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小城里的教堂

小城里的教堂

收录日期:2025-11-20 19:29:29  热度:11℃

教堂高高矗立,在城市的街道,在乡镇的广场,在寂寞中见证了建造者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我所住的城市普莱斯顿,位于英国的西北部,面积很小,即使在英国,它也算小城。

2月的英国小城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记忆:阴雨、寒风、仿佛永远灰暗的天和盘旋在冷雾中的灰鸽。偶然有太阳稍稍灿烂的中午,狭小的街道却将光明分割开去,我由此特别信服了狄更斯,他为我们刻画的英国真的很英国。但对于因为喜欢莎士比亚而喜欢英国的天真派,如此的第一印象,起码是受到了刺激。

很难得到英国教堂数量的精确统计,一位卫理公会的牧师告诉我,去年圣诞节时,他的一个同僚步行走访了普莱斯顿的所有教堂,可惜他也不能说清教堂的数量。这位牧师那天出现在兰开夏中央大学附近的一座卫理公会的教堂。

卫理公会是基督教新教的一种,它在普莱斯顿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1755年,一位叫玛塔汤姆逊卫理公会教徒来到普莱斯顿传教,此后的几十年,纺织工业逐渐在小城兴盛,追求简洁和务实的卫理公会很快吸引了普莱斯顿市民,1817年,卫理公会搬进市中心第一幢公共建筑教堂活动。1861年,发了家的厂主们积极赞助教堂重新翻修,原来比较简陋的讲堂添加了玻璃天顶和厅前的巨柱。

如今,围绕这个中心教堂,卫理公会在普莱斯顿又发展出了11个教堂。有多少教民?1000多人。牧师说。

在英国,几乎看不到7层以上的楼房,所有高大醒目的建筑,便一定是教堂。英国的教会分不同派别。不同天主教会组织和不同的新教组织。教理不尽相同,教堂的风格也不一样。仅塔顶的样式,就有箭一般瘦长而尖,直刺苍穹的哥特式,有拱顶立柱尽显辉煌的,也有红砖砌造成凹凸状,以巨型大钟作为顶层标志的。教堂建筑内外都有精美的雕塑,更让人们迷恋的,还有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

兰开夏中央大学据说有2000名中国学生,中国驻曼彻斯特教育处的负责人说,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肯定有1000人以上。站在校园,四面都能看到教堂的尖塔,但实际上去教堂的中国学生并不多。这一点,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校大为不同。

一个多小时的仪式中,大家祈祷、合唱,再祈祷,再合唱。讲演的时候到了,儿童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学唱歌。讲演的题目由讲演者自定。礼拜的程序中有捐献和喝茶的内容,我理解,大概有奉献和分享的象征意义。人们将钱装在一个小纸包里,放进托盘,捐献的数额没有限制,也可以不捐。茶很普通,有时会有小点心,大家围在一起,边喝边交流。

因为有几个中国学生,中午便设有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活动。古德太太这时候显得尤其忙,她既负责给中国学生做免费的午餐,又负责免费教简单的英文课。其实参加她英语班的,只有3个中国学生。

托尼司堂牧师70多岁,驼背,白发,面善。在他演讲的时候,天顶玻璃正好将光洒在他的秃顶上。没有家庭婚姻,英国真正的牧师生活的全部内容与教堂紧紧系在一起,托尼司堂牧师的空间就是12个教堂。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教堂最有权威的行政管理长官德瑞克诺司也会出现在教堂,亲自主持圣餐和祈祷仪式。托尼司堂牧师那天的讲演题目非常现实,它实际上正是英国目前最流行的热点话题之一:英国教堂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另一个问题更为内在:英国教堂真的老了。这是我站在唱赞美诗的队伍后面最深切的感受。音乐悠扬,歌曲美妙得动人心魄,但是,声音是苍老的,因为,我发现,来教堂参加礼拜的,除了7个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3个40岁左右的家长带了他们的孩子来,所以又有了9个10岁以下的儿童。

