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理财中的马太效应

理财中的马太效应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1:50  热度:10℃

理财中的马太效应

主人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5 000两,一个给了2 000两,一个给了1 000两。就往外国去了。

那领5 000两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5 000两。

那领2 000两的,也照样另赚了2 000两。

但那领1 000两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那领5 000两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5 000两来,说:“主人啊,你交给我5 000两银子,请看,我又赚了5 000两。”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2 000两的也来说:“主人啊,你交给我2 000两银子,请看,我又赚了2 000两。”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1 000两的,进来说:“主人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就把你的1 000两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1 000两银子在这里。”

主人生气地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回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于是,主人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1 000两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运用,命名为“马太效应”。

这是《圣经》马太福音上的一则故事,折射的却是理财的真谛。一开始,你手头的钱财少,问题并不大,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想由少变多,是否能让少变多,多了又再多,而理财正好能帮助你积少成多,从少到多,多的更多。但是如果你不相信理财,不去理财,那么只能像第三位仆人那样,不但不会变富,反而财富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穷。

懂得金钱的价值,学会如何明智的理财,这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 我的外企求职路

    如今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的求职者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借鉴呵呵。 我是2003年毕业的,当时学的专业是管理。我投过很多简历给一些外企,但都是石沉大海。我意识到要想进入上海的外企,自身的资历还确实不够

  • 硕士求职仍屡遭碰壁

    他叫滕振国,河南汝州人。在迎战了3次高考、两次自考和两次研究生考试后,这位硕士农民工”目前正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尴尬处境,无所适从。 18年苦学,造就硕士农民工” 在美丽的校园里,干着这份收入不高但颇

  • 找工作3个月 一肚子苦水

    我是个应届生,6月份毕业,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怀着期待的心情出来找工作,我对工作没什么要求,应届生嘛,哪敢有要求,6月到9月,一共找了3个月工作,面试机会很多,但是不了了之的更多,就只有2间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有很多公司还一直在招

  • 求职烤你没商量过来人说心路历程

    大四下半学期,我参加过一家知名国有银行的招聘。首轮为笔试,是某个工作日的下午———我只能逃课。一位室友,因刚巧有考试,只能忍痛割爱。一星期后,我收到了面试通知。还来不及欣喜若狂,我忽然发现,那位根本未参加

  • 大学生求职故事:诚实,没有过时

    面试就像推销,商品”就是自己。我应届生求职的最深体会是:讲诚信。面试前要做充分预备,临场回答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年代,老实并没有过时。 记得招聘前,师兄师姐们向我传授经验:面试时要表现得圆滑老练些,不知道的千万不能

  • 职场故事:讨好同事却没换来别人的重视

    小赵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他知道人际关系有时比工作业绩还要重要,所以,非常注重与同事的关系,尽一切努力想把所有同事都变成自己的朋友。每天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好卫生。他对同事非常热情,经常主动攀谈,嘘寒问暖,给同室的人端茶倒

  • 职场故事:明天的100不如今天的50

    ellen之所以签了12000的工作,就是因为她好歹在职场上混了多年,知道明天的100不如今天的50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她的选择,也仅仅是一个基本的财务准则。ellen最近老是在msn上喋喋不休地和我讨论新工作的事情。事情倒也不复杂,刚准备从

  • 求职故事:从最低做起

    那年夏季从南方的一所高校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 起初,我自恃有一张本科文凭,决心要找一份高职位高薪的工作;对可能的工作我总嫌其工资待遇低,不愿去就职。就这样找来找去,两个多月过去了,我还没有找到一份满足的工作。后来,是一位直言相劝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