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0:54  热度:9℃

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在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样地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巴金的《灯》,说明了人需要光明需要温暖。萧红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也透露了作者在无暖的环境中,渴望爱渴望温暖的心情。人可以生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但不能生长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中。我想,作为一个家长,让孩子觉得安全;作为一个上司,让下属感到舒畅;作为一个老师,让学生觉得快乐;作为一个丈夫,让妻子觉得舒心。这就是给人温暖,给人爱了。

猜你喜欢

  • 眼线

    1在学校气势恢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官方元旦文艺晚会上,安浅看上了一个姑娘,并且告诉了林小象。安浅是被场务林小象同学拉来的。那晚林小象给安浅的票实在太给力了,居然是嘉宾席的。安浅一个人穿着T恤、牛仔裤被包围在一片西装革履中,显得分外夺目。然后

  • 徙就墨最小的博士生

    续写神奇,父母从来不给他施加压力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县。父亲张会祥为他取名炘炀”,意思就是温度高、火热。没有想到小忻炀成长的过程竟然会这么火”。从小,小炘炀好奇心就很强,他随大人上街,两只眼睛不

  • 神医

    高二三班的前任班主任,想治理班风,反被同学们治跑了。新班主任来之前,同学们热烈地议论着,各自发表着对付的办法。教室里闹哄哄的,跟集市差不多。新班主任一瘸一拐走上讲台时,在值日生的口令下,老师好”的呼声七长八短,甚至有些阴阳怪气。

  • 哪张纸条走得最远

    老师在一次班会上做了一个游戏。事先老师告诉我们,她准备组织一场名为让纸条行走”的趣味比赛,就是同学用一张空白纸,发挥想象,写上字,或者作上画,再以编号而不署名的方式让它在其他同学中间自由传递,最后看哪张纸条传递的范围最广,时间最

  • 霍金心中的几内亚

    一在一所中学校园里,新来的实习教师林静,被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激怒了。男孩叫霍金,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问他原因,他的回答每次都不一样,有时说昨晚看书晚了,有时干脆说睡懒觉过了头。有时在课堂上,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霍金竟一阵风似的突然消失

  • 清凉的歌响在心中

    方元将试卷撕烂了要上课了,喇叭里响起那支老也唱不厌的歌: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所学校,这首歌就是铃声,歌声一响,大家就得进教室。方元走进来,低着头,呵欠连天,一副没睡够的样子。老

  • 许你一个未来

    她是我的学生。那年,她读初二。她总爱在放完学后,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操场上,不说一句话。暗淡迷茫的双眼,到底藏着怎样的压抑和痛楚,无人知晓。风儿轻抚着,齐眉的刘海有些凌乱。她就这样呆呆地斜倚在栏杆上,任心事缓缓流淌。偶有同学路过跟她打招呼,她也

  • 错打的电话引发四起矿难

    农家女如此脱贫1979年,李春红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高中毕业后,为减轻父母负担,李春红独自来到昆明打工,在一家旅游公司当前台。工作期间谈过一个男朋友但分手了,之后一直单身。在大城市待久了,李春红更加感到家乡的贫穷,她希望让父母过上好日