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木碗

木碗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2:33  热度:9℃

这是8年前的事了。

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了一个立在墙角的黑木柜。奶奶让我把锁打开,说要取一件东西,却又不给我钥匙。我正纳闷儿,奶奶才伸出干瘦的右手往下一沉,示意我将锁拉开。我握住铁锁轻轻一拽,锁开了——原来这锁簧早锈蚀坏了。

不料木柜里竟空空如也。我忙拉开抽屉:一只空着,另一只放着一只木碗,仅此而已。我打算将木柜重新关上,奶奶说:“把那件东西递给我!”

奶奶年已8旬,像黑木柜一样苍老了。这个散发着陈腐气味的黑木柜,还能藏什么宝贝东西吗?

是的,奶奶要木碗!

木碗为枣木做成,呈棕红色,尽管边底有磕磕碰碰的痕迹却未变形——这磕碰的伤痕是父亲和我的“杰作”。

这木碗盛过奶奶口里省肚里攒才买来的糖果以及家乡的茴香豆、山楂果……当然,常年累月盛的却是青菜汤、红薯饭和玉米粥。木碗盛过我的渴望和欢乐,也盛过父母的失望和悲哀。

然而,奶奶却要用父亲和我用过的木碗来用餐了。

奶奶捧起那只木碗,情绪高涨,她说,她捧起碗就想起儿时的父亲和幼小的我。

8年后的现在,年近90高龄的奶奶已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了。奶奶的病时好时坏,有时甚至人事不省,全靠输液延续生命了。

奶奶在弥留之际,突然伸出形同枯柴的双手凭空乱抓,口中喃喃地吐出一个字:“木……木……”

我蓦然意识到她一定还惦记着那只木碗,便顺手拿起递到她手上,奶奶双手抓住木碗,安祥地谢世。

奶奶火化后,我才听与奶奶同辈的人说,我爷爷的乳名就叫木碗!


猜你喜欢

  • 跳楼的民工

    将近年底,天飘了一阵雪花后更阴沉沉的,东北风呜呜地叫着,天越来越冷,可阻挡不了人们外出的脚步。几辆警车和救护车“呜哇呜哇”穿过了城市的世纪大道,划破了冬季的沉静,停在医药公司大楼下。有一男子坐在顶楼6楼的窗台上要跳楼,楼下早已聚了不少看热闹

  • 长兴游之咬脐

    走进老陈家,眼前的院落和建筑已经完全不见以往记忆中的旧颜了。朝南一片硬化了地面的场地足足百平米以上,场地北端是一座两层新式楼房,院落左右两侧分别建造了一些附房,临近院门还有类似于传达室的屋子,所有房屋外立面都贴了瓷砖的。从南浔临行前,岳母征

  • 老实人上任

    国土局局长出了车祸,呜呼了。这位局长呜呼的不是时候,因为有几处大宗地块正在挂拍的节骨眼儿上,必须得赶快把人补上去。市委领导要求组织部3天之内提出人选,交常委会讨论。组织部不敢怠慢,很快拿出两个人选,一个是就地提拔,由国土局周副局长出任,二是

  • 现实的买菜小贩

    我家附近有一家菜市场,不远,约两站公交车的距离。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菜贩们就开始一天的忙活。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有规律,跟“上班族”没什么两样。一天早上,我起得晚了,来不及做早饭。老婆让我去菜市场旁边的包子店买两个包子凑合一下。我骑上自行车,被

  • 你能否继承遗产

    田家寨的李大妈早年守寡,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儿子田大壮拉扯大,并给他成了家。可田大壮从小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经常为一些琐碎事和李大妈吵架,所以李大妈打心眼里不喜欢他。田大壮成家后没多久,李大妈便分户独住,如此一来,一家人倒也相安无事。一晃十

  • 北京行之网友情深

    我到北京的第一天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广禄。那天,为了一部农村电视剧的创作,应刘导之约,来到北京,汽车经过五个小时的奔波,在北京新发地长途客运站停了下来,我手提着行李走出车站,连忙给刘导打电话联系,刘导告诉我,已经派人到了

  • 最牛老爸

    一个20来岁马尾女孩,非常漂亮,正在看她的手机,也许是手机里的信息有趣,她不时一笑,洁白的脸蛋上,立刻就有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车到了复兴门站,上来了一位老伯,60来岁,身板儿挺直,精神挺矍铄,穿着一身休闲服,手里还拿着一个包。马尾女孩赶紧起身

  • 扛编织袋的大学生

    2008年,暑期。江阳中心站。齐冬美、齐冬梦姐妹接北京美院毕业的周剑。好一阵久等,冬梦在冬美肩上一拍,喜悦说:“姐,来了。”周剑与齐冬美县二中读书时相识。齐冬美考上商学院,毕业后在银行做会计;周剑迟一年毕业。今天冬美接周剑,拍卖公司做亊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