,眼角挂着泪。父亲外出打工的日子,每个月会打一次电话回家。每次,他都把电话打到一里之外的张大婶家,然后让她帮忙通知母亲前来

  • 拥抱

    研童和明锐是夫妻,也是同一所大学的同学。他们认识的比较特别。一天,研童在去学校的路上被明锐骑的单车撞倒,明锐不好意思地扶起了她,紧张地问她有没有受伤。她摇摇头,那一刻,研童注意到了他那双迷人的双眸,心里升出了莫名而奇特的感觉,那种感觉她说不

  • 阿妈的口袋

    记得小时候一天最开心的日子就是放学回家的路上,阿妈从口袋里掏出好吃的好玩的给我,我总是能从她那缝满补丁的口袋里得到我少年时代最想要的东西。她拉着我的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夕阳将我们两人的影子拉着长长的,聆听着风吹麦浪的声音,我想幸福就是这样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