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第一次背娘

第一次背娘

收录日期:2025-11-20 15:18:16  热度:10℃

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的日子。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

我的心里一阵恐慌。那时候娘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她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说:“家里有老姊妹们可以说说话,在城里你们都上班去了,我一个人闷得慌。”只有到了每年最热和最冷的日子,娘才会在我们的劝说下,到我和弟弟妹妹工作的省城和海滨城市住上三四个月。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300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3个月。为了把我们兄妹5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为了这个承诺,娘吃的苦、流的汗,娘经受的委屈和磨难,难以用文字描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活有许多靠肩挑人抬:挑土挑水挑肥挑庄稼,有多少人被压弯了腰,那时候农村驼背的人比比皆是。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80斤,看似柔弱的娘,却有着一副压不垮的腰板。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娘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钩担、扁担、筐与水桶,而娘的腰板却一直挺着。娘知道自己一旦倒下,会是怎样的后果,娘说:“不能让没有了爹的孩子再没了娘,没有了娘的孩子才叫可怜……”娘咬紧牙关撑起了这个家。

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恐惧的农活之一,是从村西的渠道里挑水抗旱。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也加入到挑水抗旱的行列,才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苦不堪言: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20米高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渠……至今每次回老家,路过那条已经被移除了高高的土堰,看起来已经不是那么高、那么陡的水渠,腿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娘说:“那时候,我一天最多挑过90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汽车驶过一条小河,远远地就看见了熟悉的村庄,还有那条令人敬畏的水渠,一群鸭子在水里悠然地游动觅食。渠水依然在流淌,乡亲们却再也不用挑水种地,大大小小的电灌站分布在水渠的两岸。

因为连续下雨,到处泥泞,我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头,心急火燎地向家里走去。

娘见到我,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我在娘的跟前蹲了下来,想背着她上车。娘犹豫了片刻说:“我130多斤呢,你背不动吧?”看看院子里的泥和水,娘还是顺从地趴在了我的背上。

平生第一次背娘,才知道130多斤的娘是如此重。娘看我有些摇摇晃晃,几次想下来却被我阻止了。走到街上,一位婶子正在大门口做针线活,看见娘趴在我的背上,有些乖乖的样子,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哎哟,年幼时背着儿子,现如今老了,得让儿子背着喽……”

娘“嘿嘿”笑着,笑声中,有些羞涩又有些幸福的味道。

婶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娘,您终于给了儿子背您的机会……

曾经瘦小的娘,有着一个宽阔而又温暖的背。儿时,娘的背是我们兄妹最温暖的家。多少次,压弯了娘的腰,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上,娘担心蚂蚁、虫子爬上孩子的脸;多少次,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看孩子的衣裤是否湿了不舒服;多少个雨雪天,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我们遮风避雨……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记得我15岁的那年,一次我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吓得娘不知所措,慌忙背起比她还高的我,撒腿便往村卫生室跑……

我们兄妹长大了,娘也老了。老了的娘,总是想着不让我们为她操心。娘常说:“你们做好了公家的事情,娘的脸上就有光彩……”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开了些消炎和外敷的药,提醒要注意保暖等。

中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老人來到我的身边,竖起拇指,说着地道的家乡话:“背着的是老娘吧?俺很长时间没看到背着老娘来饭店吃饭的人了,一看就是孝子啊!来,俺给老人家敬一杯酒!”那个中午,许多素不相识的就餐者来到我们的餐桌,给我和母亲敬酒。饭店的老板也过来敬酒,说很久没有看见今天这样感人的场面了。

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吃过饭,我劝娘随我一起回省城去住,娘说家里还有喂的鸡,离不开,还是像往年一样,天气冷了再去吧。我拗不过娘,只好把娘送回家。

晚上7点多钟回到省城,立即给娘去电话报平安。电话里却传来娘的哽咽声。我大惊失色,慌忙说:“娘你不要紧吧?腿是不是还是疼得厉害?”

娘没有回答,抽泣了许久才问我:“你的腿、腰没事吧?你也是50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

顿时,我泪如雨下……

猜你喜欢

  • 与谁同行

    泥土因为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从而也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给别人带来玫瑰的香味。其实,我们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人也有句谚

  • 人心是个容器

    前不久,收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马先生在谈到陶瓷时,说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不能把容器狭隘地理解为杯、碗,像澡盆、汽车、住房、硬盘都是容器。听到这里,我就想,人心不也是一个容器吗?那么,人心这个容

  • 磨刀贻误砍柴工

    总是要等。作一首诗要等,等到纸墨凑手,周遭雅致;寻一份感情要等,等到功业初建,立命安身;求职也要等,读完硕博似乎仍不欲罢手。因为有古训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你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然而,只怕刀利而柴失

  • 功夫

    杨过、小龙女身负重伤,星爷安顿好二人之后,转身推门而去。火云邪神将星爷打的筋脉尽折,但又间接打开了星爷的任督二脉。邪神看见星爷微微有些诧异,他道:没有理由啊!黑云压城城欲摧,斧头帮黑压压一片,他们手持风刃向星爷攻击,星爷依旧镇定自若,斧头帮

  • 奇怪的病

    彭金山,是原市委市长,这不,他刚从二线退下来。老彭哪儿也不去,每天,就待在家里,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品品茗茶 。这日子一久,老彭可就憋不住了,处于一种职业习惯,总想找个人出出气,发发火。这天,老彭的儿子下班回到家里,老彭说:儿子,去给老爸倒

  • 守尸女

    一.神奇的香料二.梦中会佳人周拓海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他好像迷迷糊糊地从女尸跟前爬了起来,背着箩筐里的野蕙跑回了家。回家后倒头就睡,疲惫的身躯像融化后的冰川,慢慢地舒展开来,又如掠过湖面的清风一样飘逸。沉睡中的他隐约感受到他的双脚交叉地夹

  • 孙猴子与仙鹤乌龟和毛驴

    一天,狮子大王命令仙鹤、毛驴和乌龟拉一车货物到嘉陵江边,速去速回。这三位可高兴了,能在新领导面前露个脸,说明领导很重视他们。得,一定要全力以赴,把任务漂漂亮亮地完成。这么一想,他们赶紧领了绳子,三步并着两步跑到货车前,把绳套上,吆喝了几声,

  • 人生总会有那么多错过

    错过了清早的晨曦,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的绚烂,错过了暮色中的朦胧,也许还会错过迷人的月色。错过了春日的烂漫,错过了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日的凛冽,也许还会错过春夏秋冬转换的空隙。错过了童年的幼稚,错过了少年的懵懂,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