托尼司堂牧师看到了这种青年人在教堂里的缺失,痛心疾首,他呼吁教堂要高举信仰、理解、学习和奉献的旗帜,要召集青年人在这面旗帜下。

但是,怎样才能让现代青年人走进教堂?趁着喝茶的时候,我向托尼司堂牧师提出了问题,他耸了耸肩,表示也很茫然。他自嘲,也许教堂应该有人撤销听讲的座位,用电子琴取代风琴,教大家跳迪斯科等等。

其实,很多英国青年从小就在教堂合唱团受熏陶,中学、大学一路下来,生活中的各种重大典礼都有教堂活动的参入。

然而,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教堂只剩下了仪式的空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连这种空壳也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礼拜的时间被形形色色的社交活动和各种各样的社会竞争挤占。

面对教堂活动的老年恐慌,已经出现了企图改变的努力。比如,一些教堂强化了音乐的成分;还有一些教堂在礼拜的讨论中加入了毒品、卖淫、同性恋这样一些与传统布道完全相悖的话题。

也许这种困惑和彷徨会长久地存在,因为生活的改变,因为时代的变迁。但是,美和崇敬已经深深地镶嵌在教堂飞扬的尖顶、精致的雕刻、染色的玻璃和古旧的石缝中。教堂高高矗立,在城市的街道,在乡镇的广场,在寂寞中见证了建造者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猜你喜欢

  • 别小看擦桌子

    中学毕业后,克洛克到快餐店打工,老板让他从擦桌子干起。克洛克觉得这活太简单,当天就溜回家。父亲知道后,让他把身旁的一张桌子擦干净。克洛克不情愿地拿起抹布,在桌上随便擦了几下。随后,父亲拿起一块白毛巾,又把桌子认真擦了一遍,说:“如果连擦桌子

  • 用文盲对付才子

    南唐翰林学士徐铉学识渊博,口才绝佳,是天下一等一的辩才,曾把宋太祖赵匡胤和大宋的文武百官说得哑口无言。南唐晚期,后主李煜派遣徐铉出使宋朝进行谈判,谋求和平。宋朝的满朝文武知道他的厉害,故十分紧张,商量如何对付这个“徐铁嘴”。大家商量来商量去

  • 你知足吗

    大师在自家空地上竖了一块牌子:“这块地将无偿送给真正知足的人。”一个富有的农民骑马路过,说:“既然大师如此大方,我何不笑纳,因为我有钱有权,当然有资格来拥有这块土地。”于是,他敲开大师的门,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抖了出来,又说:“我现在很成

  • 冲动的助手

    瑞典发明家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他利用这些发明赢来巨额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他不仅是待在实验室里的研究者,还是一个出色的商人。1873年诺贝尔迁居法国,很快就在当地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当时,诺贝尔忙于自己的发明,十分信任朋友

  • 等待潮汐

    巴西极限皮划艇运动员佩德罗和另外两名探险人员,在滚烫的岩浆和浓浓的白烟中,不惧高温和有毒气体威胁,驾皮划艇来到夏威夷岛上的一座火山进行探险。佩德罗和同伴戴着护目镜和耐高温装备,先是到达火山下的海岸边,那里水温高达50摄氏度。稍作停留后,佩德

  • 成败与细节

    苏舜钦是北宋庆历年间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平日负责监管各地方行政机构驻京办事处,他和另外十多位在京的高官,一起强力支持岳父和范仲淹等人联手推行的改革,与保守派们作着不懈斗争,并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这年中秋,苏舜钦想犒劳一下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顺

  • “巨无霸”这样诞生

    电话的发明让世人惊异不已,继而,对电话机趋之若鹜。贝尔却苦于无法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迫切需要大公司的支持,生产更多的电话,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他打算把电话发明专利卖给有实力的公司。一天,贝尔来到了当时美国的“巨无霸”——西部联合公司,

  • 为一名顾客坚守

    上世纪50年代,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他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英格瓦的家具公司刚开业不久,就经营得举步维艰。支撑了一段时间后,英格瓦打算关门。整理清单时,英格瓦发现了一张半年前的订单。英格瓦的助手说,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