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分粥制度

分粥制度

收录日期:2025-11-20 15:34:59  热度:9℃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评语:现代经济学是这么表述的: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猜你喜欢

  • 刘备真打算将皇位让给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回

    千古名章《出师表》流传后世,让人感慨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当是如此。刘备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贤君忠臣的代表,但是前些日子看《三国志》,有这么一段话让人情不自禁多想了些东西。这段话就是刘备去世之前,对诸葛亮说出的一番话。《三国志

  • 铁铉的生平简介 百姓为何称他为“城神”?

    铁铉,字鼎石,他是元代色目人的后裔,明朝初期的大臣。靖难之变中,铁铉因誓死反对朱棣,被朱棣施以磔刑而死,年仅37岁。在山东地区,铁铉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尊崇,被称为铁公、城神。铁铉的为人性格就和他的姓氏一般无二,就像是一块坚硬的钢铁,意志坚

  • 冯延已简介 冯延已为什么怕老母鸡?

    冯延已是南唐时期著名宰相,位及权臣,但人品却在后世饱受争议。据说他十分好色,而他之所以怕老母鸡,正是因此。许多人又好奇了,冯延已好色与老母鸡有什么关联呢?各位看官别急,且待我慢慢说来。冯延已最早的时候,并不怕老母鸡,相反对老母鸡还情有独钟。

  • 夏侯荣的生平简介 夏侯荣是怎么死的?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古代孝子那么多,但是当看到夏侯荣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撼!夏侯荣,字幼权,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夏侯渊的第五子,十三岁时跟随父亲上阵打仗,父亲战死以后他也不愿逃跑,英勇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夏侯荣自幼聪慧,七岁时就能作文章

  • 唐代宰相韩滉的逸闻趣事 韩滉的画画技术有

    韩滉是唐代时期的一位宰相,同时他还是一位大画家,他的代表作《五牛图》是现存唐画中的珍品。有一次,韩滉在中书府召唤一位官员来见他,谁知道他左等右等等了好半天,那人竟然迟到了好长一段时间。等那官员到了,韩滉立刻派人把他捉起来,还命人用鞭子抽打他

  • 韦皋是诸葛亮转世吗?他真的在蜀地做过官?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想当年诸葛亮之死令多少人惋惜不已,要是他们知道,几百年后就会有诸葛亮的转世出现,不知会多么高兴。传说,唐朝名臣韦皋便是诸葛亮的转世,而且会重新降临蜀地,统帅蜀地人民。韦皋出身于东眷韦氏鹛城公房,排行二十三,他

  • 朱元璋是爱猫人士吗?朱元璋为何建造百猫坊

    南京市有一百猫坊,俗称白猫坊、石猫坊,现已并入玉带园居民区,相传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问过刘伯温以后派人建造的,为的是破了俞通海、俞通源和俞通渊三兄弟的王气。《续纂江宁府志》记载了上浮桥,明俞通海宅,石门楼及西楼虽蔽犹存。朱元璋是农民

  • 骂人沾脏的皇帝 皇帝骂人都用什么话?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出了许多皇帝。有像李煜这样才情无限的艺术家皇帝,也有像汉武帝这般开拓疆土的雄伟帝王,亦或是像康熙一般少年明主的皇帝。不管是何种帝王,皇帝作为封建社会地位最尊贵,权利最大的人,也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