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余生好长,她最难忘

余生好长,她最难忘

收录日期:2025-11-20 16:39:51  热度:9℃

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工作已经三年。单位来了一个新同事,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连衣裙,羞答答地站在那里,像一株蓬勃生长的向日葵。他们成了搭档,因为当时的办公条件不太好,两人只能共用一张办公桌,连唯一的大抽屉也要共用,一把锁,两人各执一把钥匙。

他们碰面的机会不多,除了报社每周一次的例会,因为她是白班编辑,他是夜班编辑。虽然不见面,但是不意味着两人没有交集。有一天,上班时不太忙,她就开始收拾凌乱的办公桌,把乱七八糟的报刊分类放好,再摆上一盆枝叶茂盛的绿萝。接下来是抽屉,坏掉的钢笔、半块橡皮、茶叶渣、发霉的香烟,统统被她丢进垃圾桶里,里里外外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放上带着香味和好看花纹的信纸、可口的话梅、精巧的小剪刀之类。这才像一个美好的抽屉呀,她暗暗得意。

不料,第二天上班,她却看到一张这样的留言条:“请不要忘了这不是私人的地盘,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原来,他习惯了办公桌原来的风格,看似乱,却心中有数,取用方便,她整理得这样好,对他来说反而等于帮倒忙,找东西翻遍了都找不着。

生性爱清洁的她,有点生气,她要挑战他,让他习惯她的井井有条!于是,他继续坚持乱扔,她继续坚持收拾,两人开始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他不说,她也不说,连开会时都故意避开对方,谁也不理谁。直到那天晚上,他上夜班,发现前天晚上准备好的资料,怎么也找不到了,桌子上没有,抽屉里没有,他只好花费了好几个小时,重新整理资料,等到一切都忙完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他疲倦地离开时,心中对她的恨意未消,鬼使神差一般,他将喝剩下的半杯热茶,倒入了那盆绿萝。

第二天晚上,他刚上班,一个同事跑来问他:“你把小姑娘的绿萝怎么了?她今天哭得好惨。平时,她可喜欢它了,每天都记录它长出了几片新叶子,还要用干净的湿布,把叶子都擦得亮晶晶的,像闪着光的玉石似的……”

他在卫生间的墙角,看到了还没有被清洁工拿走的绿萝,它的叶子还绿莹莹的,却全都耷拉下来。看着自己的“杰作”,他竟然丝毫没有报复之后的快感,反而后悔不应该伤害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

他重新买来一盆绿萝,又在抽屉里补充了一堆话梅之类女孩爱吃的小零食。隔天,他再来上班,看到她留下的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女孩,先是哭了,后来又笑了,最后还有一句:“好吧,她原谅你了!”

从此,爱的种子竟然在抽屉里悄悄萌芽,他们互相在这个小天地里,留下对方最喜欢的东西,直到三年之后携手走进爱的殿堂,抽屉上那把小铜锁也变成了爱的信物。

结婚那天,他说:“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她等着,他捧来的竟然是当初她丢掉的那盆绿萝。那时,他怀着内疚的心情捡回来,精心呵护,它重返生机,变成了郁郁葱葱的一大盆,她感动得泪如雨下。

婚后的日子虽然美好,却也少不了磕磕碰碰,他们仍然改不了各自的老习惯,他爱乱丢东西,她跟在后面收拾,不停地抱怨,他对此默默无言,她孤掌难鸣,说累了只好偃旗息鼓,家里自然又恢复了风和日丽。

相濡以沫五十年之后,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坚守在老屋里,哪儿也不肯去。孩子们周末回家探望,滿以为房子里会乱得不像话。不料,他们推开门,却发现处处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甚至窗明几净,就像母亲活着时一样。

彼时,阳光照进来,窗台上一盆绿萝郁郁葱葱,每片叶子都亮得像玉石一样,他坐在阳台练字,却反反复复只写了一句话:

余生好长,她最难忘。

猜你喜欢

  • 爱因斯坦的情感往事

    爱因斯坦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才其实是一个花花公子。2012年5月,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公开了爱因斯坦生前写的1300多封信,其内容显示爱因斯坦不仅情人众多,而且还毫不保留地把风流韵事告诉自己的第二任妻子——

  • 一生一冲天

    一在一次创作笔会上,许多人正高谈阔论,侃侃而谈。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边坐着一年轻女子,始终颔首微笑,聆听着别人的交流。于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种轻慢的语气问道:小姐,你也是写小说的?女子侧过头,微笑道:是的,我也是来参加笔会的。男作者说道:我已

  • 比尔.盖茨也是“富二代”

    长期以来,比尔·盖茨一直被中国人当成白手起家创业的典范,介绍他奋斗的事迹连篇累牍见诸各类报刊。事实上比尔·盖茨不仅是典型的“富二代”,而且也是“官二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家族人脉网络的鼎力相助。1973年,比

  • 最新揭秘: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个伪君子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1931年)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被人称为“发明大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资料的解密,逐渐向人们还原了这个“伟人”原本的丑恶嘴脸——他沽名钓誉,经常独霸集体智慧的成果;他投机取巧,改

  • 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席勒儿时自从能读书,读到《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就被其作者歌德的才华深深吸引住了。小席勒很想结识歌德,于是,他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给歌德写了一封信。然而,信寄出去以后,却如石沉大海。一天。颇为懊丧的小席勒问父亲:“很想结识一个人,可别人不理自己

  • “丁丁”之父埃尔热:那段折翼的爱情历险

    2011年11月,知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作《丁丁历险记》上映,引发了全世界的观影热潮。说起丁丁,就不得不提他的创作者——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1983年,埃尔热在遗嘱中说:“丁丁就是我,我们会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埃尔热笔下的丁丁,在世

  • 大学的良心

    过去40年里,威廉·菲兹西蒙斯亲手为哈佛大学挑选每一个本科生。可连他自己都觉得讽刺的是,当年他试图敲开哈佛大门的第一个回应,是一句响亮的“不可能”。然而威廉不仅进了哈佛,还留在哈佛,成为招生“最高长官”。威廉在上中学时,从街坊邻居口中,听到

  • 小纸条成就大作家

    世界上有两位以“纸条”著名的作家,一位是与雪莱和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另一位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们一个用纸条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一个用纸条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创作灵感。小小的纸条,成为他们文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