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糖醋藕夹

糖醋藕夹

收录日期:2025-11-20 16:29:31  热度:11℃

谢小七最爱吃老妈做的糖醋藕夹。

上大学隔几个月回去一次,往往是票还没买,菜单就列好发回家去。后来工作在外地,买不到新鲜藕,每次都让老妈背几节来下锅。外面餐馆里也有藕夹,但小七从来不屑一顾,“和我妈的手艺比,差远了!”

到底怎么个好吃?小七“哎呀”一声刚想说,口水倒先涌出来。

嫩生生的脆藕去皮、切片,在每个薄片侧面再划“半刀”,使藕片一半断开,一半连着。用筷子把和好的精肉馅儿轻轻塞进脆薄的藕片里,肉少了不香,肉多一丁点儿或者用力大一点儿,藕片就会断。按小七的标准,一节鲜藕切成3到5毫米宽的薄片,至少要切出30片,每片还要再划那最难的“半刀”。算下来,小七一次吃三节藕,耗在案板上的功夫就得让厨子头大。

别人做藕夹哪肯那么下功夫,两块厚厚的藕片夹点馅儿,拍粉挂糊下锅炸熟而已。可是小七嫌面糊过多、口感过“粉”的藕油炸太腻,谢家的藕夹只能如此精心侍弄,每一片都不沾面粉,下锅小火慢炸,把洁白的鲜藕炸得两面微微金黄。这一番功夫还不够,最后还要另起一口锅,让藕夹们次第飞入早先调制熬好的糖醋浓汁里。

谢小七所爱的糖醋藕夹,就是这样一道很多滋味的菜,有荤有素、有酸有甜,要烈火烹油、要小火熬酱,要足够的爱、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才能让这些滋味恰如其分地融在一起,走遍天下,独一无二。

天下惟有自家厨房肯花几个小时做这道菜。小七念念不忘心中的糖醋藕夹,她想把爸妈接来一起生活,天天都能解馋。

这种生活来得很快。小七怀孕,谢妈妈背着一大包鲜藕就来了省城,迅速把一切打理得熨帖妥当,从吃喝到琐事,处处让小七感到“这才是家嘛”!

但问题接踵而来。

先是东西找不到。小七发现,放在客厅橱顶的白酒没了,不久在厨房菜柜的角落出现,老妈说:“酒不是应该放这里吗?”印尼咖啡和日本咖喱都找不见,连香港买的片糖和粟粉也不知所踪,老妈一脸无辜:“不认识啊……不过上次有些瓶瓶罐罐我给你收起来了。”秩序还在,有些东西却乱了。要挂的衬衫被一件件规整地叠放起来,夏天的裙子和冬天的棉衣整整齐齐地混在一起,洗脸毛巾被当成擦手毛巾扔进洗衣机。

不对劲的地方还有很多。小七习惯每周请小时工打扫一次,老妈一来,怎么也不让人家上门,“我都来了,要她干吗?”以前小七总安排些聚餐,自从老妈来了,一顿也不许在外面吃,“多不干净!”

美味的家乡菜渐渐显得平淡。成年了的孩子再回到妈妈的怀抱,居然就像藕片夹肉馅儿,需要一点一点地塞进去,越想要藕片薄得贴近,越需要细心努力地维系。尽管双方搭配在一起有着普天之下最好的滋味,但烹制的过程绝没有那么轻巧。

藕片的韧劲儿是有限的,酸甜滋味是交织着的微妙感觉——就像小七的生活一样。

那天老妈干了两件事。第一,她认真洗完了小七一件新买的羊绒衫。这件标明“只能干洗”的衣服被老妈放在温水里泡着,用手搓洗,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悬挂在阳台上暴晒了一下午。第二,她爬上爬下,把布满灰尘的纱窗门拆洗了一遍,墙旮旯里的灰也趴在地上擦干净了。

小七晚上一回家就急了,一串问话夺口而出:你怎么能自己洗门呢?上上下下还爬凳子,摔下来怎么办?趴在地上干活,站起来头晕怎么办?就不能请小时工来打扫吗?实在不行也等我回家再洗啊?你逞什么能啊,有必要吗?这个羊绒衫不需要洗啊,你知不知道这件衣服只能干洗不能下水的,要3000多块钱呢!你洗之前能不能问我一声啊?非要干那么多活儿干什么,有空不能看看电视吗?

一箩筐抱怨砸过去,老妈却在厨房专心切菜,背对着小七,一言不发。

手头的事情终于忙妥,老妈好像突然恢复了听力。她连忙把刀放下,转过身来,像孩子一样双手举起,摆出投降的姿势往后躲:“是是,是我不好,你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你看,我给你做了什么……”

“哎——呀!”小七一看,眼泪倒先扑簌簌地落下来。

案板上,齐齐放着百十个藕片。

猜你喜欢

  • 杏花

    杏花是山峡移民,如果不是兴修山峡水电站,杏花也许至今还生活在大山里,没有读几天书,在山里寻找一户人家早早就嫁出去了,生几个孩子,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日子过得虽然很苦,却也踏踏实实,因为她不会有什么想法。不知道当时政府出于什么考虑?把她们村

  • 牛局长立威

    自从上一次市中学生艺术节牛局长痛骂杨校长以后,很久没有见到牛局长了,也不知他在市教育局那一亩三分地上经营得怎么样?本来想抽时间去打听一下,苦于地位悬殊,一个普通教师凭什么去见教育局长?有心烧香难见真佛。 昨天晚上,教育局教科所所

  • 美女成怨妇

    不可思议的是这得从姜太公说起,当年太公在渭水边上垂钓,用的是直钩,如果是弯钩,鱼儿没有选择,一不留神就给勾住了,钓鱼人自然就把你拎出了水深火热之外,至于以后的事不可计较太多,自然规律谁都不可抗拒,是死是活也无需计较太多,玛雅人的预言没准是真

  • 母子同居一室

    马上就要过年了,年头岁尾是事故多发季节,杨主任叫上车书记和我去检查安全隐患,路过门房,看门的那个五十多岁的老女人出来跟我打招呼:刘主席,你们在进行工作检查?检查完了您能不能让管道工给我们门前装一个水龙头,我们在这儿太不方便了。”

  • 老孙的老婆

    老孙住在我们家对门,说起来是邻居,但是因为以前工作性质不同,两家人并没有任何来往,也就是见到面时点一个头,俗称点头之交。至于老孙的老婆我跟她见了面连头都不点,究其原因,估计有二:第一,我这人不太喜欢与女人打交道,不善于张家长李家短拉家常;第

  • 中秋节的夹心饼

    今年的中秋晴空万里,皓月当空,老宋在小院里摆上了一张饭桌,桌上堆叠着他和老婆阿慧忙了一下午做出来的各种菜肴,加上美酒、月饼,这是老宋十多年来过的最热闹的一个中秋节,围着桌子坐着他的前妻、后妻”、儿子、儿媳、孙女,大家吃着菜喝着

  • 老朱打工记

    老朱既不属于农民工,也不属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按正常状况说,老朱应该是安度晚年的时候,年轻时当铸造工,把大型的废铁块砸成小块,然后用人工搬运到炼钢炉中,工厂生产条件落后,粉尘漫天,很多工人都得了职业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老朱一直熬到55岁作

  • 两个年轻的寡妇

    403、404室门对门住着两个年轻的寡妇,都是三十多岁,年轻貌美,俩人都有大致相同的境遇。 403室的寡妇叫李朝霞,丈夫张百万前几年自己开一个销售公司,赚了不少钱,有人说五千万,也有人说八千万的,很多帐收不回来,他于是请了要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