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小篾匠的手艺

小篾匠的手艺

收录日期:2025-11-21 04:22:43  热度:9℃

明嘉靖年间,徽州古城小北街上开着十几家竹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老洪竹行。这老洪自己的手艺过硬不说,带出的徒弟也多,所以他家的竹行成了徽州的金字招牌,别的竹行只能仰其鼻息。谁要是不长眼抢了老洪的生意,就甭想在小北街混下去。

这年春天,老洪竹行对门的“老潘木器店”忽然摘下招牌,挂上了“潘家竹行”的老招牌,重操旧业了。

知情的人见状都悄悄议论:五年前,这潘家竹行的老板潘冬林,为请名医救治重病老母,情急之下降价处理了一批竹器,却不知道他的临时降价,害得老洪少赚了很多银子。从此老洪就盯上了潘家竹行,派人专门去挑他们店里竹器的毛病,然后四下宣扬。没过多久,潘家竹行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只好摘下竹行招牌,转行卖木器混口饭吃。

这回,潘家竹行难道是想东山再起?

奇怪的是,潘家竹行并不急着在店里摆上竹器,只是在店门口摆了个摊,一位长相俊俏的小篾匠在摊上断竹取料、剖竹刮皮,然后开始编徽州人烘茶用的焙兜。

这种焙兜做工非常讲究,黄竹面料的外圈要结实美观,里面青竹面料络成的焙兜顶更要匀称结实,坡度不能太陡也不能太平稳,一般的篾匠师傅一天工夫只能编一个。

可这小篾匠真是好本事,这太阳还没落山,他就把两个焙兜编好了,不但样式好看,用手里外一摸也不带一个竹刺儿,实在无可挑剔。

对着老洪竹行编制竹器,还真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自然引来众人围观,大家看了小篾匠编的焙兜,都夸他手艺棒。

对门店外这么热闹,老洪又岂能坐视不理?在众人的夸奖声中,老洪竹行的伙计王胖子挤上前去,酸溜溜道:“这焙兜倒是看得过去,就怕不够结实,中看不中用啊。”

小篾匠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焙兜结不结实,胖大哥你站到顶上试试,不就知道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惊呆了。以往的确有爱显摆的篾匠,编好焙兜后,让小顽童站到顶上来个“金鸡独立”,展示焙兜的结实。可孩童一般只有四五十斤重,王胖子足有两百斤,让他站到焙兜顶上,这不是请人打脸吗?

王胖子求之不得,抬脚就往焙兜顶上站。出乎意料的是,直到王胖子颤抖着腿勉强来了个金鸡独立,焙兜仍然纹丝未动。围观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夸小篾匠的手艺真是到家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篾匠仍在潘家竹行店门口编制各种竹器,竹筛、竹篮、竹箱、竹席,一件件精美的竹器展示在大家面前,好多围观者都要出钱购买。潘冬林却在一旁拱手道:“承蒙各位错爱,这些只是样品,大家想买的话,小店过几天就有大批竹器上货。”

有人问潘冬林这手艺高超的小篾匠是从哪里请来的,他一脸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潘俊峰!”

大伙这才明白,潘家父子二人这几年来卧薪尝胆,就是要争回之前那口气。

整个徽州城都在夸赞小篾匠潘俊峰的手艺,对门的老洪终于坐不住了,叫来手艺最好的徒子徒孙,轮番跟潘俊峰比试手艺,到最后老洪还亲自出马,却一一败下阵来。

老洪像斗败的公鸡,眼睁睁地看着潘家竹行东山再起,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但潘家父子不像老洪,并没有仗着名气欺行霸市。好几次,有外地客商来订购竹器,因为数量太多,潘冬林还把客商介绍给老洪和其他竹行,有钱大家赚。

潘家竹行的名头越来越响,外地客商来徽州进竹器,首选就是他们家。屈居第二的老洪自然不甘心,可是不论他压价卖货,还是让徒子徒孙帮忙拉生意,都比不上风头正盛的潘家竹行。

没过多久老洪便抑郁成疾,把竹行生意交给儿子小洪打理。小洪为人圆滑,知道斗不过潘家竹行,便处处向潘家父子示好。

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潘冬林父子正要关门打烊,小洪忽然带着一个挎刀的大胡子壮汉走进店里,大胡子掏出一张图纸递给潘冬林,皮笑肉不笑道:“听小洪老板说,你们竹行的篾匠小师傅手艺顶呱呱,不知能不能编出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来?要是编成了,我要一千副,每副给你们五两银子!”

小洪在一旁赔笑说,自己没那手艺接,只求潘老板生意做成后,别忘了他的好处。

潘冬林问要这竹盔甲干啥,大胡子皱起眉头道:“不该问的你别问,反正到时候不差你银子便是。”说完他掏出一锭白银往柜台上一按:“这是定金,三天后我来看样品。”说完他带着小洪转身就走。

潘冬林愣了愣,伸手去取大胡子留下的银锭,却发现银锭已陷入柜台板。这大胡子絕非善类呀!可这是一单大生意,要能做成,潘家竹行就更上一层楼了。

潘冬林把图纸拿给儿子看,问他能不能弄出这样的竹盔甲来。潘俊峰看了看图纸,说:“我试试吧。”

三天后的傍晚,大胡子如期而至。潘冬林赶紧拿出儿子编制的竹盔甲,大胡子却让他穿在身上。潘冬林依言穿上竹盔甲,大胡子突然冲他连砍了几刀,结果竹盔甲四分五裂,潘冬林倒在了血泊中……

潘俊峰一早出去收购毛竹了,等他回到竹行时,发现竹行的招牌被人砸碎,父亲早已气绝身亡,地上全是沾血的碎竹片。不用说,凶手就是那该死的大胡子。潘俊峰正想去报官,大街上忽然传来阵阵厮杀声,接着便听见有人惊呼:“强盗来了,官府都被砸啦!”

