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今非昔比“冯裤子”

今非昔比“冯裤子”

收录日期:2025-11-21 03:37:06  热度:9℃

今非昔比“冯裤子”

作者:千里光

叶京曾说过,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

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

前些年,冯小刚在很多人心目中还只是条“冯裤子”。

“冯裤子”来自王朔、叶京编导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个长相丑陋、性格猥琐、欺软怕硬,又爱哭、爱占小便宜的小跟屁虫,一个没大智慧却有小聪明的可气又可笑的小人物。

当长得酷似冯小刚的佟磊站在叶京面前来试镜时,叶导笑翻了,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当然,天上掉下的不是“林妹妹”,而是活脱脱一个冯小刚。至此,人们也就明白了,那“冯裤子”原来就是发小们给冯小刚“量身定做”的,外人想不对号入座也难。

尽管那时冯小刚已经接连导演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一声叹息》等票房不俗的电影,声名鹊起,势头强劲,然而潜意识里很多人还是把他看做一个伶牙俐齿的京油子,一个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扬言“抽你”、并当众破口骂女记者的市井泼皮。

只是今天再没人提起那条“裤子”了,似乎这是个不愉快的回忆,没人愿意揭那个疮疤了;又似乎当年那“裤子”原本就套错了,根本就不合冯导的身。

当《非诚勿扰》中邬桑在送走秦奋后,独自开车在路上,一边听着那首不紧不慢的歌曲,突然停下来,掩面哭泣的镜头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当《唐山大地震》四两拨千斤,不仅拨动了唐山大地震这重大题材,也拨动了观众对亲情的那根温柔的神经的时候;当《一九四二》中饿殍遍野的逃荒路上,一个个悲凉凄惨的画面迫使我们对民族性、人性沉重反思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冯小刚的凝重的神情和他疲惫的身影,不带一点“冯裤子”的痕迹。

叶京曾说过,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这儿我还想补充一句,成全冯小刚进步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交好朋友,从善如流。

依据来自冯小刚的新书—《不省心》。

书中的文字有他一如既往的风格:自嘲自讽、嬉笑怒骂、犀利解气。

兴许对他张牙舞爪、唾沫四溅的一面看多了,也习惯了,一旦他柔和了脸、动情地说起某个人时,那份侠骨柔情也就分外可爱。

比如,书中记载《一九四二》开机时的场景,当刘震云看到聚集的工作人员五六百号人(其中司机就有百十来人),不由感慨道:人力物力耗费如此之大,如果编剧不尽责,剧本苍白没有撼动人心的力量,那真是无地自容啊。

我说:许多编剧攀比片酬,却要求在合约里注明只写一稿。

云曰:他们都是聪明人呀,我是个笨人,愿与兄长共进退。

简短的几句对话,我们却明显感觉到冯小刚被刘震云感动了。

说到老搭档葛优,冯小刚的“溢美之词”也显得十分吝啬,语气甚至像调侃:葛爷确实是不贪。放在别人身上这就叫目光短浅,而放到葛爷这儿就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恰恰就是这种不贪的心态,使他非常地心平气和,做起事情来就比较地从容。对于葛爷来说,没有什么是志在必得的。因此接人待物,也就显得自然大方。既不会被利益驱使过分地贴上去献媚,也不可能因为失算了彼此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

都说冯小刚脾气糙,不太容易买人家的账。可是这不等于他听不进不同意见,哪怕这批判再尖锐,哪怕意见来自同行冤家,他从善如流。

一次有人批评他: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是葡萄,到了最后还是葡萄。批评他的,正是导演姜文。如果敏感一点,姜文的这番话不就是对他的全盘否定吗?哪怕夸他是“很新鲜的葡萄”。要是有人在场,一定会担心冯小刚沉不住气,然后翻脸:你以为你姜文酿的是酒?茅台还是二锅头?保不齐工业酒精勾兑的吧?

然而,冯小刚却心悦诚服地说:“对我的电影,我听到过很多批判,大多都是围绕着‘商业’两个字。”但是姜文的批判却是“掠过了这些表面的现象,说出了问题的实质”。

我们不能就此夸奖冯小刚“虚怀若谷”,可是他真的有自知之明。正因为有这样的清醒,他显得潜力无限。

冯小刚正在努力酿酒,以一串串新鲜葡萄做原料,用灵感来发酵。当纯净的葡萄汁羽化而登仙的一刻,流出的必定是甘醇的葡萄美酒。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 牛马行

    各人做事,方式不一,觀察所得,大伙儿喜欢骑牛找马。牛性驯良,牛背安稳,是易骑动物。可惜,一般来说,走得慢。马胜在快,但难骑。最理想是有牛有马,看心情和环境,替换坐骑。那可真是要快就快、要慢就慢了。自己骑功要好,才能驾驭。千里马必有独特个性,

  • 不要怀疑信念的力量

    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已经不再是犯错而是你的选择参加一个活动,遇到研究国学的中学校友。他对我说:“县城里读书的人少,很多人说他是书呆子。”我说:“这很正常,读书人在不读书的人眼里就是书呆子。问题是,你是想顺从大家的价值观变成一个不读书的人,

  • 可怕的巨人

    有个村子里,人们的生活原本充满了快乐,直到有一天,一个陌生的巨人向村里走来。他越走越近,人们都害怕极了,纷纷躲进家中。巨人走进了村子,所有的房子都只有他一半高。人们从门缝里往外看,不敢发出声音来。突然,一个小女孩打开家门,向那巨人走去。家人

  •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

  • 看云,人生的另一个地点

    少年时有一方草垛,中年时有一扇窗子,老年时有一条长椅。看云,最宜。树,一排排退至坡顶,依然繁茂。路,修好了,成为一小段一小段的规则。河,是这个城市的内河,人工的,细小,无流向,微澜,无起落。石,连为整体,任裸脚在这里走动,顶托五彩的闲适。亭

  • 什么时候都不能说人生不过如此

    良好的心态将使一切事情变得简单如果诺言没有兑现,迟早有一天,灵魂会找上门来。有朋友问:“你怎么看自己现在的状态??”我说,我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抵达了少年时代的梦想之境,我只是感觉,生命中所有的线索都有了着落。最佩服张之洞的“三不争”:一不与俗

  • 我喜欢那个慢慢攀爬的上弦月

    人生何必要过分追求完美呢?美妙的路,不必一走到底。没有缺點,过于完美,反而会令人感到不亲近、不真实,难以产生美感和共鸣。就像写小说,如果你把一个人设计得一点儿缺点都没有,完美无瑕,过于“高大全”,就会有脸谱化的嫌疑,一点儿都不真实,那样的作

  • 餐馆上菜时跌倒怎么办

    餐馆老板口试员工的问题:如果捧餐时手上托盘不稳,又救之不及,应怎么办?大部分人答不出。救之不及时,唯有由得托盘掉下来,还能怎么办?不!标准答案是:用最后一点力量,使托盘掉向远离客人的地方。如果周围都有客人,则倒向大人,远离小孩;倒向男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