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收录日期:2025-11-20 13:56:43  热度:10℃

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我过年去我姥姥家拜年,把名片拿出来。“啥?都当上老总了?”她说,“做人啊,要踏实。”

她觉得我这个公司和20万投资都是编的,为了掩饰我毕业了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的尴尬。

我读北大的时候,学生是不可以因为创业辍学的,创业甚至不列入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范畴。老师会觉得,你故意找碴吧?你怎么不找工作呢?学校都有硬性指标,一定要有多少人工作,多少人就业,多少人保研,创业属于“未就业人群”。

所以父母、姥姥那一代,“正式工作”捆绑的东西特别多,没有正式工作都恨不得拖出去毙了。我爷爷当时单位落实不了正式编制,折腾了很久。我也理解他们那一代对这种事情的担忧。那一代人思想真的很落后,对生活的理解只来自青年和壮年的生活经验,再往下就不积累了,不能保持一个更新的节奏。

可是“正式工作”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规则已经写得一清二楚,年轻人进去只有学习和执行的份儿。你只能熬年头,因为规则已经制定完了,该怎么做都有规矩,不符合这个规矩就要赶紧学习、低头,你也就是一个执行的人,创造力完全被扼杀了。这样的行业里只有对和错的分别,没有探讨的份儿了。你甚至不能问。个性的东西完全被扼杀了,空间也没有了,只能接受,不能怀疑了。

我追求个性,我想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一个东西不好,我们一定会说它烂的,根本不会想还要对这个东西留什么情面。互联网时代不都是用脚投票吗?不好的东西,人家都懒得骂你,直接就走。可传统的要求是,你不得不忍受很多东西。我爸爸会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要提出改进意见”“你不礼貌了”……给你一堆雷人的理由,再扣上一个素质的大帽子,要求你对这个“烂”保持一种忍受。

为什么不能open点呢?有次我去桂林吃米粉,桂林人告诉我,我的吃法是错的,一定要先吃干粉再喝汤,我们把汤倒进粉里吃是不对的。我一听就火了,老子管你怎么吃?先吃干粉再喝汤是为了维持某种传统,“桂林人都这么吃”,其实是没什么理由的。上一代人想法很奇怪,总要维护这个那个传统,连米线的吃法都是规定死的。

一旦你不这么干,想干点儿自己的事儿,人家就要说你“叛逆”“反叛”。其实个性化的表达,人人喜欢,只是70后、80后被压抑了,90后才刚刚有一点儿变成正常人,这不叫反叛,这只是正常而已。

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了,我5岁上学的时候就可以上机了,虽然不能上网,但是已经可以玩游戏,1997、1998年开始上网了,玩过的网络游戏不下三位数。90后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和70后80后还不一样。那时动画片发行体制非常老旧,也就一两部,爱看不看,有时我甚至觉得,那一代人很可怜,他们的童年情怀是被“强奸”出来的,看到蓝精灵,“好怀念哦”“好童年哦”,可是你除了看蓝精灵,难道在当时还能看到别的吗?还有选择吗?爱,是建立在选择上的,如果没有选择,那就是强奸。

我不喜欢这个,那些被动的东西,我非常不喜欢。我不看电视,因为只要你不看,你的精神生活就可以一夜之间脱离控制了。电视是主动推送型,互联网是索取型,完全是两码事,思维、想法,整个完全不一样。我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对事情规则的理解是互联网式的。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绝对,但我一直觉得,婚姻也要考虑一个用户体验,婚该离就离,我不认为离婚率高的国家夫妻就不恩爱,离婚率低的就好。能离就离,用户体验不行,就得离。

有时我觉得学校都应该像公司一样,给学生提供学习这款产品,如果学生体验不好,校长应该反思,而不是“学生不守规矩了”。我们社会的很多东西都不太考虑用户体验。比如学校那种石板路,一块一块石头铺在草坪上,中间有间隔,长着草,走那种路,真是“一格娘炮,两格扯淡”:你一块一块地走,像个娘炮,可两个格子地走,根本够不着啊,连这点东西都不会考虑人的感受。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讲起来好像有点儿屌丝,但我觉得真正的规则就该这样,就是迅速迭代,根据反馈马上更新,没有什么架子,不存在我用奔驰给你送餐就是装,就不行,一切都可以,用户会做出选择。

