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陈毅下象棋

陈毅下象棋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2:11  热度:9℃

1940年,陈毅亲自指挥一场名震全国的黄桥战斗。

据说,他曾在泰兴一家住过,留下一个下棋的故事。

这家主人,是位私塾先生。儿子在部队里工作,家里只有老伴和媳妇,有三间砖墙房,先生跟老伴住东头房,媳妇住西头房。陈毅来了以后,东头房就让给他住,老先生就在单间住,老奶奶和媳妇住西头房。

一天晚上,陈毅在紧张地工作,好大辰光,站起来直直腰时,听见西头房里:"车二进三,象五退七,车二平三......炮四平五,车六退一......"他伸头向外望望,噢,没有灯,估猜婆媳俩在房里下盲棋。

陈毅很感兴趣,当时,没有打扰他们,只是认真地听着。当听到"卒五进一,车六平五"的时候,不禁大声夸道:"双炮争先,势成和局,好棋好棋!”

哪晓得啦,他这一夸,惊动了正在西头房里下盲棋的婆媳俩。

婆婆说:"过奖,过奖!看来陈将军不仅能征善战,还是一位高明的棋师呢!我家老夫子今天外出有事,等他回来,一定叫他陪您下上几局。”

“哈哈,我哪里算得什么高明的棋师?只不过懂得一点皮毛。先生回来,一定讨教。”

第二天下午,先生回来了,婆媳二人便把昨天的事告诉了他,并要他陪陈毅下几局。

先生是泰兴一带有名的棋手,他每次与人下棋,都把老将用钉子掀在棋盘上,从来不动老将就能赢。

到接晌时刻,老先生约陈毅下棋了,这回老先生没有在老将头上掀钉子。

第一局:陈毅胜了;第二局:陈毅又胜了;第三局:还是陈毅胜了;

陈毅对先生说:"老先生棋艺高明,这样让我......”

“不,不,兵家胜败常事,今天不谈这个,等将军打胜仗回来,我们再下它几局。”

黄桥战斗胜利了,陈毅又跟老先生下起棋来了。棋子刚摆好,老先生说声:"请"。陈毅突然拦住:"这次下棋,有个要求:请先生不能再让,再让下去我要骄傲了。哈哈哈!”

老先生连连点头说好。这一回,老先生按照习惯,在老将头上揪上钉子。

第一局:陈毅输了;第二局:陈毅又输了;第三局:还是陈毅输了;

这时,陈毅陡然朝起一站,紧紧地拉住老先生的手说:"老先生用心良苦,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呵!”

“陈将军何出此言?”

“前次下棋,让我连胜三局,是因战斗前夕,没有挫伤我的锐气,希望我子弟兵旗开得胜,这次使我连败三局,是让我知道,打了胜仗以后,千万不能骄傲。你对子弟兵情深意重,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呵!”

先生也站起来,非常激动:“人称陈将军英勇善战,又虚怀若谷,果然名不虚传啊。”

猜你喜欢

  • 潘安送棒槌

    在武陟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潘安送棒槌——要厚礼”,意思是说送出的小,要回的大,用来形容得不偿失,沾小便宜吃大亏。据说,这句话来源于一个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

  • 陶村的传说

    在武陟县县城西三十里,沁河南岸,有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叫陶村。村中有1600多口人姓陶,分为两个祠堂,其中西祠堂有700多口人,家谱上说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东祠堂有800多口人,声称属本村原住民。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怕董

  • 一碗热汤

    北宋时期,江宁府乃南方名城,福春街则是城内最繁荣的一条小吃街,食客云集,生意红火。可这日,“清欣阁”酒楼的刘亦德掌柜愁眉不展,坐在大门口唉声叹气。这时,一个伙计背着包袱从酒楼里走出来,安慰道:“大掌柜,您想开点,大伙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得回

  • 刮骨色魔

    清末时期,竟陵城梅湾有个破落户叫梅三才,为人厚道,由于家境贫寒,以卖字度日。一天早晨,梅三才在自家天井的滴水檐下拾到块大玉饼,圆圆溜溜,光洁透亮,上面还刻着几个稀奇古怪的文字。他不知这是何宝物,便揣上宝贝去了潘记典当行。潘老板一见到此玉,张

  • 快马张传奇

    清雍正年间,海州新任知府王子安人过中年,文武双全。到任后,他召集早年闯荡江湖时结交的一批兄弟当捕快,护卫在他身边。只有众兄弟中的老二张东超不愿当差,仍游走江湖,暗中为他出力。张东超30来岁,面红体壮,黑眼如电。他常骑白马驰骋城里城外,听说有

  • 智断争妻案

    清朝道光年间。江西崇仁县有户人家,户主蓝大顺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家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母和结婚未满两年的娇妻米氏,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夫妇两人相敬如宾,孝敬老母,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日子倒也过得安稳踏实、幸福美满。不料这一年边境发生战争,官府

  • 难得的知己

    王老实是一位老实本分的渔民,早上起来,拿着鱼网来到村西边的河上,每天只打十网,多了也不再打,不管这十网是一无所有,还是收获甚丰,他都不太在意,因为他从来也没想着要从捕鱼上发多大的财,只是为了奉养年迈的老母,能够聊以度日就相当满足了。这一天,

  • 秀才吟诗气死娘

    话说乾隆年间,有一叫施秀才的人,此人自持文才横溢,于是乎到处卖弄。有一次,他的亲娘舅家里砌房,正在建上梁。各方的亲朋好友都来道喜,施秀才自然是少不了要来的。老娘舅见到亲外甥来了很是高兴。施秀才却见上梁上少了一副对联,于是决意要为老娘舅作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