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开往北京的6号车厢

开往北京的6号车厢

收录日期:2025-11-21 15:34:34  热度:12℃

下午6时16分下班以后,吕彪从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出发,搭乘地铁4号线经过14站到达北京南站。来到京津城际列车的检票区候车,从出站到检票只需3分钟。

10月他从新浪天津站调到北京总部工作,于是开始了每日往返京津的上班模式。如果租房,将比他每月往返京津的交通费还要贵上800元。

吕彪乘坐的城际C2239次列车于晚上7时28分开始发车,平常这个时候他已经坐在6号车厢的某个座位上阅读随身携带的书,这是他多年乘坐火车的习惯。

回想2008年,在京津城际开通前10天他就跑去车站买了一张首发车票,并且骄傲地成为第7位拿到票的乘客。他热衷于体验不同火车路线的首发仪式,曾经在京沪高铁开通的首发仪式上,他因为给温家宝总理让座,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他对铁路的热爱是从大二开始的。那年他参加了一个天津工业历史的课题,而他负责的部分则是天津铁路历史,于是他花了一个暑假和一个寒假跑遍了天津几乎所有的火车站,从此成为一名铁路爱好者。

现在,他每天上班需要经过两个火车站,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感。火车站钢制的架构,明亮的灯光,让他感受到工业制造的美感和现代人类文明的宏伟。他也喜欢坐在候车厅的蓝色座椅上,看着人来人往,他总觉得火车站的熙攘和街上的不一样,“所有路过火车站的人都在经历一段长途的旅程。”

1

时空距离的缩小让很多原本在天津工作的年轻人不再顾及房租和生活的压力,前往北京寻梦。只要出勤时间卡得不那么严,从北京四五环外的小区到三环以内单位的时间和从天津往单位赶的时间其实差不了多少。

去年7月,有人跟张承宣说北京这边有机会,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天津,他在一家建筑公司给一个工程师当助理,总感觉师父压着他,“干不了大活”,而来北京这一年他“彻彻底底地干爽了”。

他觉得这是北京特别神奇的地方,自己没什么本事莫名其妙就有人给你一个大活,“在建筑设计院给各个酒店、住宅、商场画建筑图纸。”而在天津,他就是一个“不知名的东西”。

他和从前的朋友们呆在一起的时候,“聊不上来”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他试着谈论北京城市规划格局,天津和北京城市差异这种有点高度的话题。然而,他在天津的朋友都觉得他每天跑北京“脑子有病,瞎折腾”。

“天津太闭塞了,他们总觉得外面发生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张承宣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只有在北京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能够被包容进去,甚至公司的扫地大妈、看大门的大爷在他看来都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他想聊聊APEC,看门的大爷会告诉他APEC是从1989年开始的;他想聊聊历史,大爷就和他狂侃某位国民党将领的生平事迹。

他时常感到积郁,但也因此迸发出比周围人强烈得多的斗志。这和他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相关。他自视为花旗买办的后裔——外公的父亲是宁波的买办,1860年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九国租界之后举家迁往天津。他从小和外公外婆一起长大,常听大人说起家族昔日的荣辉,并因此感觉到自己不同于周围的朋友。

他像天津这座古城一样,或多或少背负着复兴往昔的雄愿。他下班后喜欢看一部讲述天津辉煌历史的纪录片,他看着会突然哭起来。

2

北京从来不缺少满怀热情的年轻人在此奋斗,外来人士以每年新增44万的数量涌入北京。过去十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从2003年的300万攀升到800万人,但平均每年只有18万左右外地户籍人口能够拿到落户指标,成为北京人。那些曾经在北京漂泊的年轻人面孔开始衰老,他们需要解决结婚生子、购房上学等从前无需考虑的问题。

4年前和张承宣一样为了事业发展前往北京工作的天津人徐斌,今年“十一”在天津的郊区武清买了一套房,开始了京津通勤生活。

徐斌在天津和北京都呆过一阵,然后总结出北京和天津的不同:“在天津生活得非常舒服,工作起来反而会不舒服;反过来的话在北京工作得很舒服,下了班之后会很空虚。”

他曾经受不了北京的节奏,辞职去天津做广告。每次和一些全国性的广告公司合作,他都觉得像经受了一场屈辱,“你会发现客户在买你的服务,但反而是他在教你怎么做,价值感特别低。”他在天津呆了三年,“觉得男人事业比较重要”,于是又回北京工作。

