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留你在最美的时光

留你在最美的时光

收录日期:2025-11-21 02:09:42  热度:10℃

1

妈妈赶到医院时,医生已经把管子都拔掉,呼吸机也停了。爸爸安静地躺在那儿,像熟睡一样。

我握住他的右手,姐姐握着他的左手,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重症监护室的这14天零6个小时,已经耗尽我们所有的泪水。此刻,我们只能一边感觉着他的手慢慢变凉,一边陪他等着妈妈的到来。

当时妈妈已69岁,怕她伤心过度,爸爸进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我们就让她回家了。之后,我们俩轮流打电话回去,向她汇报爸爸的情况。许久之后,我才从姐姐那里知道,爸爸的身体,妈妈最清楚。因为太过了解,所以当爸爸住院前说不开刀、不动手术,要完完整整地离开时,妈妈点头同意了。

在医生撤掉所有抢救设备时,爸爸的嘴突然张合了两下,我把耳朵凑到他的嘴边,也没听清他说什么。

到了病房,妈妈看到爸爸,出人意料地笑了一下:“老头子呀,你累了71年了,也该歇歇了。”爸爸的手突然动了动,我惊叫道:“妈,爸的手动了,爸的手动了!”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爸爸走了,在那个最寒冷的冬日。

后来,妈妈说爸爸挣扎着动,是放心不下她,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她,只一遍又一遍念叨:“不用记挂我,有闺女呢,你放心走吧……”

我们带着爸爸回了老家。

2

3天后,爸爸身后诸事完毕。

我们娘儿仨分工,妈妈负责打扫厨房,姐姐负责打扫堂屋,我负责清理厢房。厢房里,多是搁置不用的东西,比如爸爸这些年来亲笔写的教案和穿过的衣服,多年前用过的手动刮胡刀。

我默默地把爸爸的东西码放整齐,去厨房叫来妈妈。爸爸遗物的去留,得由她来决定。

妈妈来到空荡荡的房间,看着桌上、床上满满当当的衣物和生活用品,一件件抚摸,每件的来历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件是你姐大学毕业时送他的,这件是你刚工作时给他买的……说着说着,妈妈的眼泪来了,开始号啕大哭……

好久,妈妈终于平静下来,她摸摸这件又瞧瞧那件,最终说了句:“都搁在箱子里吧,啥时候我走了,你们把这些都给我烧掉就行了。”这些东西里所包含的回忆,妈妈终究不舍得扔掉一丝一毫。

一周后,姐姐要回广州,我也要回北京了。从大学毕业起,12年了,我们俩总是这样匆匆忙忙,除了平日里一周一次的长途电话,就只有过年时这7天才能和爸爸妈妈相聚。

妈妈坚持送我们去车站。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每次我们俩回来,爸爸妈妈都要去车站接;我们走,他们也要去车站送。可是,今年的迎来送往,妈妈变得形单影只。

姐姐的车启动时,妈妈和我一起对着车窗招手。而我坐上车时,却只有妈妈一个人站在那儿目送了。

我的手里捏着一瓶爸爸未来得及吃完的氨茶碱,这种廉价药,从得气管炎开始爸爸就一直服用。我们俩上学时,他省吃俭用给我们交学费;我们毕业了,他依然要从牙缝里抠出钱来,想给我们买房……

想到这些,我一直忍着不回头,怕看到妈妈越发消瘦的身影会控制不住眼泪。即使这样,汽车开动的瞬间,我还是把脸埋在手掌里,无声啜泣。

到了火车站,我看到一个和妈妈年纪差不多的老人,颤巍巍地去水箱处接水。一不小心,水滴在了手上,她疼得缩了回去。我走过去,拿过她的杯子:“阿姨,我帮你接。”那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把火车票退掉,又买了两张第二天晚上的,然后坐上了返家的汽车。回家时,房门虚掩着,我蹑手蹑脚地进屋,对着正在发呆的媽妈轻声唤:“妈。”

妈妈的身子一颤,看到我,愣了。我笑着说:“妈,我想好了,你得跟我走。”

“跟你干啥去?你整天不着家。”

“我尽量多陪你,这么多年,除了我刚买房时你和爸去了一次,还没长住过呢。”

“先让我想想。”

“不用想了,我相信,这也会是爸的意思。”妈妈想了想,点了点头。

3

刚到北京时,我确实努力做到晚出早归,有事没事就陪妈妈聊聊天、说说话。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我渐渐变得力不从心。我开始疲于应付家务的烦琐、女儿天天的吵闹、工作任务的繁重……

看到妈妈遥望窗外的眼神,我既无奈又心疼。一辈子生活在小镇的她,对电梯和小区里来来往往的车辆有本能的恐惧。多数情况下,我便把陪妈妈的任务交给了6岁的女儿天天。

刚开始时天天还和姥姥有说有笑,但时间一长,她开始嫌弃姥姥无趣、行动迟缓。

一天我难得下班早,回家时看到妈妈正抱着电话和一个推销员聊得开心。我一听就来气:“不是告诉你这都是骗子吗?你怎么和人家聊上了?”

