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情照亮苗族绝技青年的成功之路

爱情照亮苗族绝技青年的成功之路

收录日期:2025-11-20 09:16:32  热度:8℃

五年多来,“身怀绝技”的杨光合带着他的数十种独家功夫,踏遍了大半个中国。2006年春节,他又接到了两份来自国外的演出邀请,他高兴地说:“估计今年有望走出国门了。”一个生长在贫穷山区的苗族青年,何以成长为走红全国的绝技大师?

“丑小鸭”爱上“美天鹅”

今年31岁的杨光合,出生在贵州省安龙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时因为生活困难,母亲没有奶水,营养不良的杨光合始终矮同龄人一大截,别人都戏称他是长不大的“铁果果”。杨光合的童年和少年,一直在委屈和压抑中度过,但他又无可奈何。懂事以后,他便拼命读书,希望将来考取学校,去城里谋个职业,扬眉吐气一回。

那时,在同一个村子里,有一个比杨光合小三岁的姑娘,名叫龙远秀,十四五岁就出落得端庄秀丽、楚楚动人。从小开始,她就和杨光合特别要好,有时杨光合割的草没有装满箩筐,她情愿回家挨打受骂,也要把自己割的草分给杨光合;杨光合也时时处处帮助她、呵护她,特别是在山上找到什么好吃的野果,总要留着和她一起分享。他们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升入初三后不久,杨光合就将龙远秀带回了家里,正式拜见了父母,按照他们苗族的风俗,这就算订婚了。

龙远秀家的条件比较好,她父母打心底里反对女儿和杨光合来往。而且,一些不怀好意的村民一个劲地在龙远秀父母面前挑拨离间,说什么“把龙远秀嫁给杨光合,等于把鲜花插到牛粪上”之类的话,让两位老人动起了另给女儿相亲的想法。

杨光合并不知道爱情正在遭遇危机。一天夜里,龙远秀把他叫了出来,两人踏着月色,来到寨子旁边他们经常约会的树林里。龙远秀将情况告诉了杨光合,然后担心地问:“你说,这可怎么办?”杨光合显得很平静,他反问:“我没有意见,就看你自己的,你是愿意跟我,还是……”话还没有说完,龙远秀就生气地用手捂住他的嘴,“我啥都可以和你说,你说我愿意跟谁?”杨光合听到这话,一把将远秀拥在怀里,深情地吻着她的额头。“我们走吧,去他们找不到的地方。”月亮慢慢升上了天空,初春的夜晚,和风荡漾,原野里飘荡着令人迷醉的温馨和甜蜜,一对小恋人就这样许下了私奔的愿望。

1994年春,杨光合和龙远秀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浙江温州。事实证明,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出门的时候,杨光合和龙远秀只带了600块钱,为了节约,他们只能在城郊一家非常简陋的旅社借宿一张铺。晚上龙远秀睡在那里,杨光合则露宿街头,天亮后杨光合再跑回去补上一觉,然后他们再一道去找工作。由于杨光合个子太矮,又不懂技术,连续跑了一个月,什么工作都没有找到。眼看所带的钱将要用完,两人心急如焚,成天为找工作的事情担心。龙远秀年纪小,特别想念父母,便对杨光合说:“我们先回去吧,反正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父母再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杨光合想,如果不是为了拯救爱情,不会这样匆匆忙忙出来,现在爱情有救了,那就先回去再说。

因为手里的钱连车费都不够,他们便打算步行回家。第一天,从温州走到青田,走了整整一天一夜,走得脚跛手瘸、腰酸背痛。第二天从青田走到丽水,又走了一天一夜,两人的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小腿还肿了起来。“光合,我走不动了,再走下去我恐怕要累死了。”龙远秀带着哭腔,无助地说。杨光合看着心上人一脸疲惫的样子,也是心如刀绞、欲哭无泪。

在丽水汽车站候车室,他们一躺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候车的旅客见他们面色苍白、蓬头垢面,就像刚刚从地狱里逃生出来似的,便好奇地将他们围住,问这问那。这时,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帮助啊!龙远秀便毫不隐瞒的将他们私奔的经历讲了出来,一些好心人深为感动,纷纷给他们捐钱,终于凑齐了回家的车费。

到家以后,龙秀云的父母见事已至此,知道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便不再说什么,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许多人仍在背地里议论,说杨光合没有出息,龙远秀这么好的姑娘嫁给他真是可惜。这些风言风语传到杨光合的耳朵里,他心里挺不是滋味。但冷静一想,觉得也不怪人家说三道四,自己确实不如人。他暗暗发誓:“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猴子戴帽也要做个人模样,岂能让人小瞧了自己?”他对自己说,不但要让妻子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还要让弟弟们顺利把书读完。


受尽磨难途事业

1996年春节过后,杨光合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卧铺客车。在喧嚣繁华的广州,他跑了许多建筑工地,人家看他像个弱不禁风的孩子,连商量的余地都不给。几天以后,一无所获的他已经不名一文,正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忽然看到工地附近有一个名为“新大陆歌舞艺术团”的草台班子,正在扯开场子演出。大喇叭里传出的歌声震耳欲聋。这时他想起自己会唱苗族山歌、跳苗族舞蹈、模仿各种鸟叫,会吹口琴、笛子、木叶,还会苗族传统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还在学校里主持过文艺节目,说不定老板会收留自己。

老板听了杨光合的介绍,上下大量了他一番,就勉强同意他先留下当伙夫,月薪200元。“不过我告诉你,工资要到年底才发。”老板强调说。杨光合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意,年底就年底吧,先找个地方吃饭要紧。

