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

母亲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5:29  热度:9℃

看到墙上母亲的照片,感觉母亲就在身边,但母亲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想想母亲的一生,比黄莲还要苦。

母亲小时候家从东北搬来的,一穷二白,赶上文化大革命,大跃进,从饿肚子中度过了童年。又因姊妹多,没有上学。大了,生活好点了,我姥姥却去世了,扔下6个没娘的孩子,母亲最大,但也不到二十岁,我的小姨那时才六岁。因为没有娘,我的姥爷又老实,被她的堂姐,也就是我现在的二大娘,连哄带骗的,把母亲嫁给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懦弱的老实人,只会卖力气,机巧活不会干。

母亲婚后,太平的日子没过几天,为要个儿子在外逃荒多达十年。随着二姐,我,四妹的出生,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为此母亲带着我们去地里拾草,拾麦子,玉米,挖野菜充饥,那时四妹还不会路。冬天时,母亲一天只用一根火柴。每到快过年的时候,父亲就带着我们去要饭,好心人给个豆包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那时母亲过些日子,总买一点点水果,让我们吃。我们都以为父母不吃水果。直到我们长大后,才明白不是父母不吃水果,大米,白面,肉,不喜欢穿新衣服。而是为了我们不舍得吃,穿。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四妹生病,母亲给她买了一个罐头。病好后,四妹却对母亲说,等我再有病时,再买给我吃。

从外面搬回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桌子三条腿,屋里院子里空空如也,添了五妹,村委会又罚了2000元,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记忆中最困难的一次是在夏末秋初,四十多天没有油吃,菜就切了用盐水煮着吃。想想那时的母亲,还带着一个吃奶的孩子,生活的贫困可想而知。我的大姑看到我家的情况,直接都不上我家了,怕沾晦气。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打垮母亲,母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好好做人,长大后要争气,但没有儿子一直是母亲的心病,有时母亲看着我们姊妹五个就伤心,最伤心的莫过于被爸爸的亲二哥骂“绝户头”。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胆子小,连个手扶拖拉机都不会开,地里的农活更是不太会干。因此大部分的活计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每到农忙过后,母亲都会因操劳过度不得不躺上几天。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再加上永久的心结,母亲过早的就白了头发,手指累弯了,牙齿全都掉光了,疾病缠身。

随着我们姐妹的长大,家境开始有所好转。但在我们姊妹处对象的问题上,母亲与我们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我们姊妹五个各自成家后,才体会出母亲的良心用心,母亲不想我们一辈子像她一样,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我们姊妹各自成家后,都想好好孝敬孝敬母亲,。母亲却得了结肠癌,我们姊妹哭作一团。命运是如此的折磨人,我向老天发誓,我愿意拿出我二十年生命来让母亲多活几年。假如时光可以重来,我一定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上大学,让母亲高兴高兴。

时光没有倒流的,母亲终究还是让癌症夺去了生命,母亲一生吃的苦不是任何言语能形容出来的,不是任何纸笔可以写出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母亲或许更为恰当一些吧。

猜你喜欢

  • 李泌赋棋

    唐朝的李泌从小非常聪敏,喜欢读书。他有个表哥叫员椒,也非常聪明。两个经常在一起比试学问。员椒9岁,由于才华出众,参加童子试,被举为神童。唐玄宗召见他说:还有哪个神童能赶上你”员椒说:我舅舅的儿子李泌,他的才能比我高”

  • 道韫咏絮

    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欢读书,聪明有才,少年就能吟诗作对。一日伯父丞相谢安问她:诗经中哪句最好?她说:是吉甫作颁,穆如清风”谢安认为她雅人、深致”。谢安一年冬天下雪,指着雪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

  • 刘宴正字

    唐朝刘宴自幼聪明,特别喜欢读书,7岁,已经满腹经纶,被称为神童。他不但好学,而且可贵的是从不侍才自傲并且蔑视权贵。他刚刚被授予翰林院正字不久,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召见他,杨贵妃想不到翰林院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就把他抱在膝盖上玩,还给他梳

  • 潘文乐旨

    成语潘文乐旨”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位名士叫乐广,他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读了后能批准他的请辞。与他同时代有位叫潘岳的甚有文彩,梁代钟嵘的《诗品》

  • 气壮山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

  •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也”来自《礼记?檀弓》。根据《汉书?艺文志》,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仪的学问,记下笔记集结成书的。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门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关于礼仪学问的书籍编辑而成的。在古书中所谓的记”,通常

  • 内助之贤,扬扬得意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尊重。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传世《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 祸起萧墙

    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