90后创业,也有人做餐馆,做实业,但我觉得不一样的是,他们在试着用一种互联网的思维,采取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做产品的一整套模式,所以其实也有一套互联网公司的ISO的东西。只要有了这套东西,你甚至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收垃圾。

我喜欢这行,很多东西刚诞生,怎么玩儿,怎么搞,全都是open的。如果我找到了一个领域,我就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而且我很赞成陈欧(“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之一)有一句话:“互联网创业,绝对不是为了保护什么所谓创始人的小自尊,或者为了创始人的小梦想,这东西都是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什么“创业就是对梦想九死一生的坚持”,我觉得这个真扯淡,如果你的梦想都到了九死一生的程度,你就干脆放弃它算了,真正为用户着想的企业才能真正崛起。

我合伙人跟我讲过一个道理,当时一个做分享的公司,原本是做论坛的,可他发现大家不爱发帖,反而疯狂地贴照片,于是他就自动转型了。你创业,做一个东西、一项服务,不是为了坚持自尊而跟用户做斗争,而是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东西,用户明白了这一点,你采取什么手段他是不care的。

我们创业可能跟80后不太一样。他们更大程度上想创实业,不喜欢互联网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多少还有点儿“我要跟人合伙,凑点儿钱”的意思。可90后不会这样想。互联网有一个好处,失败的代价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而且,90后的父母条件很好,我们也受过完整的教育,不是迫于生存压力出来创业的,退路也很多。退一万步讲,我的企业砸了,没有任何人愿意来跟我创业了,我再回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一个博士也是可以的。

这真的不是“你辍了学就一无是处”的时代了。

比如我自己开公司,招聘新人时,只看你的编程能力、业务能力,跟学历半毛钱关系没有,我也不会考虑房子、户口的问题——当然人家给我一个户口我也不至于不要,但我绝不会为了一个傻户口,放弃很多东西,五年待在一个傻单位。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能真正从钱的角度来理解钱了。大学时我在北大读书,整天学的都是,马克思认为有钱就是罪孽,因为你是通过剥削工人获得的,资本家双手沾满鲜血,写得跟恐怖小说一样。享受的东西、消费的东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变得不可耻了。

猜你喜欢

  • 12道锋味,找寻最初的自己

    这档美食节目绝不止“吃”这么简单,对美食的专注和渴求必然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谢霆锋坦言:“做饭是我离婚以后才开始专心做的事情。我以前是个不怎么说话的人,透过美食,我会知道怎么和妈妈聊天,知道去叫爸爸按时吃饭,也会叫一大堆朋友来享受他们的感受

  • 阿来:生命静止的光芒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

  • 赚钱以外的四件事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盖茨今天成了首富。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

  • 我是马拉拉

    在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后没几天,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自传简体中文版即将出版。这本名为《我是马拉拉》的自传,由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还原了她的传奇经历。我来自一个午夜建立的国家。而我在

  • 那些伟大的“文学败类”

    提到文学,那些伟大的作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卡尔维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成就的: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到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卡尔维诺的父母都是研究热带植物的,家里出了这样一个异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阅读卡

  • 每个关注南科大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朱清时

    成为校长时的朱清时已经62岁,他说,打动他再出山的,是这些年从未放下的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索。“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跳车。去南科大,就是做实验。我把世界一流大学建校的理念和做法完全照搬过来,就是

  • 速写因缘

    穷少年学艺那时候穷,穷得像秋田雨雀的俳句所说的和尚那样:“手里握着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手边只有八角钱时,却有两个迫切的愿望:理发或是买木刻板。我决定买木刻板!任头发长到三千丈去吧!可爱的女朋友说:“如果又买木刻板又理发呢?”

  • “人”字的结构

    “人”字的结构作者:莫言2008年5月12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