一天,杨光合大着胆子,把想学杂技的想法和老板说了。没想到老板恶狠狠地训斥他:“你难道这点规矩就不懂,我把你教会了,我拿什么养家糊口?何况当徒弟是要交学费的,你交得起吗?”他被噎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艺术团里有一项绝活,名叫“蛇钻七窍”。老板不教,杨光合决定偷师学艺。通过观察,他慢慢摸索到一些技巧。一天晚上,他偷偷的从笼子里弄出一条手指粗的毒蛇,然后用胶布将蛇的上下颚缠上,鼓起勇气把蛇从鼻孔塞了进去。谁知那蛇没有从口腔里出来,却直奔喉咙而去,把他堵得近乎窒息!情急之中,他赶忙憋足气张开嘴,不能呼吸的蛇竟从嘴里游了出来。“成功了,成功了!”他暗暗对自己说,高兴得差点笑出声来,接着他又把蛇从鼻孔塞了进去,如此反复几次以后,他把这项绝活学到了手。接着,杨光合还偷学了吃香火,虽然口腔被烫出了若干燎泡,但他心里特别欣慰。而且他还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只要敢于挑战自我,就没有学不会的功夫。

两个多月后,老板突然对杨光合说:“你不是说家乡的年轻人能歌善舞吗,你回去给我招聘几个演员行不行?”杨光合想:机会终于来了。

回到家里,杨光合组织了包括妻子在内的7个男女青年,排练起苗族“板凳舞”、“竹竿舞”等节目。到了广州后,果然,歌舞团里增加了这些民族歌舞以后,生意变得格外好。杨光合夫妻俩跟团跑了几个城市的表演,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人们都特别喜欢看这种民间歌舞,也觉得非常高兴。可不巧的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得到了母亲生病的消息,只得抛下了歌舞团的工作,心急如焚地赶回老家。

半个月后,杨光合和妻子一起回到广州,他们找到原来的歌舞团的地方,却发现那里一片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询问以后,才知道,原来歌舞团在几天前就已经解散了,那些老乡们也不知去向了。可是,当初老板说好要年底发的薪水呢?这不是泡汤了吗?他们越想越不甘心,就在广州的街头到处寻找老板的身影,可是人海茫茫,又没有人家的电话和地址,哪里还能找到?


打工棚里卧薪尝胆

江湖的险恶,使杨光合感到了生存的艰难。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决定自立门户,组织自己的歌舞艺术团。回到贵州以后,杨光合特意去找了那些和他一起在“新大陆歌舞艺术团”打工的老乡们,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跟我干?”老乡们虽然被骗,但他们明白那不怪杨光合,而且他们现在丢掉了工作,如果能重新有工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便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猜你喜欢

  • 他不娶我我好不甘心

    一次偶遇,爱上其貌不扬的他我也知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本不该翻出来的。我已经结婚了,有了丈夫,他也已经结婚了,有了老婆。但我就是解不开心里的结,整整6年了。我想不通,我到底哪儿不如别人了,为什么他和那个女人在一起6个月时间,竟然就敌得过我们

  • 别让自焚为爱情疗伤

    一这年夏天,我和女友燕子双双大学毕业,怀揣美好的梦想,一路奔波在求职路上。我和燕子学的是药学专业,三个月辗转下来始终没找到对口的单位,恬淡的心情渐渐被一种毛躁的情绪所替代,身体因为疲惫和郁闷终日纠结,连上床嘿咻都缺少激情。10月份,好消息传

  • 真情看不见

    有些爱藏在心底,如同深深地埋在生活的被子里。有些爱,是藏在心底的,如那隐蔽的棉线,深深地埋在生活的被子里。我一直认为,母亲是不爱父亲的。母亲生得美,年轻时会西河大鼓,那时有好多男人迷恋母亲,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父亲是个书生,姥爷喜欢有文化的

  • 父亲的教育方式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年轻时挺英俊的,浓浓的剑眉,笔挺的鼻梁,标准的“国”字脸,个子也不算矮,在当时属于帅哥级别。当然,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家境富裕的母亲不可能嫁给贫民出身的父亲。岁月磨砺,世事沧桑,时光将父亲的帅气渐渐褪去,他一天一天

  • 爱到沧桑不浪漫

    不沧桑的爱情,实在、烟火、有人情味。王小波曾嘲笑美国人的爱情肤浅,一部《廊桥遗梦》就能让他们神魂颠倒。对比令法国人如痴如狂的《情人》,《廊桥遗梦》也许显得不够沧桑,然而,不沧桑才像美国,这个国家骨子里是拒绝沧桑的,包括爱情,即使《廊桥遗梦》

  • 他和她的故事

    我曾听过一个爱情故事,并被这个故事长时间感动着……他很穷,在那个年代都是父母安排的婚事。想当然,他那种高中没上,家境又不殷实的人也不会有人把女儿嫁给他。他也料到,便不悲不喜的过了几年。直到他遇到了她,世界便增添了一份色彩。她很有韵味却不失仪

  • 收割机·父亲·我

    又到了收割稻谷的时候了。微风吹起,一阵淡淡的稻谷香味扑鼻而来。稻谷们天天顶着烈日,早已经不耐烦了。它们露出金黄的稻穗,提醒人们快点来收割它们。马路旁的芒草长满了毛茸茸的白色种子,轻风吹起,那种子满天飞舞,就像在下雪一般。一颗种子飞到了父亲头

  • 老鹰岩的传说

    在古代,严州与婺州交界的尖坞山脚,有一村庄叫西坞,村庄不大,只一百多户人家,房屋依山而建,小溪穿村而过。此村由于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潇洒生活,虽不富有,但村民淳朴善良,为人豪爽,性格开朗,满足这一方土地带来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