过了几天,潘俊峰才晓得这次闯入徽州烧杀抢掠的是一帮倭寇,那大胡子壮汉竟是倭寇头目。他去老洪竹行质问老洪父子。

可老洪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小洪指天发誓,说他也不知道大胡子竟然是倭寇头目,只是听他的要求苛刻,就把他带来潘家竹行,想让潘俊峰出出丑。

老洪听儿子这么说,长叹了一声,为证清白,他拖着病体亲自将小洪押去了官府。潘俊峰见状,也只能作罢。

不知道是胆小怕事,还是太过伤心,潘俊峰关掉潘家竹行,给父亲烧过满七后,竟然不告而别,失踪了。

潘家竹行大门紧闭,老洪竹行的生意马上红火起来。可奇怪的是,老洪一点也不开心。

三个月后,小北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天上午,一直店门紧闭的潘家竹行忽然店门大开,小篾匠潘俊峰终于露脸了,接着一队官兵敲锣打鼓送来了徽州知府亲题的“潘家竹行”招牌。

大伙这才知道,小篾匠是去找他的师父一起研究竹盔甲了。研究成功后,他们赶制了一千多副竹盔甲,悄悄送到前线,无偿送给了抗倭将士。穿着这些轻便灵巧、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抗倭将士们英勇杀敌,打了不少胜仗。

大家纷纷向潘俊峰竖起了大拇指,就连死对头老洪也带着儿子小洪前来祝贺。

没想到潘俊峰却向老洪深深鞠了一躬:“洪师傅,谢谢您!要是没有您鼎力相助,我和师父也编制不出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来。”

众人忙问何故,潘俊峰却说这是机密,不可外传。

只有他和老洪心知肚明,当初潘俊峰去求师父帮忙研究竹盔甲,忙了一个多月都没成功。就在他们束手无策时,老洪忽然带着增强竹片韧性的祖传秘方找到他们,说了八个字:“竹节最硬,竹根最牢。”潘俊峰他们这才用老竹根竹节部位的竹片,成功地编出了刀枪不入的竹盔甲……

猜你喜欢

  • 枣红马的秘密

    不知从哪儿飘来一个彩色的大气球,挂在棕榈树枝上。日子一久,大气球渐渐地瘪掉了。大气球给爬上树的一条鱼看见了。啊,鱼会爬树?是的,这是一种有趣的鱼,名字叫攀鲈。他能够从河里爬到岸上,靠着鳃盖上的刺爬上棕榈树。攀鲈很想把大气球吹大,可是鱼只有鳃

  • 一朵花或一座花园

    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字叫慧春。慧春在很年轻时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习禅。慧春的容貌非常美丽,剃去了头发、穿上素色的法衣非但没有减损她的美,反而使她的姿容更显得清丽脱俗。因此

  • 把自己当成树

    1984年,24岁的她在靖江市城南乡一家农具锻造厂打工,丈夫嗜赌,家中债台高筑,债主频频上门。除了上班带孩子,她还要独自耕种家中的6亩农田,生活的重压让她无力承受,一个夜晚,她吞下了200颗安眠药。经过抢救,她从死神手中逃了出来。一睁开眼,

  • 面包都赚不起,谈什么保护爱情

    …………1…………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太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我们总觉得爱情和金钱,是两件对立的事儿。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的好朋友小鱼大概可以给出一个答案。小鱼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她有一个很特殊的爱好,就是赚钱。从大学开始,她就在课余时间创业,

  • 爱情“废话”

    在一幢寻常的三层小楼里,毗邻而居的两户男主人却不寻常:因当年出生时是双胞胎兄弟而成新闻,又因前几年同一天结婚而传为佳话。哥哥新婚燕尔时,常跟新娘说说话,两口子亲亲热热的,小日子过得甜蜜又舒心。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男的说话,像

  • 母爱清凉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汗水把书本都浸湿了。母亲看在眼里,悄悄拿了一把蒲扇,在我身边不停地扇。我忙着在本子上演算数学题,母亲轻声说:“累了就歇会儿。”我说:“妈,小燕家买电扇了,扇的风可大了,真凉快!”母亲想了想说:“等

  • “闪电”的脚和“飞鱼”的多一天

    努力就是忘记自己在做什么,而只顾去做天道酬勤,没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 虚云禅师说过错

    虚云禅师在云游途中收了两个弟子。大徒弟勤快,心胸宽阔坦诚。相比之下,小徒弟则心眼多,总在虚云禅师面前说师兄的坏话。一天,师徒三人来到了江边,渔夫正在收拾渔篓和渔网。虚云禅师想麻烦渔夫载他们过江,渔夫笑笑说:“你们自己撑船过去吧,我的老丈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