和在天津工作比起来,现在徐斌周围的同事每个人看起来都很“苦逼“,每个人下班之后“都倍儿迷茫不知道自己去哪”,“最后就成了男男女女一块儿吃个饭,喝个酒。”

去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现在他回家以后可以陪媳妇聊天说话,然后两个人悠闲地看电视,他以前会问自己为什么而工作,“其实就是为了这种生活”,他找到了答案。

金建军或许比徐斌的感受更强烈。这天下班之后他在单位的食堂匆匆吃了一份红烧排骨、一份清炒白菜和一两白饭,就往地铁站赶。

金建军觉得自己到了人生最理想的状态,很多想法这两年慢慢改变了。他在地铁里听到兴奋而又躁动的年轻人大声交谈的时候,觉得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好奇怪,如同他看待自己20多岁时候的样子。

他曾经喜欢个高漂亮的女孩子,带出去有面子,现在他觉得只要找个差不多的“愿意和你结婚跟你生活又能过日子的就行了”。他以前理解的幸福就是发大财,因此做过销售,后来发现适应不了,他性格上就不是拼的人,“人家一定要拿下那个单我不一定啊,我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他本来是准备在北京买房的,还想买大的,“一百多平的”,后来想想为了一套房子每个月背着六七千房贷,把大半辈子搭进去划不来,现在他可以“想失业就失业”。

于是他和媳妇在天津买了房,每天往返京津上班。刚开始觉得来回折腾太麻烦,后来有一次他加班,嫌坐火车麻烦就在公司对面的布丁酒店住了一晚,一百多块,只有十来平的房间,墙壁上开一个窗户通风。他感到很不舒服,他想家里的大床,甚至家里的空气都比酒店的要新鲜。后来不管多晚,他都宁可回家,他说自己“上了年纪了”。

3

“以后还是想回铁路媒体工作。”吕彪这样想着,除了拍火车以外他也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他惟一的愿望大概就是别人帮着把他的骨灰撒到中国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极点的火车站上,还有中国几个重要的铁路沿线,其中每天装载了无数天津人的梦想和欲望的京津城际是最重要的那条。

猜你喜欢

  • 三人成虎

    魏王以及赵王订了和洽的公约,要把儿子送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往作典质,派年夜臣庞葱陪往。庞葱临走以前,对魏王说:“若是有一小我陈述年夜王说:年夜街上来了一只山君。年夜王信赖不信赖呢?”魏王答复说:“我不信赖。山君怎样会跑到年夜街上来呢?”庞葱接着

  •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小我,总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往。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他的朋侪望他总是担心,倒替他担心起来,跑往跟他说:“天不外是很厚很厚的年夜气。你成天呼吸举措,都在年夜气里,干嘛要担忧它会塌下来呢?”阿谁人听了可加倍担

  • 程门立雪

    遥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鸣杨时的入士,他出格喜爱研讨学问,处处寻师探友,曾经就学于洛阳闻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去世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学堂中肄业。杨时当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至关高,但他仍谦善谨严,不卑不亢

  • 大公无私

    年龄时期,晋国有一个操行崇高的年夜夫,名鸣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如今南阳县缺个县令,你望派谁往比力符合呢?”祁黄羊说:“鸣解狐往吧。”晋平合理:“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你们见了面彼此连号召都不打,你怎样会推荐他到如许首要之处当

  •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年夜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抄了赵都城城邯郸。年夜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求助紧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往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食客招集起来,筛选20个文武全才一块儿往。颠末筛选,末了还缺一小我。门下有

  •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闻名的文学家名鸣枚乘,他长于写辞赋。一起头,他在吴王刘濞(bì)那里做郎中,没想到刘濞是个有阴谋的人,他一直策动着要叛逆朝廷。枚乘知道之后,就写了一封名鸣《谏吴王书》的信给刘濞,很峻厉地劝阻吴王说:“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

  • 返老还童

    刘安,华文帝弟淮南王厉的宗子,文帝十六年,袭父封为淮南王,好文学,曾经奉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返老还童”是晋朝人葛洪撰写《仙人传》一书中一则有关淮南王刘安的传说故事。相传,刘安自年轻期间起,就喜爱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之后,更是潜心研讨,四

  • 天真烂漫

    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经以太学生的资历,加入博学 词科测验。厥后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意抵当,但未被 采用。南宋衰亡后,他更名为“思肖”。原来,宋代是赵姓打的全国,“肖”是赵的偏旁。画家暗示本身永遥忖量南宋,并隐居在姑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