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侄儿的搬迁喜宴

侄儿的搬迁喜宴

收录日期:2025-11-20 20:19:07  热度:10℃

建新房搬新居叫乔迁,而在我们农村叫“跑梁”。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建一幢新房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有的家庭一辈子能建一次新房就不容易了,有的甚至一辈子也住不起新房,一生都住在祖上留下来的旧房子里。我父亲就一直想为我们兄弟几个建一座小楼房,可是到老也没能实现这个梦想,几间砖墙瓦盖的大堂屋还是我们长大后一起努力盖起来的,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如今却大不一样了,建新房搬新居成了不少普通家庭的时尚,有的家庭即使建不了新房,也要旧貌换新颜,旧房改新,里里外外翻了个新,走进去富丽堂皇,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有的在农村呆够了,还到城里买了套新房,砌上了别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我大侄家就是这样的一户,短短几年,我到他家就吃了三次“跑梁饭”。大侄是我一个叔伯九哥家的儿子,那年他高中毕业,回来后,老九就张罗着为他找门亲事,可是谈来看去,新房成了个焦点问题。没房子媳妇不肯进门,于是全家人一合计,举债建起了一幢三间一厨带走廊的砖瓦房。“华堂”落成时,大侄来电请我喝喜酒,我想这对老九家来说是个天大的事,再忙也要去。刚进村子,熟悉我的村民告诉我,你老九家真不错,三间大瓦房砌的跟铁桶似的。到了老九家,村民们的话果然不错,新砌的三间大瓦房红砖红瓦,高高大大,座落在村里的要道口上十分醒目,还真的与众不同,难怪村里的人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老九说,我也没两个钱,大都是借来的,房子砌起来了,把媳妇带进门我的心事也没了。有了大瓦房,老九家办事件件顺,喜事接二连三,大侄当年就把媳妇带进了门。

前年秋天,大侄带着媳妇突然来到我家,请我去他家吃“跑梁饭”。我很是吃惊,老九家的新房宽宽敞敞,莫非老小两代闹意见,小两口另起炉灶砌了新堂屋。大侄媳妇笑着说,老家的那幢房子让给两位老的住了,我们在县城里买了套新房,正装修呢,月底完工,“跑梁饭”都订好了。小两口告诉我,你好几年没回老家,家乡面貌日新月异,水泥公路就差通到门口,各户都看到了有线电视,百十来人家庄子有10多户出门开小车,种田也不用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少乡亲都鸟枪换炮,瓦房拆了夯屋基,住上了小楼房,跟我一起长大的王小二在南京跑运输,一年赚了十多万,在村头上建了一幢三上三下的别墅,大理石贴墙面,气派得很。大侄两口子也不赖,勤劳能干,在村里包了10多亩水面,搞起了特种养殖,一年就翻了身,不但还掉了砌房子欠下的债,还添了几件象样的家具。前些年,两口子收起大锹锄头,进城租了门面,经营水产生意,十分的红火。回来后,老九说得最多的,就是小一辈外出打工赚了钱,在城里找了媳妇安了家,都不想家了,没几个回来居住的,我看不回来也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现在脱代了,也当回城里人。

今年夏天,带儿子出去旅游,游上海,看杭州,突然想起大侄一家生意做到南京城了,于是决定回来时顺路走南京看看。那天在上海打了电话,大侄媳妇在电话里说,正在约人吃喜酒哩,正好,明天来南京吧,你大侄去车站接您。吃什么喜酒?孩子还小哩,不会是重男轻女生小二了吧。我心里滴沽。在南京车站,大侄开着轿车等候已久了。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熟练的穿行,不敢相信眼前就是曾经厚道本分浑身上下散发着泥土气味的大侄。大侄告诉我,老家县上的房子买了,在南京城里买了套新的,搬进去几天了,按老家的习惯,把亲戚朋友请来吃顿“跑梁饭”,昨天都联系过了,老家的亲戚今天就到。

大侄的新房在闹市区的一幢新建的大楼里,三十四层,拉开窗帘,南京美景尽收眼底。据亲友介绍,大侄一家来南京后,办了个物流中心,自任总经理,由于服务热情,管理周到,物流量很大,经济效益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有20多个老家的朋友跟着务工,这套房子仅毛坏就花了近一百万。儿子住新房,老九自然乐开了花,酒多话繁,几次在亲友面前竖起大拇指玄耀。大侄打断他的话,我们还差得很哩,记得老家的张二狗子吗?人家在上海办了一片厂,资产几千万了,在北京都有房子了,前几天还被老家县里干部请回去开会呢。我们算什么?

二狗子?就是那个从小喜欢偷鸡摸狗的小混混?他也成了城里人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猜你喜欢

  •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继母家里有一个大她3岁的男孩,并不欺负她,却也很少讲话,偶尔看

  • 母亲,让我陪你慢慢变老

    1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

  • 父子“情”书

    他是一个父亲,却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父亲。先后生了8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最大的也只带到8个月。13年前,第9个孩子的诞生给他和妻子带来一丝希望。然而孩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并住进了医院。为了不用掉孩子少得可怜的医药费,父亲在孩子枕头下藏了145块4毛

  • 茉莉花香里的温暖年华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

  • 母亲的三个拥抱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例假,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第一次约会,她并不清楚。母亲永远是忙的,她的忙让她忽

  • 金钩钩,银钩钩

    1爸爸妈妈闹离婚那阵儿,我和你也吵得天昏地暗。爸爸从广州带回来的那个女人就住在二叔家,妈妈天天以泪洗面,你却很不争气地瞅空就往二叔家跑,吃那个女人给你买的糖,玩她给你买的玩具,还在别人的怂恿下喊她妈妈。我拖你回家,不许你喊那个女人妈妈。你哭

  • 像宠宝贝一样宠你

    遇到他那一年,我19岁,他49岁。我叫安小东,他叫金小林,我和他是一对冤家,不吵架的时候少,吵架的时候多,见了面就吵,吵得天翻地覆,吵得乌烟瘴气,吵得别人都不得安生。那一年暑假,我放假回到家里,家里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男人,我觉得很别扭,进出

  • 考拉的赔率是多少

    1他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总是眉飞色舞。他说:那时你粉嘟嘟的,谁都说我闺女长得俊。那个听话劲儿更是少有,除了吃奶粉,就是睡觉,从来都不哭。我还寻思,我闺女是不是有点傻啊,怎么光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呢?为这,你妈好不乐意我呢。正好电视里赵忠祥正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