“电话是她打过来的,又不花钱,聊聊怕啥?”

“万一上当了怎么办?”

“你整天不在家,我找个人聊天还不行?”

那天我们不欢而散。没过两天,妈妈提出来要回老家。她说回老家,还能找老街坊聊聊天、打打桥牌。想到这些,我答应了。

4

妈妈回老家后,我每天晚上打电话过去,问她几点起床、吃的啥饭、和谁约好去打牌等。每次和妈妈通电话,她都说身体好得很,不用记挂着她。

妈妈回去的第三个月,姐姐出手买房,而我还在还房贷,也帮不了她多少。

得知姐姐买房的消息后,妈妈在电话里开始责怪我:“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你买房时我和你爸给了15万,现在还有个11万的存折,加上这一年的工资,差不多能凑14万了。”

我说:“那是你的养老钱,姐姐说不会动一分。”

“什么养老不养老的,只要你们需要,就得拿出来!”这一句话,让我哽咽无语。

最终,妈妈还是凑了15万。其实,把工资存折取得只剩几十元钱,她才凑了14万,另外1万元,是和亲戚借的。她说“得一碗水端平”,只不过是想让姐姐的压力小一点儿。

一个周末,我临时决定回家看妈妈,就买了最早的火车票。

到家时,门锁着,问邻居,说妈妈一早就去医院了。赶到医院,找遍各个诊室,都没看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先去上厕所。

小城市医院的女厕所和北京的一样,排着长队,时而有人加塞儿。我刚站到队伍末尾,就听到一个中年女人在愤愤不平:“这老太太咋这样呢,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排队!”

我随着队伍往前挪了两步,却看到妈妈正尴尬地站在一个卫生间门前,红着脸解释:“我不是故意插队,人老了,不中用了……”

“妈……”我叫。看到我的瞬间,妈妈愣住了:“你怎么回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是因为中枢神经损坏导致不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我陪她做了一次全面检查,需要进一步确诊的项目,到北京再找专家瞧瞧。这一次,我先回北京和领导申请调岗,换到压力小一些的部门。接着,我在小区论坛上发帖子,帮妈妈征老乡……

做好一切准备,我把妈妈接到身边,保证不会再让她孤单。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朝霞满天或夕阳西下时,我陪着妈妈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是要把最美的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瞬间。

猜你喜欢

  • 孟姜女

    孟姜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她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女性形象之一。在这个故事中,她以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爱情的力量,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感动。故事发生在远古的战国时期。那时,中国正面临着分裂和动荡的局势。丈夫李将军

  • 康熙皇帝与《聊斋志异》

    康熙皇帝与《聊斋志异》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伟大影响力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康熙时代,也是清朝最为荣盛的时期之一。而《聊斋志异》,则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奇闻异事为题材,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康熙皇帝对文

  • 孔子在新洲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故事。而其中,孔子在新洲的故事则是其中之一。据说在孔子晚年,他离开了故乡鲁国,四处游历,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君主来实践他的理念。他来到了中原地区,以及周边的许多地方,但始

  • 蝙蝠双飞梁祝魂

    蝙蝠双飞梁祝魂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梁祝故事被誉为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深深地扎根于千万人的心中。而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与梁祝故事有着紧密关联的神秘传说,那就是“蝙蝠双飞梁祝魂”。在一个遥远的古代,有一对分别居住在

  • 黑松林/黑松崖(乃古石林)

    黑松林,又被称为黑松崖,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它位于偏远的乃古石林地区,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鲜为人知的地方。但正是这份隐秘使得黑松崖更加引人入胜。当我第一次踏足黑松林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黑松崖是一片巨大的石林,由数以千计的石柱组成,

  • 姊妹松

    姊妹松从古至今,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美妙的故事。而其中,姊妹松的传说更是令人心生敬畏。相传,在一个古老的山谷中,生活着两棵相互依偎的松树。它们的枝叶茂盛,高大挺拔,犹如一对姊妹般紧紧相依。这对姊妹松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小村庄的中心地带,人们以它们

  • 白头翁

    白头翁,是一种寻常而可爱的鸟类。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头部和背部羽毛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洁白色,如同白发银须的老人一般。白头翁通体呈黝黑色,除了它那醒目的白头冠,给人一种分外引人注目的感觉。白头翁多栖息于树林深处或稀疏的林地中。它们善于在树冠之间跳

  • 阮公墩真“软”公墩

    阮公墩真“软”公墩虽然阮公墩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在某个中国的小村庄里,他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阮公墩是这个村子里唯一的木匠,他手艺精湛而且品质可靠,因此村里的人对他非常信任和倚赖。有一天,村里的一户人家找阮公墩帮忙修理屋顶,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