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立皇帝刘瑾有哪些抓钱办法 他有多少家产?

立皇帝刘瑾有哪些抓钱办法 他有多少家产?

收录日期:2025-11-20 13:24:51  热度:10℃

可能大多数太监都是这样,在失去了生为男性的一部分能力之后,精神上的空虚开始转变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太监,大多数都是贪权好财的。历史上权宦不少,富的流油的太监更是数不胜数,刘瑾便是其中之一。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开始最信任宠爱的太监,因为武宗的宠爱和信任,刘瑾得以专擅大权,成为历史著名权宦。在当时有这样一个说法,明武宗是坐皇帝,刘瑾则是立皇帝。

刘瑾贪财,他和清朝的和珅一样,有当时的世界首富之称。和珅最后被抄家,家财记录清晰,为后人熟知。那么刘瑾被抄家清算之时,又有多少家财呢?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记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

和珅的大部分钱财都来源于他经商所得,而刘瑾则纯粹是靠罚款受贿。刘瑾喜欢向心狠手辣的贪官下手,因为他们有钱。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都是几万几万的来。

刘瑾心眼小,又是皇帝宠臣,一旦伸手要钱,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员都不敢怠慢。而这也成为刘瑾主要收入的大头。

除了罚款之外,刘瑾还收受贿赂,大的小的都有。大的一般是哪位官员犯事儿了,需要他手下留情。 又或者要剃掉哪位官员,刘瑾收了钱之后,或是黑的说成白的,或是制造冤狱。

小的就是所谓的拜见礼,地方官员上京述职办事儿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见刘瑾。带礼上门,多的上千两,少的几两,刘瑾来者不拒。

还有一项就是谢礼,这也是收入的大头。刘瑾奉命考察官员,若是哪位官员得到升迁,就必须给刘瑾送去千把万的银钱,感谢刘瑾的提拔。若是没有送去的话,刘瑾一不高兴就找借口,撤了人的职。

靠着明武宗对他的无限信任,刘瑾带着宦七虎横行霸道,朝中官员有口难言。就连老陈杨一清等,都拿他毫无办法。

你说他最后是怎么栽了跟头的?这还挺有趣,算是狗咬狗吧!刘瑾作为八虎之首,与其余几人从明武宗很小的时候就侍奉跟前。大家最开始的时候,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分配不均是正常事儿,可时间久了,大家就生了间隙了。

刘瑾专权之后,对于马永成等其他几位宦官的请求多有不应。大家都是从小服侍皇帝长大的,凭什么好处都你拿,请你办点事儿还不答应。于是就对刘瑾渐渐的有了怨恨,后来杨一清和宦官张永联合,一起斗垮了刘瑾。

张永也是从小服侍明武宗长大的,虽然不如刘瑾那般受宠,但是他说的话明武宗还是要听的。在张永声泪俱下的哭诉和证据确凿之下,明武宗看清刘瑾面目。一时怒火冲天,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

刘瑾熬到第二天才去世,但是因为没有割满3357刀,所以一直等到第三天才结束行刑。行刑完毕之后,深受其苦的老百姓纷纷出钱购买。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宦,最终成为了他人口中之食。

猜你喜欢

  • 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

    春秋有一段时期,齐国女人流行着男装,给国家的运作带来了许多麻烦。于是齐灵公下了一道圣旨:凡是被发现穿男装的女人,一律剥光衣服示众,还要惩罚她家里的男人。够严重的处罚吧,可是每当官兵上街巡逻,那些女人顶多是惊叫着跑开,女人穿男装的现象丝毫没有

  • 拔山举鼎的故事

    【故事】: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

  • 抱瓮灌畦的故事

    释义: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地,比喻安于拙陋的纯朴生活。后用于讽喻安于拙劣、不求改进的落后保守思想。典故: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用力很多,收效很少,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说如那样做,为人就

  • 投鞭断流的故事

    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 。

  • 惊弓之鸟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魏王很怀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

  • 心腹之患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郑纳公子冯,其交已固,一旦拥冯兴师,国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内外生变,君侯之位危矣!今日之举,名曰伐郑,实为君侯除心腹之患也。”【近义词】心腹大患【反义词】癣疥之疾【歇后语】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针吞到

  • 徙宅忘妻的故事

    一次,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与唐太宗议论前朝兴衰时,也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唐太宗听后颇

  • 得其所哉的故事

    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养到池里。校人却把鱼煮了,回复说:这鱼开始放掉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游走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校人出来后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了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