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愬雪夜下蔡州

李愬雪夜下蔡州

收录日期:2025-11-20 16:06:28  热度:9℃

在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

公元817年,朝廷派李愬担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愬一来,有点担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员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打吴元济,不干我的事。”

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

以后,李愬一点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里有许多生病和受伤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门慰问,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将士们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边界巡逻,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双方打了一阵,唐军把淮西兵士打跑了,还活捉了淮西军的一个小军官丁士良。

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的一名勇将,经常带人侵犯唐州一带,唐军中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非常恨他。这一回活捉了他,大伙都请求李愬把他杀了,给死亡的唐军兵士报仇。

将士们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愬吩咐兵士松了他的绑,好言好语问他为什么要跟吴元济闹叛乱。丁士良本来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吴元济俘虏过去的,见李愬这样宽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帮助,打下了淮西的据点——文城栅和兴桥栅,先后收服了两个降将,一个叫李祐,一个叫李忠义。李愬知道这两人都是有勇有谋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跟两人秘密讨论攻蔡州的计划,有时讨论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将领为了这件事都很不高兴,军营里沸沸扬扬,都说李祐是敌人派来做内应的。有的还有凭有据地说,捉到的敌人探子,也供认李愬是间谍。

李愬怕这些闲话传到朝廷,让唐宪宗听信了这些话,自己要保李愬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说:“既然大家认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长安去,请皇上去发落吧。”

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镣铐,押送到长安,一面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给朝廷,说他已经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计划,如果杀了李祐,攻蔡州的计划也就吹了。

唐宪宗得到李愬的密奏,就下令释放李祐,并且叫他仍旧回到唐州协助李愬。

李祐回到唐州,李愬见了他,高兴极了,握着他的手说:“你能安全回来,真是国家有福了。”说着,立刻派他担任军职,让他携带兵器进出大营。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计保护他,感动得偷偷地痛哭。

没多久,宰相裴度亲自到淮西督战。原来,各路唐军作战都有宦官监阵,将领没有指挥权。打胜仗是宦官的功劳,打败仗却轮到将领挨整。裴度到了淮西,发现这个情形,立刻奏请唐宪宗,把宦官监阵的权撤消了。将领们听到这个决定,都很兴奋。

李祐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吴元济是没问题的。”

李愬把这个计划秘密派人告诉裴度。裴度也支持他,说:

“打仗就是要出奇制胜,你们看看办吧。”

李愬命令李祐、李忠义带领精兵三千充当先锋,自己亲率中军、后卫陆续出发。除了李愬、李祐几个人,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问李愬,李愬说:“只管朝东前进!”

赶了六十里地,到了张柴村。守在那儿的淮西兵毫无防备,被李祐带的先锋部队全部消灭。李愬占领了张柴村,命令将士休息一会,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张柴村,截断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当,就下令连夜继续进发。

将领们又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

将领中有一些是在吴元济手里吃过败仗的,一听到这个命令,吓得脸色都变了。监军的宦官特别胆小,急得哭了起来,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了。”

这个时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风越刮越紧,鹅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从张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走过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但是,李愬平日治军很严,谁也不敢违抗军令。

半夜里,兵士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又赶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边。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鹅鸭的叫声,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了。

李祐、李忠义吩咐兵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坎儿,他们带头踏着坎儿爬上城,兵士们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觉,唐军把他们杀了,只留着一个打更的,叫他照样敲梆子打更。接着,打开城门,让李愬大军进城。

大军到了内城,也照这个办法顺利地打进了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

吴元济懒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来,笑着说:“这一定是犯人们在闹事,等天亮了看我来收拾他们。”

刚说完,又有兵士气急败坏地冲进来说:“城门已经被官军打开了。”

吴元济奇怪起来,说:“大概是洄曲那边派人来找我们讨寒衣的吧!”

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院子里一阵阵吆喝传令声:“常侍传令啰……”(常侍是李愬的官衔)接着,又是成千上万的兵士的应声。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说:“这是什么常侍?怎么跑到这儿来传令?”说着,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院墙抵抗。

李愬对将士说:“吴元济敢于顽抗,是因为他在洄曲还有一万精兵,等待那边来援救。”

驻洄曲的淮西将领董重质,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抚董重质的家属,派董重质的儿子到洄曲劝降。董重质一看大势已去,就亲自赶到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李愬命令将士继续攻打院墙,砸烂了外门,占领了军械库。吴元济还想凭着院墙顽抗。第二天,李愬又放火烧了院墙的南门。蔡州的百姓们受够吴元济的苦,都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唐军兵士射到内院里的箭,密集得像刺猬毛一样。

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内院终于被攻破,吴元济没有办法,只好哀求投降。

李愬取得了全胜,一面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长安去,一面派人向宰相裴度报告战果。

裴度、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吴元济的消息传到河北,使河北藩镇大为震动,纷纷表示服从政府。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猜你喜欢

  • 老娘心里有数

    民国初年,张湾镇东边得胡家庄出了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卖烧饼的胡老三。胡老三生着和《水浒》里武大郎一般的身材,而且生性软弱,胆小憨厚。但他老婆虎兰却生得人高马大,辣椒舌头刀子嘴,泼辣刁悍,是威震一方的母老虎。虎兰两手往自己腰上一卡,就能把胡老

  • 让老鼠说话

    大畈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的老鼠不但多,而且成了“精”:各种捕鼠具对它们根本不起作用,鼠药更是碰都不碰,猫狗倒药死不少。为这事,这几天社区刘主任都急得快要上吊了!刘主任前年到社区上任后,就一直为创建“绿色社区”的事奔忙,市“爱卫会”后天就

  • 义丐捕蛇记

    在崂山的西部,有一村庄,叫戴家村,村后的荒坡上有一处破败的寺院,据说是明朝末年某位高僧在此主持建造的,寺名就叫普航寺,寺庙确也有过一段香火鼎盛的时候,但不知从何年开始又因何原因败落了,到如今,那里就只剩些断壁残垣,被杂草乱枝覆盖着,远看去,

  • 三个人的故事

    从前有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他们是好朋友,可是他们各自有一个毛病。张三的身上长有许多虱子,在他身上爬来爬去的很难受。李四的眼屎很多,常常把眼睛都遮住了。王五的鼻涕不大会儿就掉到嘴唇的上面,鼻子都揩肿了还是止不住往下流。他

  • 斧头山和铁枪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生活着两个神仙,他们都是大力士,是一对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他们之中年长的神仙甲为兄,年幼的神仙乙为弟。两人有酒同喝,有肉同吃,真是比亲兄弟还要亲上三分。酒足饭饱之后常常演练武艺,甲使的是一枝铁枪,重六千斤。乙使的是两把斧

  •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大凡铁器,大致分可为两类。一是矛类,求锐求利,如矛、刀、剑、戟等;二是盾类,求实求稳,如盾、甲、锁、拴等;因而铸匠有时也会术业有专攻。有主攻铸矛类,就有主攻铸盾类。算是同业不同专吧!下面的故事便由此开始。很久很久以前,矛盾村里住着两个著名的

  • 纸衣太监

    明朝四司八局十二监合称二十四衙门,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小德子深受司礼监秉笔太监毛成的宠信,在司礼监任管事太监之职。神宗皇帝初登大宝,传旨命大明各地够级别的官吏进京见驾。就在这举国同庆的时刻,小德子更是兴高采烈,知道又到发财的时刻了。小德

  • 故斩三将

    “那就由大将军以律刑事吧!”樊哙、周勃、灌婴一看汉王面色严肃,有如此表态,感觉不对,急忙改口道:“汉王饶命,不念功劳,总得年同生死共患难多年也得救我啊!”汉王道:“给寡人说何用?岂不向大将军认错,也许免得一死!”樊哙、周勃、灌婴三将军很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